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因素.教师应以美学的眼光去发现它,并将之彰显外化——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读懂故事,感受诗情美 散文景、事、理皆为情服务,常常是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作者正是通过姥姥剪纸这件事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透过所叙之事,去体会事中所蕴之情.  相似文献   

2.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内情与外物相融合,深意与画面相交织,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散文总要诉诸于形象,有载体,神韵才能流动;有物象,情思才能显示,离开了具体的时、地、人、事、物的描写,文章就会空泛无根。因此,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好了景,也就抒好了情。情与物的关系,在散文中有三种体现形式:一种是托物抒情,茅盾的《白杨礼赞》把白杨树人格化了。赞美树的风格,也就是赞美人的品格。一种是融情于景,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描绘了延安的饭铺、特别菜、大礼堂放映着有声电影,表现了延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步。作者对延安进步的赞美之情寓于有声有色的画面之中,形成了高妙幽美的意境,给人以诗意美的感受。一种是移物就情,  相似文献   

3.
柯灵先生的散文《巷》是现代散文中的典范之作 ,是诗情与画意融结的第二自然。何为诗情 ?何为画意 ?诗情 ,是散文作品里荡漾着的牵魂摄魄的氛围与情韵 ,是氛围与情韵的结晶。画意 ,是饱含作家情与意的 ,色彩鲜明的 ,能引起丰富想象 ,给人以美感的艺术画面。那么 ,《巷》所传递的诗情与描摹的画意又是什么呢 ?正如作者开篇所述的“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 ,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飘逸恬静的情致与古雅冲淡的图画 ,分别构成了《巷》的诗情与画意。诗情与画意又是如何统一的呢 ?《巷》开篇点明题旨 :巷是一种城市建筑艺术 ,具有飘逸恬静、古雅冲…  相似文献   

4.
写散文靠一种人生的感悟。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些小小的感受和体会.这不能说是真正的感悟.或者说只是看上去象感悟。乔洪涛的散文《活名片》可谓是感悟至深:用虔诚的心灵和全部的心血。去抒发对教师职业的感受和对学生的热爱.用真实的情  相似文献   

5.
欣赏优秀的散文,就象看一幅名画,吟一首好诗,读一篇至理名言,它让人既观赏到优美的画意,又感受到浓郁的诗情,还品尝到幽深的哲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这样的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6.
诗最讲究意境,没有意境便没有诗。散文是无韵的诗,同样要讲究意境,没有意境就失去散文的生命。意境是情、理、形、神在艺术形象中的和谐统一。近年来,散文创作极其活跃,确有新的崛起,象前面所说的那种散文并不难见。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有的散文作品,思想感情干瘪,技巧平庸无奇,创造不出美的意境,没有新的启示:或者格调轻浮,索然寡味,缺乏感人的力量;或者囿于成法,生搬硬套,令人生厌;或者堆砌浮词艳句,情浅意薄,过目即忘。总之,散文这枝鲜花,精粹警策的,玲珑剔透的,情真意切的,使人读后感到醇厚香甜而历久难忘的为数不多。于是,我们有理由来关心和呼吁:让散文象诗那样有意境美,让散文这枝鲜花开得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7.
鲁迅散文“释愤抒情”说的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屈原、司马迁和庄子等,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鲁迅散文以释愤抒情为核心,体现了诗情盎然、“放言无惮”、“深于取象”、“随物赋形”等民族特色,亦奏响了时代强音,表现出现代风貌。  相似文献   

8.
散文中的“情与景”如何才能做到“水乳交融”呢?简单地说,(一)有真情实感,能发诸真情,就会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的艺术效果;(二)情要凭借景物来抒发,景又要靠情来描绘;(三)充分地层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四)散文中的景与情,还应注意逐层展开、深入而不能停留在景物与感情的表层;(五)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的合理体现,更会使散文“蓬筚生辉”……以上几点,对于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八年秋,著名诗人何其芳自大后方重庆来到延安.诗人为延安的新鲜空气感染了,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好象进入了别样一个世界.在延安,诗人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就是《我歌唱延安》.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以高昂的激情、酣畅的笔调,歌唱延安的精神风貌,歌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向读者报告了延安这个英雄的整体,回击了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诬蔑.因此,它在广大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试按下列要求完成本文的自学任务:一、同学们在高二曾学习过茅盾同志路经延安而写的散文《风景谈》。《风景谈》中描写了一幅幅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那么阅读时如何才能把握散文的“形”与“神”呢?一、分清类型,依“类”悟法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的散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分析其“形”与“神”的关系.①写景状物的散文.我们应着力把握其外在的形态(静态与动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因为“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相似文献   

11.
常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融情于景,才能感受到景物的灵秀之气,可人之处。只有情凝笔端,才能写出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好文章。《威尼斯》正是这样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品味不已的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散文的结构技巧陈孝全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诗意”,其实这是和他精研构思分不开的。构思就是融诗情与形象于一体的手段,所以,结构永远是测度一个艺术家构思才能的重要标志。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均十分重视结构艺术,左思的《三都赋》就是精心构思,十年方...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其他散文大家而言,朱自清和丰子恺属于中国传统散文中强调抒发主观感情的一派,但其内涵又各有殊异.文章试图从“出世与入世的交相更递,诗情与哲理的有机融合“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散文做个比较,旨在说明这两位散文大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4.
何英 《考试周刊》2012,(3):15-16
本文从对《永遇乐.元宵》这首诗情与景的赏析中得出结论:以乐景写哀情是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并且列举这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吴伯萧是一位始终专一地致力于散文创作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独树一帜。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标志着作家个性风格的成熟,《猎户》也别具特色。它们都素淡深逮,具有一种淳厚而自然的美。散文要求真,吴伯萧的散文不论是抒写对延安生活的怀念,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人物的赞颂,总充满着真情实感。这三篇散文既是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战斗生活的剪影,又是他思想感情的升华,尤其是怀念延安生活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蕴藏着一种内在的情感,显得深沉而厚实,这是因为他写的是亲身见闻、亲身经历,当年的延安生活,充实、壮丽,充满着希望和朝气,艰难困苦压不倒共产党人。作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16.
吴伯箫同志烩炙人口的散文《记一辆纺车》,热情赞颂了抗日战争岁月里延安军民的战斗生活,它通过纺线劳动的记述,尽情地抒发了延安军民紧紧团结在毛主席、党中央周围,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情景和乐观精神。表现了对延安精神的由衷赞美。作者对延安战斗生活有着真实的感受,对纺车有过不平常的关系,所以“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象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  相似文献   

17.
火热的生活浓郁的诗情──《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诗意美浅析长沙市一中黄耀红《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是吴伯箫先生的两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都以小见大,表现了大生产运动时期延安军民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把平凡的劳动生...  相似文献   

18.
李钦业是一位不想当作家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汲汲以求的是为自我生存营造诗意化的世界.20多年来他如燕子衔泥结巢,建构着一个学人的精神家园.自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先后发表散文近百篇.他的散文饱含诗情,以学者气浓,文化品位高著称.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美文,其美的灵魂是"诗的意境"。散文意境的创造,关键在于抓住情与景、意与象,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思与境偕,物我合一。  相似文献   

20.
《想北平》是老舍散文的经典之作。本文的情感分析不能仅停留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层面。散文贵在以情动人,真情正在细节涵泳之中,文中的细节设置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匠心所在。从文本的细节描写处入手,走近作家,挖掘老舍内心深处的心结,才能深层解读文章情感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