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影<色·戒>公映以后,传媒界出现了<色·戒>狂.其实,根据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色·戒>,其错误思想倾向,比小说变本加厉;对男女做爱的表现恶形恶状;是一部美化汉奸、歪曲爱国者形象的作品.传媒界多数热捧<色·戒>,反映了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的不正常的文化心态.类似对<色·戒>的迷狂,对观众导向的偏差,我们希望传媒界今后不再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2.
针对李安的<色·戒>,褒贬不一.本文作者尝试从相互抵牾的观点中跳出来,从王佳芝的情感角度解读<色·戒>,具体从王佳芝对邝裕民的精神之恋及对易先生的身体之恋入手,剖析王佳芝的爱恋行为.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讲述了一段不该发生的爱情,王佳芝的心有不忍与易先生的残酷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看到了在爱情失衡的天平中王佳芝的可怜处境,同时张爱玲也借小说表明了自己对胡兰成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尽管2007年已过去,但提起电影"黑白"分明的<天堂口>和受尽争议的<色·戒>,还有那早以远去的<上海滩>……那或黯淡或明媚的场景,或凄婉或悲壮的结局,或真心或假意的爱恋……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背景--上海.  相似文献   

5.
<色·戒>一方面体现了儒家对尘世的热爱思想,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儒家精神的背叛,是一部探讨人性善恶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和菩萨戒文>又名<菩萨和戒文>、<和十戒文>、<和戒文>、<祸戒文>、<佛家劝善歌>等,其内容乃系演绎<梵网经>之菩萨十重戒,为佛门劝善之作.笔者对敦煌文献中存有此赞文的诸写卷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重新录校,进而尝试探讨<菩萨和戒文>与菩萨戒授受之间的关系,并对<和菩萨戒文>的传抄及其流布情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闻中的<色,戒>女主角汤唯遭封杀一事得到了证实,有关部门一位副局长在政协会上声称,该项政策"对事不对人".而至于封杀的原因,该副局长并未回应.(3月11日<南方都市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视界又掀起一股谍战题材影片热潮,<色·戒>、<风声>、<东风雨>等谍战影片也显示出了不凡的票房号召力.这三部影片尽管都是取材于1940年代前后的革命历史题材,但由于导演所接受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根据个体感悟所改编和导演出来的影片有着各自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李安,梁朝伟,陈冲,王力宏,各自领域里的大家的创作浓缩在一部影片里,让《色·戒》自开拍伊始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威尼斯当地时间2007年9月8日晚8时,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色·戒》成为最大赢家:获得"金狮"大奖和最佳摄影奖。与这些巨星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她用自己的努力一夜成名,被梁朝伟赞为"非常有天分,是表演天才",她在片中塑造的角色受到李安的肯定:"真的很像王佳芝附身,就好像王佳芝靠着她活过来了一样。"《色·戒》一共拍了118天戏,有114天都在拍她;影片的前一个小时上演的是她与王力宏的对手戏,后一个半小时她的对手换成了梁朝伟,可谓本片的绝对一号人物。李安把整部戏的成败押在了她的身上。她叫汤唯。  相似文献   

10.
<正>如潮水般涌起的反感情绪刚开始见到蓝婷婷时,我想我是不喜欢她的。尽管她的形象符合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标准。漂亮的瓜子脸,长至腰际的墨黑色头发,细细的腰肢,身段姣好,走起路来像舞蹈演员那样摇曳生姿,总是穿非常有品位的裙子,一进教室首先就俘获了大多数男生的心。女生也前赴后继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我对他们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1.
方明 《巢湖学院学报》2012,(4):60-63,79
《色,戒》是张爱玲人到中年的短篇杰作,既精简又精彩,引发的争议也最多。它是张爱玲的一次真实的袒露,包含了她对人性以及爱情本质的认知。有人说《色,戒》带有自传性质;有人说它的叙事特色和人物形象塑造接近电影,不过是张爱玲在艺术上的一次新尝试。众说纷纭更增添了这部作品的神秘,是为不一样的《色,戒》。  相似文献   

12.
罗大红 《湖南教育》2007,(10):21-21
初读<方翠英和她的寻梦园网站>,心为之震撼,再读之后,不由得想对方老师说一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从她身上,我真真切切读出了一份熠熠闪光的使命感,读出了一个内心富贵的君子.  相似文献   

13.
朋友如诗     
(一)朋友晶亮亮 晶是我远在西藏的笔友,自从在<作文报>上发表了<挚友赞>之后,我收到了一百多封读者来信.来信者中晶是一个最富诗意的女孩,她第一次写信就引用了<偶然>这首小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相似文献   

14.
李安的影片<色·戒>是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中的王佳芝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王佳芝悲剧命运的外在因素是以老吴、邝裕民、易先生等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压迫,是男权社会把王佳芝当成"物品"看待和使用的必然结果,内因是王佳芝有意无意迎合男权看法和认同自己的"物品化"身份以及女性特有的唯情感是尊、唯情感为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如水     
<正>近期,网络上两位校长走红,引来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一位是湖北校长洪耀明,跟学生打赌,只要能保持校门口一条街的卫生,便与小猪亲吻,学生做到了,他便当众兑现了承诺。一位是浙江校长徐善萍,要求教师帮助50名学生戒除网瘾,如果有一个戒不掉,她便舍弃一头秀发,剃光头。结果由于一名学生未实现  相似文献   

16.
无言的玫瑰     
“理智,让一颗心选择了沉默,但不知是否因此而伤害了另一颗真诚的心。”日记中,亦菲怀着忧郁的心情,用忧郁的笔调写下了这句话。<一>亦菲不是一个忧郁的女孩,虽然她一向喜欢那代表忧郁的天蓝色。她似乎有两重性格,一个外向活泼,一个内向沉稳,只不过没  相似文献   

17.
<正>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在那些每天起早贪黑埋在书堆的岁月里,安平读到三毛的文字,读到撒哈拉的故事,宛如一种逃脱,更似一剂安慰。三毛成了她的精神偶像,她渴望像她一样,四处流浪,无惧生活,像个侠女。  相似文献   

18.
我的作文<我与课外书>获奖了,喜她笑了.晚上下班回悦、激动一起涌上心头.当我把红彤彤的获来,妈妈递给我两本杂奖证书交给妈妈时,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但志:一本<读者>,一本<青年文摘>.望着这两本杂志,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眼泪噼里啪啦地滚了下来.想想为了她--课外书,真没少跟妈妈闹矛盾.  相似文献   

19.
脸谱: 姜丰: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保送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美学硕士学位.1993年和复旦队友摘取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1994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做栏目主持人、制片人.2002年1月,她远赴英国,就读剑桥大学媒体与文化专业攻读博士.著有散文集<温柔尘缘>、<西部故事>、<不舍的玫瑰>、<玫瑰心>,小说集<爱情错觉>、<相爱到分手>,诗集<秋水伊人>,长篇小说<1998年的爱情>,<情人假日洒店>.2006出版了<结婚季><飞一样飞>.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