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有时也会有疏漏,如《蒙求》作者李瀚本是唐代人,而该书时而说是“唐李瀚”,时而又说是“晋李瀚”,前后不一,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在教学《田寡妇看瓜》第三段(从“快收完秋的时候”到篇末)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寡妇为什么连家也不回就往园里跑,而跑到半路又停下来,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呢?问题一出,只见学生时而轻声读书,时而蹙眉思考;时而捉笔而划,时而又喁喁而语。几分钟以后,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听听几位学生的发言,答案是令人满意的:田  相似文献   

3.
杜甫《秋兴八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州的秋日萧瑟,诗人晚年贫病缠身,孤舟飘泊,关切国家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又穿插对长安宫殿、昆明池水的追述,表现诗人时而孤独、时而悲忿、时而欢快、时而兴奋、时而豪情满怀、时而沉郁不安的心情。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又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乐章。  相似文献   

4.
《心窗》     
心灵仿佛是一扇光泽而透明的玻璃窗 它能反射出许多美丽而动人的光景。 那光景时而清晰时而暗淡无光。 清澈时如同见底的湖水, 暗淡时如同一块黑慢罩在了头上。 如果没有美好的光景, 生活好像缺少了自在, 乏味不堪度日如年地生活着。 如果说光能无时无刻地普照着大地, 那光将会使暗淡的事物充满色彩。 朋友们啊,心窗能反射出你们各自的心境, 心境中的光与暗将从心窗里流出。 它们如小溪般地流淌着, 紧接着流入江河, 终流入那无边无际的大海。 然而在辽阔的大海中, 我们内心中的光与暗能再次奔放。 之所以心窗能反射出这么多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读孙绍振的散文集《面对陌生人》是一种艺术享受。无论是异域风情还是国内见闻,无论是“在陌生人中间”还是“在自己窝里”,他时而严肃,时而调侃,时而抒情,时而自嘲,既令人沉思默想,又让人哑然失笑。这是集学者、教授、才子于一身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散文,这是富有艺...  相似文献   

6.
重温鲁迅关于《诗经》的一系列科学论析,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评价我国现存的这部最古老的诗歌选集,开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肃清“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时而把《诗经》捧到天上,予以抽象的全面肯定;时而又把它踩到脚下全盘否定的流毒和影响,是有益的。我们之所以需要重温鲁迅对《诗经》的论述,还因为,一些同志,在论述自己关于  相似文献   

7.
一、课文悟读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草原的英雄,是搏击长空的勇士,是力与美的象征。这篇散文运用时空交错的写法,从“现在———回忆———现在———回忆———现在”的顺序,使行文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时而现在、时而过去、时而天上、时而地下,使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突出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痛苦的心灵碰撞中展开故事的。在作者心中,“鹰是空中的音乐”,小时候在开阔地带“久久眺望”鹰时的深情,是“最难忘”的记忆;鹰是庄严的化身,它的高傲与神奇谱就的歌曲响彻天宇;鹰是“最了不起的鸟”,是作者…  相似文献   

8.
双桅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又时而感到一种时…  相似文献   

9.
课堂,就像一首迷人的歌。每当孩子们烂漫的神情随着我的讲解而变化;每当孩子们明亮的目光随着我的手势而闪动;每当孩子们涨红着小脸,思维闪耀、灵性涌动的时候,我就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快慰、满足和甜美。这不?孩子们时而高声诵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轻  相似文献   

10.
一、"乐"字贯穿全文,金线串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喧鸟鸣于纸上,看似散,实则散而不乱,散中有神。文章围绕一个"乐"字着墨,"乐"是体现全文内在的文眼,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作者手中的一条金线。文章先从醉翁饮宴引出一个"乐"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饮酒微醉已含一点"乐"意,而作者又巧妙地将赏山水的乐趣寄寓其中。"乐"的内容用一种"乐"的形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1.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洋洋洒洒十二大卷,时而纵论史争,时而分析现状,又时而展望未来,并且列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文明的兴衰作了详尽的说明。而本文以“挑战”和“应战”这一理论,来浅述文明兴衰的一个过程,希望能启人心智,催人自省。  相似文献   

12.
谈《聊斋志异》中席方平形象的塑造程正江清初统治阶级实施高压政策,文字狱布满中原,蒲松龄对此无限愤懑,但又不敢正面发表意见,便以曲笔书写他的悲愤,借天堂地狱以宣泄他胸中的不平。正如很多研究者所论,《聊斋志异》是作者一生血泪的结晶,一腔块磊的倾泻。它时而...  相似文献   

13.
《1812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它广泛吸收民间音调素材,时而欢乐、时而忧郁。它以英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体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音响色彩,取得了作者本人远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春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审美意象体系,在诗人的笔下它千变万化:时而是生命魔力的象征,时而化成绵绵情思,时而又成了理想与企盼的化身。本文以春所包含的自然审美价值为出发点,论述人类对这一审美意象的认识过程,探讨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催化作用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诗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选》第三卷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特色,常常在咫尺之中,“辞达而理举”,时而气势磅礴,词锋锐利,时而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在错综变化之中透露出质朴的本色。  相似文献   

16.
韩斌 《新课程研究》2010,(1):69-70,80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教学推进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观照下的动态而又真实的课堂交流过程中,以师生为载体的动态资源将随时随地充盈其中。它时而生动鲜活,充满生命的灵性;时而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时而又靡足珍贵,被称为“来自上帝的礼物”……它推动着课堂教学一直进行下去。对于这些非预设性的生成资源,教师该如何去捕捉、去引导、去驾驭呢?笔者潜心研读了自身、同事们和“大师们”的教学实践,现将所得感悟写下来,以与同行共分享。  相似文献   

17.
伊里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关于文学和作家劳动本质的思想,散见于他的许多作品,随笔和论文。这些思想表达得十分准确,大部分是令人不快和带讥刺性的,它们时而引起争议,时而又无法反驳,但却总是言之成理。 这种无可争论的真理之一便是:文学是顺应人的内心要求而产生的。只有服从这种内心要求旨意的人,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江苏姜堰中学陈章明吴月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作者孙中山先生借“书”以论史论世,借“序”以勉励国人。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时而运用简练短促的散句记叙沉痛的往事,时而又以整齐的句式抒发一腔激情,或以舒缓的长句...  相似文献   

19.
迷人的风     
风,在大地万物中飘然而动。风时而温柔,时而狂野;时而无所不在,时而无影无踪。春风是那么的柔和,它轻轻地为大地脱下厚厚的白棉袄,又轻轻地为大地披上宜人的绿纱衣。春风,它麻利地把春天送到人间,然后只是轻轻问一声好,留下一阵令人心痒和清脆的笑声,又悄悄地走了。春风刚掀起衣角离去,夏风又心急火燎地赶来了。夏风饱含着热情与自信,它的到来使世界热气腾腾、流光溢彩,即使它顽皮地舔化了人们手中的雪糕,可还是让人们欢喜不已。秋风永远是那么冷傲利落,它一下子卷起漫天飞舞的落叶,不留一丝情面。不可否认,它确实是大自然的功臣:正是它吹熟…  相似文献   

20.
踏遍人生的每一处角落,寻遍人生的一页页履历,布满其间的就是两条时而相交时而分离的曲线,交叉之处凝结着苦痛与快乐。分离之处既闪现着快乐的光环又爬满了苦痛的荆条。拥有快乐远离苦痛是我们一生的梦想,那么如何得到快乐,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作家靳以给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