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刘毅论"九品有八损疏"看九品中正制的流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西晋以后,随着门阀世族的兴起,九品中正制遂成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由于中正权力过大、品状不当及产生方法不好等原因,造成了选举时只重门弟,不重才能,徇私舞弊,定品失实等诸多弊端.这些弊病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堕落的体现,也是西晋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进入西晋以后,随着门阀世族的兴起,九品中正制遂成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由于中正权力过大、品状不当及产生方法不好等原因,造成了选举时只重门弟,不重才能,徇私舞弊,定品失实等诸多弊端,这些弊病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堕落的体现,也是西晋王朝灭亡析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代官吏贪墨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严重妨碍封建国家的办事效能,毒害社会风气,使封建政令走样变形,官僚队伍急剧膨胀,破坏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宋代官吏贪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研究宋代官吏贪墨以加深对宋代社会的认识且可引为今日鉴戒  相似文献   

4.
国家相对自主性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典国家理论的一种诠释或补充,有一些不同的版本和内涵。实际上,国家相对自主性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意义上,也就是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的一种间接统治工具的意义上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这种自主性来源于资本主义特定的生产方式,它不排斥阶级性,相反,它使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以更为灵活的方式为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5.
主题内容认知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 ,从奴隶社会开始 ,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 ,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在王朝兴衰和政权更迭的背后 ,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 ,如最基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更 ,推动着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制度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在矛盾、民族矛盾导致政权更迭 ,也推动着当权者调整政策。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开的。本主题内容作为古代史的开篇 ,既是其他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国自古就有对官吏职务犯罪严厉惩治的记载职务犯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它是国家建立后,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玩忽职守,破坏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妨碍国家机关职能有效的充分发挥,致使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我国古代法律中官吏的职务犯罪,主要是指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上古时期有鲧因  相似文献   

7.
贪污 ,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是社会的丑恶现象 ,其主体是握有一定权力或负有一定职责的官吏 ,它不仅损害政府形象 ,而且危害社会肌体 ,进而危害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史 ,统治阶级为了长治久安 ,整顿吏治 ,力图从制定和完善立法上来规范各级官吏 ,打击贪污等腐败行为 ,这对我们今天的反贪斗争 ,无疑具有可资借鉴的一面 ,但必须看到其固有的历史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杜佑《通典》是一部历史性典章制度政书。从这部浩瀚的政书中,可以通观到杜佑这一封建官吏思想上的先进性、丰富性。尤其是他的民本思想在《通典》中的融贯特点。《通典》内容纵横方面都体现着杜佑的民本思想。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官吏,杜佑的民本思想与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相比,又有着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际监察制度有其自身产生的原因、机构设置、职权范围和运转机制等内容.秦汉时期的统治阶级,通过监察制度这个制衡杠杆,去调节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等之间的关系,去监察国家机关和国家官吏执法守法与违纪违法,忠于职守与渎职失职,从而使国家机器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送故”相对于迎新而言。“送故迎新”作为官吏近代之际的必要手续与礼仪,本无大害。但是此制一经产生,必然带来劳扰,还必然产生礼仪之外的物资馈赠,进而成为官吏贪污受贿的重要途径和役使下层剥削百姓的手段。而且制度化为官吏的一种经济享受和政治特权。探讨这种制度的渊源、演变过程和弊端十分必要,为研究秦汉史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所不可忽略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政治化基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生存与发展轨迹,但相比较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基因尤为彰显。仅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而论,熊明安认为,除去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外,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上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1]: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都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各级官吏和极少数科技管理人才。其次,从教育内容来看,从汉朝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规定了以儒家经典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教材。第三,等级性特别突出,入学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大都是官吏和地主的子弟,即使有少数市民子弟入学也只是点缀而已。第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守内虚外”是北宋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它规定宋代君臣的工作重心是慎防“内变”,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把全部财权收归中央,严密控制军队和对外虚守。这项国策的出现是北宋初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初行于宋太祖时期,确立于太宗时期。守内虚外使北宋统治集团内部杜绝了分裂割据,但也造成了北宋王朝内部的积贫积弱和对外的软弱与屈辱。  相似文献   

15.
吏治不清,贪赃枉法之风盛行,是影响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给专制君主带来统治危机的灾祸。历代王朝倡导为官清廉,严申惩贪之令,用意都在造成人人奉公守法的风气,稳定统治秩序。但是,它们要求官吏奉的是专制主义之“公”,守的是专制君主之“法”,这样的政治环境,只会使吏治清明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行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分析,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宋代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在唐代科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选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它为统治阶级扩大统治基础,巩固中央集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纵观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舞弊现象也随着科举相伴而生,不可避免。为了使考试公正、公平,宋代施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从而使科举制更趋于成熟和完备。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察举制度的创立为朝廷选拔和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强盛,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察举制度作为汉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最主要、入仕数量最多的一种选任制度,其主流无疑是进步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失误和弊病.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各诸侯国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这种国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于官吏的选拔、俸绿、考绩、奖惩等作出规定。当时较有见识的国君和政治家,鉴于富国强兵的需要,无不注意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到各级官僚机构中来,并且诱之以利,绳之以法,即运用法律手段明确各级官吏的职  相似文献   

19.
以兵变建国的宋王朝,统治阶级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然而,宋王朝却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其原因在于:就治理国家而言,宋政府一手抓伦理教化,一手抓社会治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加强法制建设,使得社会秩序保持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