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师范生专业技能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走向成功教师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不力,由此影响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乃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研究》2019,(3):77-85
师范生培养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专业技能训练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X师范大学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该校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提升策略:充分利用学校的媒体,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师范生专业技能;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专业技能培训课评价方式;提高导训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2年广东省高等院校首届外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的采访,分析研究了初等英语教育专业优秀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过程,同时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如扎实打好语言基础、细化专业技能培训、充分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注重师表塑造和发扬个性等。  相似文献   

4.
培养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归结点。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师范生胜任专业性教育实践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的有机综合。在专业整合的视野中,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三要素"是专业愿景、专业眼光与专业技能,三者构成了一种涵摄式结构。从单项实训走向专业整合,着力培养师范生的"专业人"胜任力是当代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转变的必由之路。未来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变革方向是:从力促教育实践成功的角度科学定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坚持从教师职场角度调整培养思路,立足行业融合理念调整师范生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J师范大学四个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志向、学习兴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师教师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过程中,发现师范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专业理想不明,职业规划欠妥;专业情意匮乏,教育人格缺失;课程结构失衡,专业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佳。要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专业信念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加强专业情意涵养,重视教育人格培养;优化教育课程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疆高师双语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的质量.以少数民族双语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为切入点,从双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双语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双语教师专业技能达标测试体系、双语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体系和双语教师教育见习实习支教体系共五个方面,整体构建了四年不间断理科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改革后师范生专业技能考核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以适应考试改革的要求是师范生及师范生培养院校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针对师范生培养中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专业技能培养系统性欠缺等突出问题,要求各培养院校严格依据统一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建立起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系统性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保障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随机抽取到的新教师的评估等定量研究方法,对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师范生的总体质量比以往有所下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均存在较多问题;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在专业素质上没有显著差异。认为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存在课程设置上重学术性轻师范性、课程内容上重理论性轻实践性、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操作、高师院校综合化使教师教育弱化等问题,是造成师范生培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加强师范生教师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改革当前师范生培养模式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科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师范院校科技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各类师范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创建旨在培养学生科技教育专业技能的新型实验室。本文在对师范生科技教育专业技能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建科技制作实验室的实际经验,从多方面对科技教育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加工设备及原材料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依托实验室的相关课程建设与师资培养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对于同类实验室的创建工作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彰显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提出建议:可以通过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完善师范生课程体系、筹建师范生技能中心、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所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主要考察培养怎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培养情况如何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体现了师范生培养目标,其中学科教育类课程凸显我国教师教学的专业特性;但在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师范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的变革,从课程内容和教学上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关注师范生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特质和心理素养;加强学科教育类课程及其学习的政策导向,重视师范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和发展需求;并在系统的教育理论及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基础上,切实推进教师综合社会地位的提升,努力树立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士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认证的指导下,课题组从修订培养方案,做好产出的顶层设计;打造卓越师范班,带动师范专业建设;加强课程建设,融技能培养于课堂;搭建项目平台,实现双向联合培养等方面,对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培养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了多举措、全方位提升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16所高中的优秀教师、高中学生以及实习师范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师范生在掌握教师专业技能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中学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师范院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各方面高度重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有一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实验型教学专业类课程,突出培养学习者的教学专业技能与能力,对这类课程的评价不应仅仅采用标准化测验进行量化.基于网络平台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成长电子档案袋,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发展性评价,也可为实验型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知能的内容,指出师范生教师专业知能,既要获得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更要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教授学科知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并以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为出发点,从重构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观点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两个方面,研究了师范生教师专业知能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其阶段性存在,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教师在职专业发展,是一个统一完整和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过程。当前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对英语师范生素质结构,英语教育界已有广泛的认同,但对其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教学实践,收效却不甚理想。我们认为,英语专业师范生素质培养,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的同时,切不能忽视几种核心能力的培养:1.专业发展规划意识和能力;2.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3.教学技能实践与反思能力;4.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需要强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培养应构建以技能要素培养与训练为中心,实施两类课程联动、三个平台同构、四段各有侧重、五种机制保障的培养体系,简称为"2345"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锦州师专注重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突出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制度体系、内容体系、训练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培养了一批批专业技能过硬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的培养是特别关键的。从目前已经毕业的师范生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职业意识不强、职业认同程度不高、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等问题。本文结合《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对怎样指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化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以及加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这门课程建设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师范能力专业技能的角度,提出了免费中职师范生师范能力培养的创新模式,即:实行“双导师”的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建立虚拟班级,组织师范技能演练活动;延长教育实习学时,采取多元化的实习模式等。旨在为免费中职师范生师范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