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孔子的人生高度,盖源于他的思想高度.他研究的对象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孔子关心的是现世,是百姓,是人的发展.孔子的人生追求是"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只有德才兼备,方能堪当此任.所以要"修己",就是培养"仁"的品格,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安人"以至于"安百姓"."修己"是手段,"安人""安百姓"才是目的.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更无以"安百姓",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勤奋好学,特别反对虚度光阴的人.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理想,有效地扩展了他的生命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2.
孔子(前557-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为了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以敬"(《论语》《宪问》.以下凡出自《论语》一书的,均只注篇名)和能施仁政的"士"、"君子"、"贤人",孔子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品德教育.他讲学四十多年,总是把人的品德教育放在其他一切教育的首位.孔子关于品德教育的不少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修己以安人     
正孔子曰:"修己以安人。"中国教育的鼻祖以简约的文字阐明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工美附中")的教育之道便是如此。滋养是一种文化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创设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2000年工美附中就开始了文化研究之旅,2007年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SIS学校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十几年间,全校师生既是文化的传承者、缔造者,也是受益者,大家共同构建了独具工美特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本文论述孔子"修己"思想、"安人"之道,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教"与"学"。  相似文献   

5.
刘亚明 《文教资料》2013,(17):81-82
在《论语》中,孔子对周代以来君子人格和德政思想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总结,确立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格管理思路,构建起以"仁"为核心、以"恭、宽、信、敏、惠"五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君子人格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6.
郭秉文是民国著名教育家之一,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他把教育分为"文字教育"和"实验教育",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由于以"修己治人"为宗旨,长期与政治紧密结合,遂重文字教育而轻实验教育。相反,民国新教育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应彻底改变为预备官吏服务的传统,转而为国民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因而需要重新权衡两类教育的比重,改革相应的科目、教材、教法,完成新旧教育之间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从孔门弟子走向看孔子的教育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也是有其目的的。从孔门弟子实际走向看,孔子创办私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退藏则为"修己以敬"的隐士;用行或为"修己以安人"的教师;或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官员,至于商人等则非孔子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教育管理思想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40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一、教育目标管理尽管目标管理的概念在 2 0世纪 70年代才被引进教育领域 ,但孔子作为私学的直接管理者 ,已经有了朦胧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孔子从“为政在人”的政治主张出发 ,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 :培养士或君子 ,即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治人”的统治人才。孔子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 ,他认为 ,修养自身是从政的先决条件。孔子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 ,“君子道者三 :仁者不忧 ,知者不…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极其浓厚的人学特色。"以民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培养"君子人格"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修己"、"安人"是其价值追求,提倡"反求诸己",开发人的精神能动性,是其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宏巍 《华章》2007,(12):57-57
孔子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两千多年来,"修身"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代表之一.《大学》作为一本儒家经典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具体、系统地论述了"修身"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论述了"修身"的方法.因此,《大学》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修身"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是极负盛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一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起源于哲学思想的萌动,而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的活力正是基于其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文章探讨了晏阳初超拔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自由教育哲学思想、博爱教育哲学思想和民本教育哲学思想,以及其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砺儒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学者们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其生平、师范教育思想、"全人格"教育思想、国民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当今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还应该加强整体性研究、连续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对"空白块"进行填补,为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怀特海被称为一代数学和哲学大师,他来源于实践的教育思想以及基于过程的教育哲学享誉全球,影响深远。怀特海把多年来在一线教育实践得来的点滴,加上哲学的思考和数学化的整理,从而形成了一套影响颇深的教育思想理论。本文从挖掘怀特海经典教育哲学思想入手,分别就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价值四个方面探讨其对成人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教育学以"自然"的不同内涵而有不同历史形态。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与卢梭为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以人的潜能为自然,以城邦需要为其补缀,是古雅典自由教育反省的结果;他对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艺术统一的追求,为自然主义教育学定下基调,但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以改善宗教社会为目的,以外在世界为自然,并以其规训教育艺术,使教育世俗化成为可能,具有经验论特点。卢梭以人的内在自然为自然,提出自然教育概念,并上升其为教育本体;其教育一般方法的旨趣为教育艺术提供了余地;自然主义教育是其契约国家的教化工具,它使教育研究直面人本身,但具有机械论特点。自然教育学的历史形态反映教育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性;其共时性,在于追求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老舍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但他的专业“写家”远没有从教时间长。青岛是老舍任教时间仅次于英国伦敦和济南的城市。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的教学、在青岛几所中学的讲演、在青岛发表的教育文章,以及他对子女、对儿童、对教员生活的深切关注,折射出一种宗教式、不乏幽默、深邃苍凉的教育情怀,为青岛教育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老舍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1966年8月24日含冤而死。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特撰此文,寄托哀思。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教育独立性:蔡元培教育思想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有诸多成就。从他的“五育并举”思想、大学理念和北大实践均可以看出其思想之深邃以及给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教育独立性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之灵魂,从他对教育目的阐述、教育目的实现路径的探索均可以看出这一思想精髓。本文总结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独立性,以期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带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information age, the world is fast becoming a global village. In this context, it is relevant to look at the educational vision of Rabindranath Tagore. He tried to realize his educational vision in his schools and Visva-Bharati University where the world makes its home in a single nest. Tagore's vis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an help to prevent misunderstanding and war, promote peace, foster multiculturalism, connect human beings, and celebrate their common heritage  相似文献   

19.
对杜威在密歇根大学时期(1884年-1894年)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因此具有重要价值。正是在这一时期,杜威开始了对教育问题的思索与理论创作。他的很多教育观点的雏形都可以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找到。  相似文献   

20.
从高等教育角度简要回顾了钱伟长的生平,探析了钱伟长教育思想背景,梳理了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介绍了钱伟长在上海工业大学及上海大学的改革实践。他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卓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