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出现与发展 ,是社会转型期精神需求与价值重建过程的必然结果 ,经历了快乐 -真情 -游戏三种模式 ,呈现出大众性、平民化与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娱乐节目在强化突出娱乐消遣功能的同时 ,不能忽视社会效益 ;娱乐节目应力求创新 ,早日实现本土化 ,推进娱乐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永琴  刘萍 《新闻界》2008,(2):95-97
本文从娱乐传播理念入手,把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实践,探讨电视娱乐文化编码及视觉设计的缺失,由此构建电视娱乐节目"新生态",促动娱乐与人、娱乐与文化的深层和谐。  相似文献   

3.
儿童电视娱乐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将儿童置于成年人的视野之中,是儿童节目与综艺娱乐节目的结合体.儿童电视娱乐节目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产生出了很多问题,本文作者试分析"儿童娱乐热"对当下电视娱乐生态的影响,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时下,电视娱乐节目方兴未艾。厘清娱乐与社会、与电视的关系是电视娱乐节目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娱乐化浪潮的语境下,电视媒介已置身于一个娱乐泛化的时代."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娱乐节目已占到我国电视总节目量的7.5%以上,人均日收看娱乐节目时间约达12分钟,并呈逐年走高态势.  相似文献   

6.
电视娱乐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娱乐大众、调节生活的功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观众娱乐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与世界接轨的风潮,随着《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第一批综艺娱乐节目的热播,到如今以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常砚溪 《新闻窗》2010,(6):57-57
电视娱乐节目的设计,制作和经营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一种重要的娱乐产业。而外国传媒资本及其机构对中国娱乐产业的威胁,会迫使政府对我国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利用。同时这也将有利于人们对娱乐产业及其市场的性质.功能和作用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罗茜 《新闻世界》2013,(4):176-178
在当今这个“娱乐化”的时代,各种电视娱乐类节目层出不穷。这些电视娱乐节目有的经久不衰,有的如昙花一现。只有将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化并且以媒介品牌营销的理念去经营,才能使节目在“永葆青春”的同时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成为强有力的媒介品牌。本文以电视娱乐节目((一站到底》为例,具体分析电视娱乐节目如何进行媒介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0.
赵晓萍 《视听》2016,(11):81-82
电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娱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推动了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也使电视节目的更新速度有所提升。在国际化形势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地与国际接轨,电视媒体产业也需寻求更大的发展,要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国际影响力,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1.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政府管理部门高度关注。近日,围绕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本刊组织学术界、电视业界、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笔谈,内容涉及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选择、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立台的经验介绍、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社会危害、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治理、国外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管控、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分两期刊载,希望能带给业界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越来越快,而在这场娱乐大战中,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由播报员变成了节目的灵魂,主持人本身也成了电视节目的品牌,甚至成了该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而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主持人相比,其娱乐性也影响了主持人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成了受众眼中的娱乐符号,该符号带有很强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07年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发现,不少以孩子为主角的娱乐节目成为全国电视荧屏的一大亮点。孩子们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这一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及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电视娱乐节目?多年来,许多人都把综艺游戏类节目统称为“电视娱乐节目”,其实这样的概括难免以偏概全,显然不符合电视娱乐节目本来的含义。从我国电视节目播出实际来分析,电视娱乐节目具有多种娱乐类型和丰富的形式,综艺游戏类娱乐节目只是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赖黎捷  赵红勋 《新闻界》2012,(13):22-25
2011年电视娱乐节目风起云涌。婚恋交友的热潮尚未完全退却,职场真人秀、婚姻真人秀、梦想真人秀等娱乐节目热播荧屏。"娱乐"已完全渗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并逐步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娱乐乱象"渐入研究视域,"同质化"、"类型化"、"虚假化"等品格低俗的电视娱乐节目挑战了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本文在梳理2011年电视"娱乐乱象"的同时,从电视节目市场版权化、栏目诉求人性化等方面探寻践行电视媒体责任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娱乐属于人类审美活动之一,但并非所有的娱乐都属于审美活动。就电视娱乐而言,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纯粹的娱乐与审美的娱乐两种。当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普遍追求纯粹的娱乐,存在奇观化、形式化、低俗化、复制化、碎片化等问题。在创作娱乐节目的时候除了追求感官的刺激之外,还应该寻求审美的娱乐,给娱乐赋予一定的意义与内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从1981年开创至今已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收视首选。本文借助电视叙事的基本理论,对叙事主体之一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三十余年的发展进行梳理。在主体因素及传媒生态变迁的影响下,伴随着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形态的日趋成熟和多元,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叙事进程中的职能和价值呈现为"简单串联——情感带动——主导娱乐——平等体验——弱化影响"的渐变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就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商业气息愈来愈浓时,<勇往直前>节目恰如一缕清风悄然而至,在国内娱乐节目中开创了娱乐与公益对接的先河,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娱乐和公益联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掀起了一股娱乐化浪潮,其中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过度的娱乐化也使得电视文化充满危机。目前电视媒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收视为上、娱乐为王的倾向,泛滥的娱乐节目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甚至更多的是为了金钱而娱乐,因此存在着不少庸俗、媚俗、低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