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3.
辛词风格兼有豪放与婉约,同时更有同一词中豪放与婉约的完美融合。通过叠字的运用,辛弃疾的豪放词透出婉约的格调,从而让原本矛盾的两种风格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这种融合显示出豪放与婉约并不是一对截然对立的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 ,小声铿钅訇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苏词雄壮 ,辛词悲壮 ;苏词“横放杰出” ,超旷、飘逸 ,辛词“潜气内转” ,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苏轼“以诗为词” ,笔力矫健 ,辛弃疾“以文为词” ,能刚能柔。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 ,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 ,形成独特的风格 ,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爱国思想 ,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 ,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在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仅就辛词议论的形象化这一特点,从四个方面入手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词学界,苏轼和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许多豪放词作往往流露出和婉之音,呈现出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综观全貌,苏、辛词从所写题材、所抒情感、所绘意境方面都对婉约手法有所继承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豪放词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词体在他手中,于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辛词一改传统词风,展现出刚健雄豪的艺术风格,同时又不失词体所独有的要眇凄迷之美,形成独特的稼轩体.文章试从现实主义和娱乐精神两方面分析辛词风格形成的原因、表现的方式,及其艺术效果,以期找到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品中的上品,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的豪放,充分显示苏轼坦诚旷达的胸怀。辛词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地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最大的差异是“旷”与“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完成的任务是:探究辛弃疾山水词的特色,兼及这方面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而窥视其豪放风格。辛弃疾一生,戎马倥偬,踏遍雁南塞北万水千山。非凡的生活经历,英伟的豪杰气质,加上他的审美锐目,使他深得祖国三山五岳、九江八河、天风海月乃至区区泉石之壶奥,凝结成特有的感受,写下了六十多首被统称为山水词的作品。约占他的词作总数十分之一的这些山水词,特色鲜明,是构成辛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11.
夏斌 《江西教育》2012,(Z5):73-74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农家和谐生活场景,这首词在辛词中显得颇为特殊。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而这首词却是描写农村生活,表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远大抱负、坎坷的一生和执着的性格使辛词艺术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本文我们简论一下辛词悲壮风格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分为史事用典、比兴手法、寓庄于谐及寓浓于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南方文化的影响对辛弃疾个人成长和创作、对宋代词史都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南方文化培育了辛弃疾,南方文化促成辛弃疾创作转型和成熟;其次南方文化使辛弃疾形成婉约风格,推动了婉约词风的转变,完善了婉约词词体。再次,稼轩词融合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使豪放和婉约之争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柴铭姝 《文教资料》2007,(23):95-96
宋代伟大的词人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则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他的词风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词豪放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坡风格的主要继承者,辛弃疾词的“豪放”印象已经牢牢地铭刻在我们心里。所以凡读到辛词,我们往往把眼光落在“豪放”上。比如那最为有名的《永遇乐》,谁不记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谁不记得“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贯串于辛词的基本思想,是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建树功业的坚强信念。在这个基本思想统率下,密切反映时代的风雨,便成为辛词的一个突出特点。而在艺术风格方面,辛词不仅发扬了苏轼始创的豪放词风,大声镗鎝,沉郁悲壮,成为有宋一代壮词的旗帜,同时,还吸取了婉约派的某些长处,把有的词写得缠绵悱恻、哀怨曲折,体现出这位卓越的词人的多样风格和艺术技巧的娴熟,并借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一生坎坷而传奇,词作风格多样。辛词豪放之中不失柔情,柔情中又透露出不屈不挠,散文化的词作在开放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豪放词一般境界开阔、博大,气势恢宏,内容广阔丰富,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风格豪迈奔放,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是名的代表。例如: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