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樊怡 《军事记者》2005,(4):52-53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以及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广播的需求已经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不同听众有不同的兴趣.同一听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有不同的节目需求。广播的窄播时代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开始.如今在我国可说是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窄播是针对不同的受众特定需求对广播频率的细分化、专门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城市广播频率的设置都要经过严格审批,一般城市广播频率在3~4个,多的会有5~6个。近期,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新频率的申报更加困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在20世纪申报的频率,如果按照当时的定位继续做下去,可能会失去听众,如最早的经济广播,很多城市电台已经更名改姓,南方城市的一些广播频率更是用模糊的名字来代替原有的"新闻广播"、"音乐广播"等。对于收听市场来讲,交通路况等受到车载收听的青睐,所以,交通信息、流行音乐成为各频率争夺的主要内容。有不少电台擅自抛开经济广播、  相似文献   

3.
刘晓燕 《新闻采编》2005,(4):29-30,34
所谓“广播频率专业化”,一般是指“电台要有自己的特点,目标受众要准确,以自己的特色求生存”。简单地说,就是要以自己个陛、特色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来吸引特定的收听人群。它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理论和定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多元,公众对信息的渴求愈加个性,媒体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广播频率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显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王婷 《新闻传播》2010,(8):81-81,84
纵观全国.广播音乐频率目前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收听率高但市场运作比不上交通频率、经济频率等,因为音乐频率注重音乐欣赏性,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却不能有太多资讯和实用性的内容,而导致市场运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放眼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媒体经验说明了音乐广播既可以保持音乐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广告市场的发展变革,是以广播收听市场的发展为前提的。一是广播收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广播听众的快速回流,收听市场容量的快速持续膨胀,为提升广播的传播价值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的广播业自本世纪初时开始回暖,广播交通、音乐、经济、健康、文艺等专业频率的相继兴起,完成了广播市场的初步细分,扩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日益更新的年代。媒体受众的需求从线状收听向点状收听转移,固定收听的习惯日渐脆弱不堪,面对如此挑剔的受众,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于是,打造精品频率成了全面提升广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广播专业频率是指广播电视台要有自身的特性,目标受众群体要精准,以自身的特色求生存。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不断创新广播专业频率运营模式,不断找寻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收听人群。而创新的基础是对市场的细分与定位,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广播专业频率运营节目的定位,进而提出创新广播专业频率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8.
广播的黄金时间一般来说指的是一日三餐以及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各个广播频率往往围绕这些时间倾力打造重点节目、塑造品牌,以达到最理想的收听效果。如果说收听广播是一种生活习惯,很多受众的收听习惯已经根深蒂固,那么要在强手林立的广播频率中选择突破,就要在节目的策划安排方面独辟蹊径,选择运用错位黄金时间。广播的错位黄金时间最早是在长三角、珠三角  相似文献   

9.
李秀磊 《传媒》2011,(11):37-39
广播频率的专业化是指对听众市场细分,为广播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广播受众个性化的收听需求。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的普及始于1986年的"珠江现象",在那之后,专业化频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广播电台的频率主要有综合、新闻、交通、国际、音乐、文艺、体育、生活、健康、农村、民族等专业频率,还有英语或其他语言的频率。同一区域的频率越多,人们对节目内容的要求就越"挑剔",  相似文献   

10.
李月海 《中国广播》2004,(10):58-59
历经近一个世纪风雨沧桑的广播,如今正朝着专业化、本土化、个性化发展,优势与节目特色也日趋明显。从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来看,不同频率电台的节目各有其特殊性,即个性化的特点,这也是频率专业化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当广播进入专业频率市场细分的今天,“集中优势,减少资源浪费,突出广播特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广播电台的网页资料及在线收听内容,对国内城市广播电台的频率设置、频率共性、特点和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研究城市广播频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情感热线节目是目前广播收听市场上的一大亮点。据黑龙江广播的收听调查,情感热线节目占有巨大收听份额,除了著名的《叶文有话要说》、《午夜倾情》外,FM94.6的《心事了无痕》、FM98.4的《刚好18点》等新兴情感热线节目也很热播,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有的节目甚至成就了收听之最——据央视索福瑞的收听率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叶文有话要说》创造了广播收听史上24%的收听奇迹,雄踞黑龙江广播频率的收听之首;  相似文献   

13.
高芳 《记者摇篮》2004,(1):32-32
广播改革发展到今天,许多电台已经形成系列化、专业化的格局。从而满足了各个层面受众的不同需求。事实证明,窄播是广播发展的规律,只有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台,才能在激烈的广播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随着传媒市场化运作的深入,这种结局将会看得更加清楚。因此频率专业化就成为各系列台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广播频率同质化竞争客观上迫使各个广播频率寻求差异化突破,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突破的最佳通道就是:品牌化建设.在武汉地区的17套广播频率中,品牌化频率已经成为受众选择收听的关键因素.很多百姓养成早上7点准时收听大型广播新闻板块节目"事事关心"的习惯,许多的士司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锁定楚天交通体育广播FM927,这种收听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频率品牌化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郝旭  杨洋 《记者摇篮》2004,(1):61-61
从概念上讲,特色化应该是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不容易被复制,不容易被模仿。对于广播频率而言,就是应该具有与本地其他频率不同的特色节目、特色设置、特色风格、特色定位等等。特色化的出发点不是绝对的“内容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在看中内容和对象专业性的同时,更加看中频率整体的特色。目前,由于媒体之间激烈的竞争,使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名牌节目的生存周期越  相似文献   

16.
张婷 《中国广播》2013,(6):17-20
本文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为例,通过分析网络传播和传统广播收听率表现异同,挖掘中波频率突破频率资源限制、推广网络传播的可能性。着重对北京外语广播AM774网站架构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其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中波频率实现跨跃式发展、优化网络收听的六条建议,内容包括注重策划、优化进入路径、图文引导收听、自动加载音频、保持互动区热度等。  相似文献   

17.
现在每个城市中都可以说是媒体覆盖众多,仅电台就有好几套频率,众多的媒体中,受众究竟能不能选择广播?多套广播频率,受众究竟会收听哪一家?这时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就成了听众选择广播媒体或广播节目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可以打造品牌形象的手段很多,但户外现场直播的品牌效应很值得广播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李威 《记者摇篮》2006,(11):58-60
广播频率专业化、电视频道专业化是近年广播、电视改革的热点,也是广播电视界深入研究广播电视传播规律,满足不同受众的收听、收看需求,经过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目前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频率、频道专业化相对格局已经形成,新闻、经济、生活、少儿、科技、农业、体育、音乐、戏曲、娱乐等频率、频道的专业特色日益明显。频率、频道专业化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定位专一;二是服务对象明确;三是制作人员专业;四是整体风格统一;五是市场营销一体;六是经营管理独立。以上六个特点中制作人员专业是频率、频道专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梁毓琳  黄宇 《传媒》2015,(10):45-47
随着广播收听市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上广播电台/广播电视台有2207个,广播频率超过2800个.近十年,由于频率增长的管制,广播频率没有增加太多,但是由于各级电台同时发力,广播收听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同时,广播覆盖率的不断提升和在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大大促进了我国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频率包装与广播品牌的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专业频率包装是指广播专业频率适应电子媒体发展规律和听众收听需求,根据频率特点和节目具体内容,采用鲜明个性化的形式,对频率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