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废除科举制、建立西式学堂,为清政府提供所需各样的新式人才,同时对于军事改革方面,也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后世军队体育发展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在清末年代受到形势的制约,不得不提出了部分"新政",包括兴办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禁止买卖奴婢等,同时在货币方面也实施了改革政策。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对民国时期货币发行和币制改革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陆军大学,简称陆大,是旧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06年在直隶保定府创办,1948年底离开南京共43年,迁校6次. 一、初创时期(清末1906年-1912年) 陆大是清末为编练新军的需要创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开始淘汰绿营,改革军制,训练新军.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以德国人为教习;张之洞先后在南京、湖北设立陆军学堂、水师学堂、武备学堂,1902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先后创建了北洋行营特务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陆军师范学堂和宪兵、军医、马医、军械、经理各军事专业学堂,以加速培养新军干部及各项专业人才.清政府命兵部会同练兵处参照外国学制拟定新的军事学制,在全国实施.各省大部设立陆军小学学制三年.在北京、西安、武昌、南京各设一所陆军中学学制二年.由练兵处(陆军部)设直辖陆军兵官学堂,学制二年,毕业后分配任初级军官.  相似文献   

4.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行政法学的形成是在清末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完成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帝制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国人民在各种尝试以后,最终选择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在大形势下清政府开始变法改革,引入了西方法律制度和宪政体系,建立新式学堂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芳  李晓红 《山东档案》2011,(2):58-58,62
在风光秀丽的刘公岛西端,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的遗址。这所我国现存的惟一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创办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经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威海水师学堂,曾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7.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民政部决定统一全国的巡警学堂规制。据民政部统计,到这年九月,全国已设立20多所巡警学堂,"查各省举办巡警学堂,直隶首设,四川继之,据报如奉天、山西等省设立学堂者计有三十余处之多。查阅所拟章程、编制、  相似文献   

8.
陆军贵胄学堂是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一所皇家军事学堂.本文试对该学堂创建的背景、人员构成及教学管理、产生的问题、停办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徐宁 《兰台世界》2013,(16):115-116
<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中不少有识之士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恭亲王奕等人的努力下,一场历时四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就此展开,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最为重要的建设项目,洋务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洋务人才的培养。洋务学堂具有典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培养了大批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兰台世界》2015,(5):53-54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末时期新式学堂的产生是"西学东渐"在我国深化发展的结果,是清政府充分借鉴西洋新式教育制度的结果。大量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建立,清政府吸收借鉴英美和日本免费师范教育制度,在我国开创了免费师范教育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废科举、开学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901年张之洞奏请递减取士名额:1903年张百熙等奏请每年递减三分之一的取士名额,将"科举、学堂合而为一";1905年袁世凯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政府诏准自丙午科(1906年)起停办科举.……  相似文献   

13.
徐寿、徐建寅与中国近代科学引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泓 《出版史料》2008,(1):109-113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行划租界、建教会、开商埠。各种洋人、传教士、商人蜂拥而来,闯入中国沿海城市。清政府对此局面,必须展开“夷务”活动,遂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是建立了学堂,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州同文馆(1863年);又如技术类学堂,上海机器学堂(1865年)、船政求是堂艺局(1867年)等。  相似文献   

14.
王宠惠,字亮畴.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生于香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189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开始在全国招考学员,王宠惠在港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以优异成绩录取,进入学堂法科功读法律.北洋西学学堂是一所典型的洋学堂,不仅教员多聘请外教,开设的课程也是移植西方国家的设置,课本也均援用英文版本.在这里,中西学根底俱佳的王宠惠终身的治学方向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15.
梁波 《天津档案》2007,(8):39-39
保定军官学校的创办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的民国政府迫切需要创办一所军官学校,以培养急需的基层军官。同时,也为了继承并保留原先清政府所设的陆军兵官学堂学业未成的一些学生。为此,民国政府陆军部即开始筹划前清陆军兵官学堂及各陆军中学堂的恢复工作。是年6月初,经陆军部呈准设立兵官学堂。先设筹备处于北京,14日改成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川岛浪速,日本长野县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中国。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警务学堂,特聘川岛为学堂监督。光绪三十二年,清民政部创办高等巡警学堂,川岛继续被聘为学堂监督直至清末。川岛在华期间,结纳不少清廷上层人物,辛亥革命后,他为谋图清室复辟奔走于日本东京与我国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成为日本在华的著名政治阴谋家。现从馆藏巡警部全宗和民政部全宗档案中,选出有关清廷聘他任警务学堂监督的几件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清末陆军部兴办军医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清政府在编练新式陆军的同时,注意到一个摆在眼前的迫切现实:新军中缺乏新型军事人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政府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了一批涵盖各学科的军事学堂,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派出许多留学生,以期造就更高层次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个新起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军事医学作为军队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提上了日程。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培养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军官和培植私人势力,他设立学校司,陆续兴办了诸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武备速成学堂、北洋陆军讲武堂…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育中,严复主张借鉴西方先进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严复的这些教育思想、教育主张,在北洋水师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复旦公学、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19.
95年前的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就是清华大学历史的开端,此后学校规定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校庆日,延续至今。1.学堂成立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翌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当中有一笔庚子赔款,计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其中美国分得32,000,000两(合24,000,000多美元)。美当局承认他们索取的“实属过多”,同意将多余部分用于退款办学。经驻美公使梁诚等人的艰苦努力之下,退款办学终于得以在1909年开始实施。1909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和学部共同管辖,负责选派…  相似文献   

20.
王兴亮 《图书馆杂志》2005,24(9):74-76,58
1898年戊戌变法以后,清政府实施“新政”,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学堂等措施在各地铺开.乡土教育在这个背景下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