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文苑英华》这部文学选集是“网罗放佚”的非选本总集,这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形成与周必大“全卷录入”说有关,也与《文苑英华》体例特征、时代文学审美观的差异和前代诸多文集散佚有关。这种误解会导致强化《文苑英华》文献价值,忽略其选本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苑英华》其诗歌类分依据不一,但总体而言仍以文化观照为主。《文苑英华》诗歌类分排序明显受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有浓厚的儒家政治色彩,其选诗分类崇尚"雅正"之作,是宋初文化现象的影像。  相似文献   

4.
明李宾所编《八代文钞》之《李遐叔文抄》将《厨院新池记》一文归于李华名下,四库馆臣编纂《四库全书》时,所辑李华集亦有《厨院新池记》一文,而最早记载此文的《文苑英华》却将作者题为李玄卿。《厨院新池记》的作者既非李玄卿,亦非李华,而是李幼卿。《文苑英华》所题李玄卿为李幼卿之形讹。  相似文献   

5.
初唐诗人骆宾王文集,历代版本繁芜乖讹,清人陈熙晋主要参考骆集《文苑英华》本、宋蜀本、明万历颜文选本以及其他诸家本子,将其重编、辑佚、校勘、注释,成《骆临海集笺注》一书。陈氏所用之校本,主要以《文苑英华》所收骆集校宋本通校其集,是其整理骆集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歌行与乐府的关系既密切而又复杂。《文苑英华》中20卷歌行主要为新题乐府,20卷乐府主要为旧题乐府。这一事实表明,《文苑英华》中歌行与乐府,是同一家庭中的两位重要成员。清人冯班“歌行者,乐府之名也”的认识,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考查宋初所编《文苑英华》中一百五十卷赋作的校勘记可以发现,南宋人刊刻和校勘《文苑英华》时使用了《周易》、《诗经》、《尚书》、《左传》等十余种经部著作;使用了《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史部著作;使用了《山海经》、《管子》、《庄子》、《列子》、《艺文类聚》等子部著作;使用了《楚辞》、《文选》、《唐文粹》、《乐府诗集》等总集与陆机、王勃、白居易、元稹等三十多人的别集。这反映出唐代律赋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宋代文赋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苑英华》中对歌行的编录,继承了中唐元稹、白居易的"歌行"观念,其中收录白居易、杜甫、韦应物等人的歌行作品较多。之所以将"歌行"独立成类,是编录官参考唐人文集而来,因为在中晚唐诗人的观念中,歌行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无可否认《文苑英华》在编录歌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主要原因在于编书时间仓促、唐宋人文体观念模糊及受政治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三部书均成书于宋初,但它们并非一脉相承。经诸多史料考证,《册府元龟》的编撰是独树一帜的,整个成书过程有其独特的编撰文化主旨思想和背景,与宋初其他三部书的成书过程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玉麒 《文教资料》2000,(3):115-132
较之唐代作品归属最具争论的作家如戴叔伦、殷尧藩、许浑、李群玉等人而言,张说诗文的著作权甄别还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一些普遍或特殊的作品流传因素,也导致其部分诗文重出于他人名下,或者他人作品误收其文集中的现象。可以归纳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类: 一、因名字的近似而误植。如邵说的作品《让吏部侍郎表》、《为文武百僚谢示周易镜图表》、《为田神玉谢端午物表》等,在北宋的《文苑英华》本中就被误署张说之名。彭叔夏在《文苑英华辨证》卷五、卷六中已予纠正,但至今仍有沿其误者。 二、因仕历的偶同而误收。如于志宁《大唐西域记…  相似文献   

12.
厅壁记是一类因其书写载体而得名的记体文。文体学意义上的厅壁记于唐代诞生,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唐代厅壁记不仅有了固定的命名方式、写作程式、创作主题,时人对其创作也进行了总结,此时厅壁记创作体式已经成熟,获得了文体的独立。宋初所编《文苑英华》始辑录厅壁记这一文体的作品,不仅专门设类收录,且赋予类名"厅壁",厅壁记于文体序列中被正式赋予一席之地,其文体价值获得肯定。《文苑英华》通过对篇目的择收和分类对厅壁记文体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界定和规范,厅壁记文体中"壁"的概念虚化,被界定为"官署厅堂记"。  相似文献   

13.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4.
梁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由“永明体”向“宫体”文学嬗变的阶段,是诗文律化、骈化、文采相结合的关键时期,而宋初所编《文苑英华》在梁代文学作品的选取中既具有一种兼收并取的态度,同时对宫体文学选取持有一种谨慎接受的态度。反映出宋初文臣,既从前代文学成就中借鉴、吸取营养,又要去其糟粕的文学观,这也是赵宋王朝统治者的文学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九八二)九月,命李叻、危蒙、徐钻、宋白等十七人,总阅前代文章,采撮精要,编为一书。后以防、蒙等相继外任,又命苏易简、王肺、范呆与宋白等续修,至雍熙(也是太宗年号)三年(九八六)十二月完成,取名《文苑英华力。凡一千卷,又目录五十卷。其中诗一百八十卷,为杨徽之所编,这是因为徽之擅长诗歌的缘故。《文苑英华》是宋代有名的"四大书"之一,是上续《文选》的。《文选》止于梁初,它即起于梁末,时  相似文献   

16.
《文选》在唐代成了科考教科书,唐人经常化用《文选》辞藻、丽句、典实等以经纬文章。微观比对考察《文苑英华》所收录的唐代试律诗和《文选》相关诗赋文,得出唐人对《文选》的化用方式主要有借境借象、借意双关、顺承生发和反用其义等。  相似文献   

17.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战国四君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和魏信陵君。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18.
唐代判文献在宋元时期的书目中多有记载,明代以后除张黛、白居易的外却基本消失殆尽,对其存佚细致梳理,可以看到唐人判集在后代流传的实际状况。《全唐文》所收拟判大都从《文苑英华》辑入,然二者拟判龃龉之处也甚多。  相似文献   

19.
《文苑英华》诗歌编纂体例有继承《文选》一面,但在诗歌编纂结构、类型、类目排序等方面新变明显,反映出宋初“缘情”与“体物”结合的诗歌题材意识及以教化为目的的诗歌编纂思想,对后世诗歌总集的编纂结构、类型排序、类目设置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岑参《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诗云 :“泸水南州远 ,巴山北客稀。岭云撩乱起 ,溪鹭等闲飞。镜里悉衰鬓 ,舟中换旅衣。梦魂知忆处 ,无夜不先归。”《文苑英华》首句录作“泸水南舟 (一作州 )远” ,而在明铜活字版《唐五十家诗集》中录作“泸水南州远” ,《唐诗品汇》中亦录作“泸水南州远” ,《全唐诗》中又录作“泸水南州 (一作舟 )远”。将“州”作“舟”在诗中可解为“南行之舟” ,于诗意无碍 ,但诗题中的“南舟”却文意不畅。罗邺《巴南夜泊》、《巴南旅舍言怀》便可明证巴南实指地名 ,而《文苑英华》录此诗时受诗题中“南舟”二字影响 ,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