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景性问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校长该批评老师,还是该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老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是一个毫不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境性题目: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师大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  相似文献   

4.
正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在一个校长培训班里,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当班主任与学生发生冲突,到校长室去评理时,你是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这位校长当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李希贵在《学生第二》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景性问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校长该批评老师,还是该批评学生?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老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是一个毫不动摇的中心。当今天普遍强调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时候,教育管理中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教师是具有自主权、主体地位、独立人格的人还是受人差遣、训导的附属品、雇工甚至工具?  相似文献   

6.
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孙志杰 《河北教育》2008,(10):27-27
案例一: 某校长接到举报A老师变相体罚学生的电话,本想对这位教师严肃批评,并责成其向学生家长道歉,甚至要在教师会上通报,以此为契机进行一次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的专题教育。但转念一想后,这位校长把A老师请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请他先阅读网上的一个帖子《谁该为教师的冲动负责》,大致内容是:“一位教师因学生没有回答出问题,把学生猛地一推,  相似文献   

8.
校长要尊重教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作为校长,不能把教师当成你的教育对象。遇到非指责、批评不可的时候,要注意场合,不能在学生面前责怪、批评教师。对于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交流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发现某位教师把本班的某个学生从教室里拉出来罚站,校长发现后,不能直接在学生面前批评教师,而应把学生单独找来,问清原因,再找该教师,让教师领学生回教室。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是数学课,师生问好后.我发现杨某的位置上又是空的。开学还不到一个月,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迟到了。课才刚刚开始,一位同事匆匆跑来说:“你们班一位学生迟到了,还顶撞值日教师,值日教师让你这个班主任到传达室去领人!”我不禁怒从心头起——就是这个杨某,上次迟到正好被校长撞见,校长还委婉地批评了我。这才几天,他居然又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一校之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关系着一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许多教师的发展和幸福,关系着无数学生的前途和希望……“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教师,我呼唤一个个智慧型的校长出现在校园这片净土里。智慧型的校长首先是一位学者型的校长,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才会源源不断输入学校,从而指引一校的办学。学生和教师是最崇拜校长的,在他们看来,校长是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一名知识渊博、学有所成、业有专攻的校长,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眼球。因为教师会觉得校长是一位博学多…  相似文献   

11.
四、教育理念:教与学的平衡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很值得琢磨的称呼,教与学,师与生。一段时间以来,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个错误观念,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一位教师在应对校领导的批评时这样说:该讲的我都讲了,学生不听,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时常听到教师这样批评学习成绩差的学  相似文献   

12.
某中学一位校长,喜欢在会上表扬那些给学生布置作业多、经常占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认为他们责任心强,精神可嘉;相反对布置作业较少,没有用课外时间补课的教师。则不分肯红皂白,旁敲侧击地批评,认为他们责任心不强,工作抓得不紧。有个教师不无感慨地说:“校长是学校这个‘大乐队’的‘指挥’,倘若批评和表扬没有用好,指挥不当,学校教育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确实,学校领导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校领导的引导。运用批评和表扬,也是引导的一种具体形式。倘若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一位校长讲,如果一个校长能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两件难忘的事,让其终生受益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好校长。同样,如果一位教师能给学生留下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让其更好地体昧生活、感悟人生的话,那他也不失为一位好教师。再进一步,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时不时地留给学生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给学生教益的话,那么,他也可以算是一位好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4.
厦大女教师谢灵批评学校食堂优待校长的言沦引发热议。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称自己刷卡就餐,并不存在特殊待遇。他表示,此前已有教师举报谢灵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学校相关学术道德委员会正在就举报问题进行审慎调查。批评,属于基本的公民权利。大学里,老师批评学生,乃至批评学校、校长,是教师天然的权利。批评可能与事实有些出入,但校方如何看待批评本身,如何对待批评者,不仅关系到事件走向,更能衡量一所大学的胸怀。  相似文献   

15.
事情发生在教室门前。班主任批评学生,学生不服气,双方争吵起来。另一位教师闻声赶到,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学生厉声训斥:“你对老师是什么态度!”学生也火了,反问:“你是什么态度!”由于有学生围观,两位教师下不了台,也就更火了,连推带拉地把学生拽到校长室。反思这件事情,是不能完全怪学生的。事情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恐怕与介入批评的教师“负薪救火”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研究如何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育督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颇令人玩味,记录如下。一个小学校长在汇报课改工作时,为证明其管理严明特举了一例。某天,该校长听课发现一年级一学生把石桥称为“一孔石桥”,而任课老师并未给予任何纠正。这个校长非常生气,他决心在全校教师会上点名批评这位老师,让全校老师接受这个深刻的教训,并不要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教师大会上,他振振有辞又痛心疾首地质问:“大家说,有‘一孔石桥’的说法吗?连‘一座石桥’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学生错了还不纠正。这是难道是一个堂堂大学本科生上的课吗?”督学说:“当时我很惊讶。‘一孔…  相似文献   

17.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意见,是校长了解教师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民主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最具权威性的是学生,他们的意见最有价值,但是,听取容易转达难,难就难在转达批评意见。其实,只要言之得法,转达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意见不仅不难,反而会起到沟通师生感情、形成民主气氛的作用。那么,怎样转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关键要做到三点:一、选择不少学生在座谈会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批评不少,意见成堆。校长如果不加选择,在教师面前和盘托出,极有可能事与愿违,利少弊多。有经验的校长必…  相似文献   

18.
教育如水     
<正>近期,网络上两位校长走红,引来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一位是湖北校长洪耀明,跟学生打赌,只要能保持校门口一条街的卫生,便与小猪亲吻,学生做到了,他便当众兑现了承诺。一位是浙江校长徐善萍,要求教师帮助50名学生戒除网瘾,如果有一个戒不掉,她便舍弃一头秀发,剃光头。结果由于一名学生未实现  相似文献   

19.
四块糖果     
长期以来 ,批评教育学生 ,我们做教师、当班主任的往往习惯于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学生肃立面前 ,教师坐在椅上 ,一条两款地指出其“罪行” ,并责令限期改正。此类审判式的批评 ,教师伤肝损气 ,大多劳而无功 ;学生伤心赌气 ,很少听而奏效。记得上大学时 ,一位教育学教授曾给我们讲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 ,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 ,将其制止 ,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 ,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 :“这是奖励给你的 ,因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一路走来,我一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用自己的率先垂范诠释着这样一个信念和追求:校长首先是一位教师,然后才是一位领导者,校长首先应是优秀的专业引领者。以扎实的教学实践指引方向。校长相对于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