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据新华社消息,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小宇告诉记者,他深知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生肖说成语     
军军和梅梅两姐弟好竞赛,这不,一天放学回家时,军军向姐姐梅梅提出“了用生肖说成语”的比赛建议。梅梅赞同了,并说:“好,军军,你先说。”8岁的军军说话像放鞭炮,又响又脆:“我是属龙的,成语有‘龙飞凤舞’‘画龙点睛’‘车水马龙’‘叶公好龙’‘来龙去脉’‘藏龙卧虎’‘群龙无首’‘老态龙钟’‘龙吟虎啸’‘生龙活虎’……”  相似文献   

4.
郑宪 《科技文萃》2001,1(1):49-50
1996年,身居美国并在组织工程科研中获卓越成就的曹谊林教授,竟夜夜不眠!为什么?曹谊林说:“想回国啊,回上海,回家。5年在美国,在‘没有出头日子’苦苦奋斗的时候,我的‘回家’梦从没这样强烈过;而研究成果给我带来越来越大的荣誉时,我渴望回国、渴望回家,这念头使我这个海外游子几乎要‘发疯’——绝不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5.
吴勇 《中国德育》2007,2(5):69-70
前不久,我有机会聆听了一节题为《平安回家》的小学三年级思想与品德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教师,教学语言优美而富有启发性,教学形式也生动活泼,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正当我为她的“精彩”暗自喝彩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同学们,下面这段录像片演示的是一位同学放学回家的情景,如果谁发现录像片中这位同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立即喊‘停’”。紧接着,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某地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章,题目就是要增强经营意识。章说:“市场经营是没有边界的,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随着教育‘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出现,教育的‘产业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育不再是‘纯净的公共产品和对人的恩赐”“办学也不再只是‘找市长’而还要‘找市场’”。  相似文献   

7.
女儿中午放学回家,给我出了道脑筋“急转弯”:“你刚把门打开,突然看见一堆牛粪,是报警还是大吃一惊?”“当然大吃一惊了。”“好呀,大吃一‘斤’?”“不,是报警。”“也行,你把牛粪‘抱紧’吧。”女儿一阵大笑,但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9.
打开心之锁     
蔡琳 《吉林教育》2005,(5):28-2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字在‘金石’,而义喻人。钢铁虽硬,只要百炼,便可‘化为绕指柔’;儿童再‘顽’,只要下到了功夫,也有‘金不换’的时候。所以我从不放弃一个学生。”这是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老师的一段话。任教时间越久,对这段话的感悟越深刻、越真切。  相似文献   

10.
前功尽弃     
某校的一位男生经常写“我家回了”,而不写“我回家了”。出于无奈,他的老师告诉他:“放学后,你把‘我回家了’写100遍, 这样你就不会忘了。”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一回家就嚷:“爸爸,我回来了,不知怎么的,今天老师气坏了。”父亲关切地问:“这是咋啦?”“老师上课时,我和同学们都插嘴了。老师说:‘不要七嘴八舌。’我说:‘老  相似文献   

12.
“出气筒”     
我的爸爸很胖,看上去慈眉善目,挺和气的。可事实上,他是个特爱生气的人。而我呢,当然就是他的“出气筒”了。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把门打开,把书包往屋里一放,一溜烟就跑出去玩了。噢,对了,想知道我为什么不写作业就出去玩儿吗?告诉你吧,因为今天是星期五,我可以彻底放松啦!刚跑到街上,迎面就碰上了老爸。也不知道他又和谁生气了,满脸的不高兴。他一看见我,顿时火冒三丈“:你怎么不在家写作业?”我赶紧赔着笑说“:今天是星期五,按规定是我‘放风’的时间呀!”爸爸听完我的话,脸上依然阴得要下雨“:什么‘放风’不‘放风’,赶紧回家写作业去!”…  相似文献   

13.
记得刚上小学时,见我的同桌是个穿得脏兮兮、流着黄鼻涕的男孩子,我便哭着求老师调换位子。老师不同意,还指着我的名字说:“亏你还叫‘宽容’呢!”我却不解其意,于是回家问母亲。母亲说:“你的名字叫‘宽容’,宽容就是要有大肚量,待人处事不能太计较。”  相似文献   

14.
【读书人语】上期《读书时间》向广大中学生朋友推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后,同学们反响强烈,来信、来电不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能够帮助我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很多困难,以前,使用‘像’和‘象’字时,我总是用错,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作名词用时,究竟该什么时候用‘象’,什么时候用‘像’。”“我终于了解了‘空穴来风’一词该用到什么地方,谢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我们中学生来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一个博学、耐心的好老师。”“规范——从我做起,我要快点儿把这位老师请回家!”……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这份自觉的热爱、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6.
表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自豪。但是,表扬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表扬的背后是批评。例如,我拿着99分的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得成绩不错,但是,你把‘漂’写成了‘飘’,为了防止你以后犯同样的错,请你把‘漂”和‘飘’各抄10遍,并每个字造一个句子。”你看,这表扬的背后不是批评,还会是什么呢?爸爸常常用表扬做批评的架子,用“但是”来做转折。表扬的背后还可能是鼓励。上次我数学只考了89分,我拿着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试你的书写相当认真,虽然成绩离预定目标有…  相似文献   

17.
据说,某学生作文,喜欢用“而”字却又用得不恰当,于是,老师给他写了一则评语:“不‘而’而‘而’,‘而’而不‘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另一位学生写日记:“天亮了,起床了,吃饭了。上学了,下课了,放学了。回家了,吃饭了,睡觉了……”针对这篇日记,老师给他的评语是:“该用‘了’不用‘了’,不该用‘了’尽是‘了’;‘了’字用得太多了,希望以后少用‘了’!”两则评语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幽默委婉地批评了学生滥用“而”和“了”的错误方法。笔者无暇考证这两则评语的真伪,但却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那…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19.
战胜懊悔     
有一位精神病学家,执业多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精神病学界获得很高的声誉。他在数年前将要退休时,发现在帮助自己改变生活方面最有用的老师,是他所谓的“四个小字”。头两个字是“要是”。他说:“我有许多病人,把时间都花在缅怀既往上,后悔当初该做而没有做的事,‘要是我在那次面试前准备好一点……’或者‘要是我当初进了会计班……’”  相似文献   

20.
细细考察孩子们的“模仿秀”,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形”的模仿。广州海珠区的一个小学生特别喜欢一种叫“挑逗”的零食,在学校里,常常模仿广告里的情景对女同学说:“我要‘挑逗’你哦!”以至回家见到妈妈,也大呼小叫“我要‘挑逗’你哦”!有一个6岁男童与邻居家…个4岁小女孩玩耍时,竟模仿电视上男女亲热的镜头,脱掉衣服搂抱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