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新编中国历史课本第四册,增添了"冯玉祥发动政变和孙中山北上"的教学内容.为使教师对冯玉祥发动政变的原因、过程及政变的影响和性质有较全面了解,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些补充材料,以供教学参考.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原因冯玉祥(1882-1948年)原名冯基善,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清  相似文献   

2.
陶林辉 《学子》2014,(9):8-8
一、爱国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内在因素 冯玉祥爱国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冯玉祥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长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年代。由于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因此他对帝国主义主产生了强烈的痛恨情绪,“遂立志为爱国为军人,以御外辱而国耻”。  相似文献   

3.
正一、爱国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一个内在因素冯玉祥爱国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冯玉祥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长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年代。由于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欺压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因此他对帝国主义主产生了强烈的痛恨情绪,"遂立志为爱国为军人,以御外辱而国耻"。1902年,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袁将其总督衙门迁往天津。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忽然从前线班师回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这次政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冯玉祥策划已久的。促使冯发动政变的原因很多,既有冯玉祥自身的原因,又有直系曹吴方面原因,同时其他外部因素也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1924年9月开始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动用人马之众多,军械之犀利,及其空前未有的空中作战、海军活动,声势的浩大,场面的壮观,都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仅有的。战争的结局以掌握北京中央政权的直系失敗而告终?杂谥毕凳О艿脑?一般论者认为主要在于冯玉祥前线倒戈,发动北京政变,遂使直系士气一蹶不振,迅速溃败。但笔者认为,冯玉祥北京政变,仅是直系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上的多行不义,不得人心,经济上的提襟见肘,军事上的内部分裂。  相似文献   

6.
冯玉群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文武兼资的著名历史人物。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周恩来同志在为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举行的纪念会上致悼词说: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为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个概括的评价,是我们研究这位历史人物的很好的提示。那么,冯玉祥所经过的曲折道路是怎样的呢?又是怎样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就是本文试求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1924年10月,原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和孙岳,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这次政变对北伐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政变后,组织了国民军,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和孙岳分任副司令兼第二、三军军长,分驻北京、直隶、河南、察哈尔和绥远等省。而奉系首领张作霖也乘机派十  相似文献   

8.
以往大多数涉及冯玉祥的研究成果中,通常会忽视冯玉祥是否军阀的事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冯玉祥当时虽然有军阀的身份,但他不同于一般的军阀,他发动的北京政变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军阀政变。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冯玉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群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一生“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他一生中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拟分四个问题,谈些粗浅的意见。一、北京政变——冯玉祥倾向革命的明显标志北京政变,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它是在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0.
具有爱国思想的冯玉祥,由于仰慕孙中山.特别是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逐渐倾向革命,加上和吴佩孚矛盾的加深,遂于1924年乘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机.发动了北京政变,监禁贿选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对于这场政变的进步意义,江苏盐城第一中学的吴金余老师已撰文加以分析(见《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7期),吴老师的分析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正确  相似文献   

11.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北京政变。对于这场政变的进步意义,学生难以从宏观上把握,为此本文试作一简要分析。首先,北京政变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随即对故宫历代文物进行清点、保管,不仅连银铲…  相似文献   

12.
新编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增加了《冯玉祥发动政变和孙中山北上》,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国民军南下的内容。这对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中国虽内乱频仍,但曙光已现:南方,联合阵战形成。北方,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长期以来,史学界多在充分肯定冯玉祥革命业绩的时候,忽视甚至淡忘邵飘萍对其政治生涯的革命影响。本文拟从四个方面阐述之,以便寻求近代先进中国人共同的心路历程,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结论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于北方的南口大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较为重要的战役。了解此次战役,有助于研究国民军的历史和探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形势变化的原因。南口战役,实际上是自一九二六年一月开始的被旧史书称之为“国奉战争”的后一部分战事。所谓“国奉战争”,指的是国民军与奉军、直军、晋军之间所进行的战争。众所周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率部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吴直系中央政权,创立了国民军。曾经烜赫一时的吴佩孚狼狈南下,“养晦”岳州。彼时,北方势力最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初期,冯玉祥倾向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发动了北京政变。成功后,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成为孙中山的革命信徒。他领导的国民军也正式从军阀队伍中分裂出来,向民主革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张之光 《历史学习》2003,(10):11-1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于同年11月经上海绕道日本,扶病北上。为什么绕道日本呢?教材没有作深入说明,给学生留下疑问。笔者查阅资料,摭拾成文。一、联合日本对抗西方列强的外交战略构想是远因孙中山从事革命以来,一直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现实,加上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打败日本扶持的奉系张作霖,掌握了北京政权,打碎了孙中山争取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幻想。孙中山转向对外联俄的同时,产生了利用西…  相似文献   

17.
在法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和美国鼎鼎有名的将军华盛顿几乎同一时期的人物,他也曾经为法国甚至整个世界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却受到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唾弃,他就是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1799年11月,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他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并在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资产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与国民军王劲,杨荣在国民军的历史上,于右任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国民军这支从北洋军阀直系中分裂出来的武装势力,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一)创建时期;1924年“北京政变”前后;(二)发展时期:1924年底到1925年底;(三)遭受挫折时期:192...  相似文献   

19.
冯玉祥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一生重视教育,热心兴学,这在旧中国的军人中实属罕见。 本文试从冯玉祥兴办学校、提倡普及教育以及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三个方面,对其重教思想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12月20日夜,冯军鹿钟麟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总统曹锟。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带有进步意义的北京政变。对于这场政变的进步意义,学生难以从宏观上把握,为此本文试作一简要分析。首先,北京政变变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