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大学自身的努力,而且更加需要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正确的政策引导。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外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然而,当前一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办学中却存在特色不明、学科建设后继乏力、区域服务定位模糊等诸多问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为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十三五"建设提出了远景目标和发展任务。文章通过梳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十三五"建设的内外环境,深入思考行业特色型大学"十三五"建设的战略发展,提出三项建议: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做好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坚持",推进以"以人为本,服务行业、面向地方、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3.
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发展文科是其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文科发展已成规模,在历轮全国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总体进步,且学科育人能力整体优于学科创新能力。然而,学科领军人才缺乏、标志性教学和科研成果产出不足是这类大学文科发展的普遍短板。按照学科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文科发展已度过“生成期”,目前处于“成长期”的前期。依据“量力而行、按需而为”的原则和欧内斯特·博耶的四类学术观,工科类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未来可以采取发展教学型文科、整合应用型文科、发展创新型文科等三种不同策略建成精品文科。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12月27日,"第二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年会"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直属26所具有行业背景和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水平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与会并作了发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5.
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与"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指具有明确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及相应学科特色的大学)来说,其历史演变的轨迹和现实发展的状况使其在共性中又有某些特殊性:它们一般是由学科较单一的学院起家,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了多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应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满足行业特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适用性"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更高层次上强化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行业特色型大学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超前部署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专业学科布局与集群,主动参与重大战略性科学研究,是构建行业特色型大学"适用性"工程教育体系与学科体系协调发展的引擎;建设高水平、开放式、纵向一体化的"适用性"学科体系,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实现内涵式、特色型、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依托行业、面向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文化传承。随着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推进,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需要在实践层面重点处理好传承优势与创新发展、学科"长板"与学科"短板"及聚焦特色与扩大开放这三对关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众多大学面临的紧迫问题,构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外国语大学作为一类特色型大学,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既具有一般大学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特色立校"、"保持语言学科优势"、"建设有生命力的新学科"、"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行业高校划转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特色危机,特色型大学概念的提出是行业院校在深刻反思之后的重新定位。从行业高校到特色型大学的转变,是改革阵痛之后从刚性行政隶属转向柔性市场合作的理性反映。特色型大学的衰落是在改革初期暂时迷失了方向,丢失了特色。特色型大学的重新崛起依赖于深入改革重塑特色,而科学定位、打造优势学科群、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塑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在学科建设和与行业合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通过保持和强化自身行业特色、学科优势赢得了发展先机。其行业特色、学科优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将行业特色、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值得深思。通过建设富有内生能力的学科群、打造高校与行业"教学共同体"、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范式等来完成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理念、投入和环境为切入点,认为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 办学理念是前提,国家投入是关健,竞争环境是“杠杆”,因此要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2.
行业院校具有行业特征的专业设置,既是提升自身专业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院校专业设置状况,从加强专业发展规划、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增强服务社会水平及提升专业集群能力方面探讨了培育和提升行业院校专业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战略思路,并提出了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包括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包括外部贡献特征和内部建设特征,隐性特征(办学理念)有以下特征:坚持求是崇真的办学宗旨;具备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并以此服务于社会的多种职能;奉行以学术自由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我国应加强对研究型大学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内部环境的建设,以促进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学术性与中国大学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学术水准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而这又与大学密切相关。本文由此出发,提出了大学改造的命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大学的学术性以及大学学术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进而追溯了中国大学的先天缺陷与学术发展中的坎坷历程,分析了中国大学早期发育不良的学术品性与至今仍然堪忧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风气;最后以中国大学实际为依据,以西方大学学术精神作参照,探讨了改变中国大学学术处境、提高国家学术水准的思路。这一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觉醒与改造,即解放思想,突破成见,从国家和重点大学做起,促进大学的学术战略觉醒和全面的学术化改造,包括大学理念的转变、办学模式的创新和学术制度的完善,并为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来到世界上,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学会了这两项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教书育人者,职责就是教学生学会这两项,当然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为做人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背景下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诸多挑战。华北电力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准确把握学科建设定位,从科技创新、师资团队、校企合作、国际化改革等方面对推动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内涵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民族性是非民族地方院校保持办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丽水学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植办学的民族性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的路子,使民族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富裕文明服务;坚持优先办好民族师范类专业,尽快提高民族教师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强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和建设工作,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加强民族方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加快民族文化科研队伍的建设,为学校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少数民族招生工作,为办学民族特色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源.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2):113-115
特色优势学科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特色学科建设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现有学科为基础,突出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特色优势学科形成的核心,科研平台条件建设是基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特色优势学科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要善于营造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当下师范院校在建设师范特色校园文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以至师范特色难以彰显.究其原因,既有宏观政策的影响,也有师范院校本身的因素.因此,寻求宏观政策保护,大力研发师范特色课程,做好师范院校的顶层设计应是建设师范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