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邵磊 《出版参考》2018,(2):23-25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图书这一载体,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本文以中国著名少数民族诗人吉狄马加诗歌的对外推广为例,结合传播学5W理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对外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称,《中国新诗百年大系》编纂活动正式启动。据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吉狄马加介绍,中国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1 9 1 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为标志,至2 0 1 7年即将迎来1 0 0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主要赞美自然和讴歌生命。本文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对自然的责任、欲望批判、对人类的爱四方面表现其诗歌作品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主要赞美自然和讴歌生命.本文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对自然的责任、欲望批判、对人类的爱四方面表现其诗歌作品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了唐宋诗歌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唐宋诗歌中有关踏春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来更深一步认识古代的踏春运动,进而促进我们对古人踏春运动的了解,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了唐宋诗歌这个研究视角,通过对唐宋诗歌中有关踏春诗歌的鉴赏和分析,来更深一步认识古代的踏春运动,进而促进我们对古人踏春运动的了解,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嘉 《中国新闻周刊》2011,(19):I0004-I0005
我们谈到土地,无论是哪一个种族,都会在自己的灵魂中,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是大地赐予了我们生命,让人类的子孙,在她永恒的摇篮中繁衍生息……——吉狄马加(彝族)、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人、西南民大中文系78级学生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记者 韩阳)12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作家出版社以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联袂主办的叶梅文学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周珞 《中国索引》2009,7(4):42-43
翻译难,翻译诗歌尤其难。由于诗歌极其丰富的文体特征和艺术内涵,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也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诗歌到底可不可译?诗歌翻译怎样做到“信达雅”?这始终是诗歌翻译工作者孜孜追求不断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红帆船”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创儿童文学的品牌书系,历时1 8年. “红帆船纯美小说”是其继诗歌、散文、童话之后,再度扬帆推出的又一子系列.图书秉持不忘丰富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生态的初心,一如既往地力推原创新作,并不断追求文质与装帧兼美.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2月3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宁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安徽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文成等出席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拟开展资本合作、项目合作、"走出去"合作、人才和信息技术合作以及产业  相似文献   

12.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田恬  吴迪 《东南传播》2010,(7):139-141
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了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特别是以电视为代表的影像信息传播形态,已经大规模潜入生活的骨髓,强有力地撞击着一切经典的文化形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那些曾经不容置疑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社会的诗歌传播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文学文本符号和影像传播的特性,以探索在传统形式的文学传播领域,影像符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合理表达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卓著超凡的诗歌翻译家。在欧美留学期间,他对西方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大量翻译诗歌,累积了深厚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恒军 《传媒》2018,(13):43-44
互联网改变了诗歌生产与传播的生态格局,催生了一大批网络写手,带火了如"诗词中国""为你读诗"等众多诗歌APP,以"诗词中国"APP为例,其自上线之日起仅用了两年时间,下载量就高达3600万次,有一万多名诗人在该平台上存诗近四万余条,其中50%的受众在35岁以下,30%在18岁以下,受众结构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可以说,自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诗歌APP的兴起,对诗歌传播的影响十分广泛.目前,诗歌APP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学习型,如"诗词中国""古诗词典"等;视听型,如"为你读诗""全民K诗"等;综合型,如"飞地""八步诗"等.尽管诗歌APP的兴起引发了诗歌领域一系列连锁反应,释放了巨大的正面效能,但客观来讲,诗歌APP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内容良莠不齐、后劲不足、内容失衡等,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对此,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在简要阐述诗歌APP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其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手机诗歌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兴起的第五媒体,人们把它与手机短信、手机小说一起统称为“手机文学”。确切地说,手机诗歌是以手机网络为载体,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手机和诗歌,一个新颖时尚,一个源远流长,似乎很难将它们兼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手机诗歌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向秀清 《大观周刊》2011,(37):22-22
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国诗歌从劳动中产生,而文字的发明推动了诗歌的发展,诗为一心一声,诗歌从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呐喊,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又与一定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宋诗题材广泛,反映了相对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抒情达意之外,宋代文人还在诗歌中以一种史诗的笔调描述了当时的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等生态状况。因而宋诗对我们考察宋代生态环境状况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可与史籍互相参证。  相似文献   

19.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其中的诗歌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诗歌与音乐、绘画,是三种看上去个性化很明显、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它们各自都散发着独特的、无尽的魅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诗歌与绘画、音乐从来都不缺少某种共性,诗歌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存在使得诗歌的文学艺术魅力更加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这本诗选,是一个奇妙之旅,带给人沉思、好奇、欣喜、启悟,收获匪浅,不仅因为诗歌的美妙,更因为译文的生动精彩。译者周建新专注于艾米莉·狄金森研究已有多年,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风格、特点以及国内艾米莉·狄金森研究和翻译情况都很熟悉,他本人又是一位现代诗人,对诗歌不仅有研究,而且有创作实践的体会,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领悟,现在他自己提起笔来翻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应该是有充分准备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