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影响深远。"仁"是孔子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他许多主张的出发点。孔子有关"仁"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的政治观强调"为政以德",对人民宽惠,缓和阶级矛盾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他倡导要提升道德修养来体现"仁",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仁";孔子还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地探索具体的"仁"的意义及如何践行"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思想,孔子提倡的"仁"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目中有"人",倡导为人以仁,确实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2.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4.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用改良变法的形式曰益全面开展。波澜壮阔的现实政治生活,必然要在孔于思想中反映出来。孔子基本适应当时社会主流,提出和宣传一整套封建社会理想的政治观点,对于完善封建制度,对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均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孔于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内核”,是我们伟大祖国一份“珍贵的遗产”。先从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谈起。据统计,《论语》里面有五十八章讲到“仁”,“仁”字凡一百零五见;有四十三章讲到“礼”,“礼”字凡九十五见。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仁、礼占了不同寻常的地位。要确切的给仁、礼作出解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孔子往往因时因地的不同,提出对仁、礼的要求,从道德规范、自我修养直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准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其“仁学”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独具特质的以人为主体 ,以“仁”为成“人”目的的人文精神。孔子的成“人”思想 ,既对成“人”之性做了内在规定 ,又构建了成“人”的三种人格境界 ,同时提出了关于如何成“人”的重要见解。他的成“人”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研究孔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明确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产生着重大的社会价值。一、以“诚、信、仁、和”调节人际关系孔子思想中的“仁”是人臻于完美的终级目标。“礼”是人臻于完美的措施和体制。以“仁”和“礼”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形成了孔子思想的完整体系。“中庸”是孔子思想的主髓。不偏不倚,不过而无不及的中和准则,是中  相似文献   

7.
“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先言“礼”后讲“仁”,反映了其思想的升华和演进,是他随着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礼”作为社会规范,具有法的性质,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作为人的内心修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品格。具备了“仁”的道德操守,才能自觉遵循“礼”的法度;“齐之以礼”,才能起到“礼”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完整而丰富,其中“仁”的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其“仁”的教育思想遗产,对于现代中学生品德教育大有裨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的涵义很深刻,概括来说,“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仁”的思想的一般意义是“爱人”,是封建的人道主义。二、“仁”的思想的特殊意义乃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精神。三、“仁”的本质意义是“天”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根  相似文献   

9.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们现在还具有启发意义。孔子的思想精髓是“仁”。“仁”也是建构他交际思想理论的基石,在“仁”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人际交往中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仁”的思想贯穿着孔子的全部思想领域,以批判性地继承的视角对“仁”进行解读,针对社会的现状,从“仁”的内涵切入,阐述“仁”的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