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尼尔在此剧中主要从精神领域表现人受环境的迫使和自身的不能自己,借人物灵魂的自我挣扎来展开冲突,描述了种族偏见和歧视带来的恶果,在人物自我的精神对抗和分裂中完成了吉姆与埃拉两个悲剧性格。作者在埃拉身上更多体现了种族间通婚的特殊纠葛,而在吉姆身上更多体现的是婚姻本身固有的纠葛,而这一切都源于奥尼尔对生活的悲剧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尤金·奥尼尔是一位严肃深刻的剧作家,他以其独具特色的悲剧观构建了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奥尼尔的剧作中能够看出他对人物性格以及内在本质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剖析。奥尼尔把人的生存视为悲剧,因此,其剧中人物都具有一种悲剧性格,而这种悲剧性格恰恰又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本能与理性、自我肯定与社会道德两方面的冲突,是奥尼尔笔下人物的悲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创作几乎都弥漫着"家的主题",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大多书写家庭的悲剧。两位剧作家在剧中都内隐着一种自我救赎精神。他们希望通过忏悔、圣爱和宽恕、出走的方式获得家庭的自我拯救。奥尼尔和曹禺通过自身的生命体现,对人类命运和前途执着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人性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它既是上层建筑中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现,又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前提。社会中的生存个体所占据的空间反映了他们的社会权利关系。以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例,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所占据的生存空间及人物对空间的拓展来揭示这些人物在性别对立、种族对抗的社会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和自我解放历程。人物外在生存空间和内在精神空间的拓展是走向自我解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幻想、双重人格是美国现代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1888—1953)戏剧人物的典型特征,其内涵的替换过程,标志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危机认识的逐步深化;其发展走向,又昭示了现代人自我拯救的渴望与内在机制。倾诉、坦露自己,是奥尼尔给现代人提供的精神上的出路。不能用现代派文学的类特征简单规范奥尼尔,他是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8.
奥尼尔晚期剧作中的人物往往生活在一个不再有幻景和光明的荒谬世界之中。他们或者从醉乡和白日梦想中寻求解脱,或者积极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宽恕,从中获取抗争荒谬的勇气。通过他们在绝境之中挣扎生存的种种努力,奥尼尔具体而形象地对存在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为现代世界中的人们指出了自我拯救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一生深受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晚期创作以心理戏剧为主要特征,他注重探索人物内心世界,以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取胜.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中,奥尼尔创造性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通过人物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矛盾斗争突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将戏剧从情节冲突提升到关注人的内在冲突与灵魂冲...  相似文献   

10.
张金玲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1):67-70,80
《送冰的人来了》是奥尼尔晚期剧本中寓意最深刻、内涵最丰富的戏剧之一。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关美利坚民族生存的寓言,剧中人物正是一代美国人民的普遍反映,他们经历了"美国梦"的追逐——信仰失落——等待重生——自我救赎的精神历程与生存状态。奥尼尔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作品超越了自身早中期悲剧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具有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老舍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这在叙述中体现为叙述者的个人化努力与小说的公共性之间的分裂。老舍潜在的世俗情感使他在人物塑造上呈现出“善恶”的二元对立模式,在价值评价标准上也体现出平民化的善恶观。此外,老舍自小深受侠文化的影响,在其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古道热肠的侠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老舍试图从民间精神重塑民族性格的企望。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重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本文从这个角度,将鲁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三类: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论述重点放在前两类人物类型上,紧扣的过客的精神内涵,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奥尼尔悲剧隐含着一个深刻而现代的寻家主题寻找人类的自我,寻找灵魂的避难所,寻找人的归属,这与剧作家的生活经历、对现代人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奥尼尔的悲剧,尤其是《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他精神探索和思想探索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家庭生活、个人精神和心理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伤记忆成为他悲剧创作的心理动力、创作素材和源泉。《奇异的插曲》是奥尼尔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也是他创伤记忆的自我疗救。它使奥尼尔的紧张抑制得到了宣泄,能量得以释放,自我心理达到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性作品,剧中人物是作者家人的呈现,表露出作者惊人的大胆与坦荡.在剧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体现出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我.本文对剧中的4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并探究雾、海、日光等意象在强化人物精神表现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悲悼》是奥尼尔探索创新的剧本,整个思想内涵和艺术范畴都浸透了表现主义精神。奥尼尔借鉴弗洛伊德的“情结”理论,特别是借助面具、服装、象征、音乐等表现手法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挖掘现代人复杂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本文就《悲悼》所采用的表现主义艺术手法做全面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戏剧中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都表现了处于变革中的西方现代社会人类找不到归属的一种现实生存的境况。其中《毛猿》这部剧作又是奥尼尔作品中最富有表现主义的作品。戏剧主人公扬克是一个自我价值观强烈到最终被视为毛猿的人,他从寻找精神归属到最终无处可归的悲剧人生,被奥尼尔视为最能展现他所认为的现代人类生存的悲剧。同时,奥尼尔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仍然在作品中借扬克之口高呼:"死也要在战斗中死去",为人类生存的悲剧添上了一抹希望。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被塑造得十分丰富,具有一些很多性格综合的矛盾,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她身上,主要体现了自我内心与外我,传统社会礼教对人性的教化和禁锢与人追求自然本性这两种冲突.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生活中待物处世时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豁达大度,聪慧周全等.同时也须注意不能为物所累而忽视了自我个人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代的前进,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的追求。在不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中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劳动模范已成为社会最具有时代精神的公共人物,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模范精神的支撑。然而在劳动模范的身上也体现出时代的气息。本文就劳动模范精神的含义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劳模评选体现出的时代特点和劳模精神是时代的领跑者进行探究,使得社会涌现出更多的劳动模范,从而带领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描写了一个现代人自我丧失和自我追寻的故事。叙述者“我”在战前因天生身体缺陷而被疏离于现实和人生之外,以致于被金阁所代表的美的观念异化而迷失了自我。“我”在战后烧毁金阁的小说结局呈现了现代个体能动地通过行动来建构自我同一性的伦理诉求。《金阁寺》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的内心纠葛和生存之痛,体现了三岛在战后民主主义历史语境下对主体性的叩问和对现代个体的人文关怀。在此意义上,《金阁寺》的身体叙事具有浓厚的战后思想启蒙色彩,体现了三岛对战后个体现代性的执着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