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创作在不同的文化异域内会发生某些变化。王蒙的部分意识流作品,在内心独自、内部分析、感觉印象三个方面都有创新,并将意识流东方化了。  相似文献   

5.
季娅 《成才之路》2010,(15):86-86
意识流是20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所关注的,主要是意识或潜意识,即不清晰的、不易觉察的、自由的、无逻辑的、纯粹情绪性的心理状态。王蒙在他的小说里借鉴了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并加以创新,来描绘和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是生活的产物,本从艺术真实性这个角度对其艺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8.
许峰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6):19-22,28
意识流是在一战后的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王蒙在新时期的六篇创新之作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然而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在本质上仍属现实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9.
一、导语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意识流与传统的叙事体作品有什么不同?意识流能否进入现实主义的高度?若能进入,那它是一种怎样的现实主义?王蒙首创当代中国的意识流小说,把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引入我们这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因此,我们顺便谈谈王蒙的“意识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小说体向西方学习肇始于意识流小说,在借鉴、改造、吸收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尽管意识流小说的热潮不再,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仍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本在为意识流小说正名、辨谬的基础上,借助“同化”和“顺应”这组概念,分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是如何改造、吸收西方意识流小说,从而形成这种既背离传统,又异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新体的。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两者的小说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等方面存有显豁的不同。本文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探寻中,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孙莹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31-133
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王蒙引进、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意识流。他以意识流为创作手法,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结构线索,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了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深埋于内心的意识活动,从而使新时期的小说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与内心独白的关系在理论界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它们在理性与非理性、对语言的借助程度上概念的外延上均存在区别。同时分析了王蒙的《夜的眼》,得出这篇小说不属于意识流小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洞开、思想解放潮流的掀起,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涌入中国。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念、柏格森的生命学说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使国人茅塞顿开。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言说的诸如个性、个人、自我、心灵等一系列关于人的本真因素,以及他们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孤独与苦闷、迷惘与矛盾等创作理念,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小说家们的极大兴趣与认同。因此,中国新时期小说界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新气象。对于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识流小说创作情状,本世纪以来的博士、硕士论文多有以此作为选题而研究者,或论述西方意识流小说译介之现状,或研究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或探究莫言的魔幻作品,或就某一作品进行细微剖析,等等。至于对意识流的西风东渐之历史背景、传播路径、创作影响、发展现状、利弊得失等作全面而系统研究者,尚未幸见。金红教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24万字,下文简称《流变》),便是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尽心用情、标新立异、自成体系、自铸伟词的空前力作,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的新篇章,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笔者通读《流变》,窃以为主要特色有三端,兹简略论之。  相似文献   

15.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16.
伍尔夫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的倡导者,又是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思想极其丰富,又极具个性,自成一家.可以说她的创作思想贯穿于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之中.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意识流小说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由于小说的起源和读者群的原因,中国小说具有重视情节的传统,中国作家在借鉴意识流技巧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一传统,这就使中国的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情节性。心理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实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很难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聚焦于人物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进行纯意识的描写。受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精神的制约,中国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意识活动受理性的主导。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使中国意识流小说极少表现人的颓废、沮丧或变态心理,相反,塑造健康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中国意识流小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也谈意识流     
近几年来,我国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用意识流表现手法的作品,同时,文艺批评中在如何借鉴国外意识流的问题上,也颇有争议。笔者认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它的特征、理论来源及其发展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本文就从这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些看法。一、作为表现方法的意识流意识流作为一种艺术方法,主要体现在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创作上。一般认为,西方意识流小说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而流行于三、四十年代。这种小说反映生活的方法,重点集中在人物的意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使现代英语小说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利西斯>是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乔伊斯通过对三个核心人物的描写和人物潜意识的挖掘,深刻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