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之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反馈方式:对第一组学生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学生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学生只测验而不告知其学习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的成绩有迅速的进步;第二组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变化。八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又进行了八周。结果发现,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平稳上升;而第三组学生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了自信。生活中也常常这样。有时一个人的自信往往是通过别人或是…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他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  相似文献   

7.
章剑和 《师道》2006,(6):47-47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了自信。生活中也常常这样。有时一个人的自信往往是通过别人小小的表扬而建…  相似文献   

8.
漠视     
姚磊 《班主任》2003,(2):38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学生分为三组。他经常对第一组的成员给予赞赏和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采取一种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断地给予批评。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受到关爱的第一组成员进步最快,总挨批评的第三组成员也有所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成员却几乎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7,(3)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  相似文献   

10.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的顺序恰恰相反。结果第一组大部分评价这个人为内向,第二组评价多为外向。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1.班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自己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总是不断给予批评。试验结果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总是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了自信。   生活中也常常这样。有时一个人的自信往往是通…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其中关于反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罗斯(D.Ross)等做过一个很有趣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反馈。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三组,则不告诉其学习结果。如此进行8周后,改换条件,即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了8周。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学生显示出稳步的进步,而第一组与第三组情况则变化很大,即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成绩则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4.
罗西  心文 《教师博览》2009,(3):29-29
心理学家罗司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曲淑梅 《考试周刊》2011,(25):218-218
莱科克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用一个历史事件内容,让学生探索一个战略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完全自己发现,无人指导;第二组,给予简单形式的指导;第三组,除了形式指导外,再作原则指导;第四组,除形式与原则指导  相似文献   

16.
暮雪 《家长》2011,(8):61-62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  相似文献   

17.
14.首因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观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观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则恰恰相反。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一现象被称为首因效  相似文献   

18.
李长征 《中国教师》2012,(17):66-68
<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学生探究能力一种体现,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学好科学学科,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经常存在这样三种现象:第一种,学生不能发现问题,认为书上和老师都是对的,缺乏问题意识;第二种,学生不敢提问,低年级学生有的天生胆小、害羞,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日趋复杂,不是怕问题不好、不准确引起学生的耻笑,就是碍于面子,不爱提问;第三种,有的学生爱提问,但问题总是不着边际,提不出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为此,我经常利用晨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常以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说出对某件事与众不同的观点。我着重强调竞赛对观点把握的三点要求:第一是观点要准确;第二是力争观点新颖,不落俗套;第三是简明地阐述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0.
暮雪 《家长》2011,(Z2):61-62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