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本文专门研究国际信息传播与一国文化纵向一致性的关系。作者以日本为例,分析了文化的竞争一面和非竞争的一面,并研究丁一个国家文化前后连续、纵向一致同国与国之间信息及文化产品交流的关系,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同时,都面临着如何解决外来文化和信息传播冲击的问题。本文在大量的实例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国与国的文化与信息交流是必需的;过量的文化输入会受到本国原有文化的抵抗。剧烈的文化改革是危险的,日本在保留非竞争部分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非竞争部分的文化与日本是相一致的,日本现代化的经验表明,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内在文化中轴与外在输入文化基础上的复合型文化。其内在文化中轴是产生于绳纹时期的绳纹文化。围绕着绳纹文化中的无我和集体两个基本特征,日本文化在大战略缔造上体现出自卑情结、耻感文化、无罪传统和等级观念等鲜明特性。在其独特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日本的大战略缔造经常性地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偏执,并影响着其最终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是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强健、科学技术水平发达、投资融资渠道多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文化输出能力超群等前提条件的满足.探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多领域交流也日益深入,而文化对外传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实践表明,文化对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民族文化凝聚力,而且能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球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始终致力于采取多元措施突破现实困境,以确保其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国际优势.日本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日本文化的海外输出规模,以此赢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战略共识,并通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世纪以来,面对新的国际文化环境,日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立国"战略,并构建了法律保障、战略设计和行动落实环环相扣的保障机制,有效确保了日本文化高效对外传播.笔者从战略设计与落实层面入手,探讨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的战略要点,以期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鹏辉 《大观周刊》2012,(48):12-12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它以“和谐思想”作为自己在国际上的言行标准。随着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广泛开设,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从政治经济到历史文化,两国的关系渗透于各个方面之中。  相似文献   

6.
近二三十年日本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交往。在日本,不仅保存着大量的汉籍与和刻汉籍,而且还保存着一个从古到今的比较完整的汉籍目录系统。这个汉籍目录系统,既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一种国外形式,也是日本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本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了解日本学术界对他们保存的这个汉籍目录系统的研究状况,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不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很有感慨。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两国基本上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耳濡目染,日本的研究者大都因袭着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考据性的文章和著述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一股新的势头,主要是一些较后起的研究者,他们站在一个新的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战略:档案信息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信息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发展.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显然,这里所说的国家战略,是以政治、军事为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潮"视域下的主流话语意涵与表征分析,指出"国潮"主流话语囊括着鲜明的国家空间场域与当代时间实践,体现着正在孕育的一种新形态文化,即由商业消费文化表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内隐、当代年轻时尚风潮及主流媒体形塑的新型国家文化潮流。"国潮"视域下主流话语有其独特的动力空间,"国潮"行动主体具有实践的广泛性和多元的参与性的特征。"国潮"语态体现"国潮"认知和实践者共同的主动行为和态度指向,应积极争取最广泛的"国潮"行动主体,以"流行"为载体,打造"亲民态"和"年轻态"的传播语态;采撷民间网络场域的创新元素,发挥主流话语整合功能,促进"国潮"转型升级;重视"潮际"互动效应,建构人类新文明的文化交流语态。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冲绳县首里城公园为恢复原琉球国王宫旧貌,展现其传统文化,通过其上级单位--日本冲绳县海洋博览会纪念公园管理财团,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提出仿制琉球国王印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中后期.以耶稣会士为主要媒介的基督教传入日中两国,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由于当肘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和耶稣会士所采取的不同的传教方针,两国西学传入的层次不同。在华传教士通过口头翻译或亲自著述的西学书籍以及中国学者直接或间接受西学影响的著作传入东瀛。成为日本锁国时代日本学界吸取西方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汉译西学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西学输入重实用轻理论的不足,成为后来日本兰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日本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莉 《大观周刊》2012,(19):20-20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象征着日本民族。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樱花本身 。那么透过这种热爱,我们到底能够发现怎样的一种日本文化呢?因此,本文主要以樱花为起点,探讨日本的樱花文化,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死观,审美观,民族情结间的点点滴滴,进而寻找到樱花同日本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金华 《文化遗产》2016,(4):121-127
日韩两国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的交流史。日韩两国的诸多民间故事深受中国民间故事的影响。日本民间故事虽与中国故事的核心主题和母题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于中国原型故事之处亦十分明显,地理位置比日本近于中国的朝鲜民间故事,则与中国民间故事有更多相似之处。拙论以中国的《狗耕田》~1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民间故事(日本的《开花爷爷》~2、韩国的《兴夫与孬夫》~3)考察中日韩文化的异同,以及中日韩跨文化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姜琳 《东南传播》2010,(2):91-93
二战后的日本在欧美文化风雨的洗礼下,在日本国民主化进程的努力中,日本女性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很大提升、社会形象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从最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窥见这种转变的轨迹,本文将以日本近几年电视剧作品当中描写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将近年来崭新的日本女性社会形象展现出来,并结合历史传统背景、社会环境影响等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强调改革与发展教育。最近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一书,主编谢立中、何玉长先生在书中介绍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战略。对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社会发展战略,作了分析。编者认为澳大利亚的发展战略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遣大礼小野臣妹子、通事鞍福利等于隋,太子托求佛经,兼使沙门数十人受法侍。”在中日两国政治、文化关系上这一次著名的划时代的日本遣使大隋的活动,同时也揭开了两国的图书事业不必再经由朝鲜半岛,而直接发生关系的新的一幕。日本史家本居宣长记述了这一次遣使的动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30):86-86
★《日本电影100年》(日)四方田犬彦三联书店2006年7月定价:33元日本电影在一百年中呈现出丰富多采、变化繁复的发展历程。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东方电影的一个重要代表。四方田犬彦是一位以电影批评为主,又涉猎广泛的教授,与日本学院派学者不同,其作品多具有启蒙性和趣味性,材料大多来自本人第一手采访。★《万古江河》许倬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定价:33元许倬云在本书里从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谈起,细述了中国文化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过程。这是一部启蒙性的通史读本,没有枯燥的史料,但却有左右逢源的历史故事,许倬云去国多年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将“酷日本”打造为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挖掘并开发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作为日本文化资源载体的日语教育,为出版业走向海外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文章分析了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演变,通过阐述“酷日本”战略背景下日本出版业的若干特点,总结出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同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其民族性格、其走过的历史轨迹,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别出一格的,这从日本文学中可见一脚。日本文学纤细、含蓄,其文艺观则以“真”、“哀”、“艳”、“寂”为基础,长于摹仿,变革迅速。毋庸置疑,诺贝尔文学奖是一国文学在世界传播的最好名片。日本两位诺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受到了多国出版社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