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因而衍生出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手段,这对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心去观察自然,体会生活,为作文做必要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作文;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发展其想像力;再次就是要把口头作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作文教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好写,硬挤也写不出什么内容。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是小学生作文练习的通病。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是缺乏生活体验所致。那么,开展体验式教学,拓宽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是解决学生作文难题的必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6.
谈起作文,任何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想写出好的作文离不开深厚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真切体验,是写不出底蕴深厚、才情横溢的美文佳作的。注重材料积累,是作文教学的第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7.
丁家洲 《小学生》2010,(1):47-48
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文,怎样教会学生写好作文,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就成了小学语文研究的永久课题。多年来,我一直潜心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地让学生爱写作文,让学生写出好作文。下面我就怎样让学生爱写作文,怎样让学生写好作文,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难题,写不出东西,言之无物。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的作文。以往人们有种观点,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由于缺少“生活”。为了解决这汪“源头活水”,很多老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活”。比如在春天或秋天让学生春游或秋游,叮嘱学生要认真观察.回来之后写游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运用到教学中同样适用,尤其是作文教学。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永远也教不出好学生,写不出好文章。语文教师要运用创新手段,优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许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都提出了他们的认识和看法。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个良方就是语文教师亲自写下水作文。因为一个语文教师有写作体验和没写作体验,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效果大不相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所困惑的一个难点;作文也是学生的一个难题。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拿到题目后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只要一写作文就胡编乱造,漏洞百出,而且故事情节都编得千篇一律;看书少,脑中没有太多的词汇。想表达却不知用什么来说;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14.
姜宁 《天津教育》2014,(23):121-122
新课改以来,对习作教学,广大语文教师逐步认识到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写真事、讲真话、表真情,但是理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为的跟进。实际教学中,有一种怪现象:学生每次期末考试的作文成绩不错,然而一旦让他独立作文,就“原形毕露”,有的南辕北辙,文不对题;有的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有的无从下笔,憋一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思想负担很重。往往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这些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望眼欲穿,咬烂笔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几行字来。即使勉强完成,要么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东拼西凑,前后不连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16.
梁淑玲 《广西教育》2007,(12A):24-2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感到难以突破,难以出成效;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没内容写,没话写,语言平淡,缺少真情实感,对作文没有兴趣等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我有四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的问题。原因是学生不重视阅读,没有"吸收",就谈不上表达,没有真切的观察、体验,缺少真情实感。因此,只有把大量的信息进行"内化",加以储存,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加以外化,才能写出具有生活味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最不愿做的作业。每当做作文时,学生总是绞尽脑汁,却写不出文章,就是写出来了,也是枯燥乏味,没有真情。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有一种害怕心理,同时又因为对生活缺乏观察和理解,所以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根据实践浅谈几点作文教学的看法。一、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了。小学生成长时期,思想意识正在  相似文献   

19.
命题是作文教学首要一环,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兴趣写,能不能写好。早在50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的前辈们就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使学生能写、会写。所谓能写,就是适应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作家蒋丽萍说:“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能想象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真谛,就在于到生活中去发现,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体验感受。表现为作者对客观事物情感的反应。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发现”。可见,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体验,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情境作文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