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跃玲 《视听》2018,(11):89-90
印度宝莱坞近几年的作品在保持印度传统歌舞特色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对现实题材的挖掘和反映,尤其是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和媒体的重视,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开始呈二元化、复杂化、典型化转变,并赋予了剧中角色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姜玮 《报刊之友》2011,(1):83-84
中国女性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海派女性电影经历了从黄蜀芹到彭小莲的演变,本文通过对黄蜀芹和彭小莲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身份归属如何完成了由“破”到“立”的重建。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在世界上评选“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的东西,美国电影即使无缘夺冠,名次至少也不会掉出三甲。在这个星球上,好莱坞的产品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它既是不同肤色、种族和信仰的人群的娱乐对象,又是美国精神和价值观的庞大载体。因此,在选择这30部“中国人不得不看的美国电影”时,我们的目光,首先聚焦于“美国”,其次关注的才是“电影”。  相似文献   

5.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薇 《视听界》2005,(6):74-75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争论不绝于耳,让正遭冷落的纪录片突然变得“不太冷”。独立制片人,一群希冀能在体制之外寻找真实的创作者们,一直恪守立足精英文化的视角与独立自由之精神,担当着纪录片领域中“麦田守望者”的角色段锦川,中国独立纪录片业中坚人物,其作品《八廓南街16号》迄今仍是惟一获得国际纪录片最高荣誉——法国真实电影大奖的中国作品。  相似文献   

7.
陈春 《新闻前哨》2007,(5):74-75
在早期的电影制作中,如果想把实拍的角色合成到其他的背景上,常常使用一种叫“遮罩”的技术来实现。遮罩技术是传统电影特技之一。用作“遮罩”的一般是一片涂有黑色颜料的空心玻璃。黑色的部分是不透明的,这样可以把相对应的那部分胶片保护起来,等到用另一张充当背景的图片填充完透明区域之后再曝光,这样就可以把角色和不同的背景结合起来。这种合成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光学合成方式,它的缺点是合成的影像层数越多,画面质量也会变得越差。  相似文献   

8.
中国票房年年走高,电影作为娱乐产业中的热门,门槛也渐低.“暴利”行业中总是充满了投机者和摇摆的理想主义者,得病的是中国电影的行业生态.“冯小刚骂”不过借助其名人效应暴露了行业一直存在的乱象.影评人的圈子更是一片江湖.何谓江湖?江湖是指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骗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社会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9.
孙景波 《视听纵横》2003,(5):101-101
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类似于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员的风格是通过角色体现出来的,演员的个性表达不能脱离剧中的角色,不能脱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人物和时代。同样,主持人要在节目所限定的“舞台”上,在节目所规定的“角色”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不能脱离听众的“角  相似文献   

10.
档案的“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指的是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态位不仅决定生物在哪里生活,而且决定了它们如何生活。由于生物态不同,致使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也就不一样,生长发育、更新演替的规律也有所不同。为生存,它们彼此竞争,同时又根须相连,和谐地融为一体,共同发挥着抵风防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然而,由于盲目采伐,过度放牧,生态位被人为破坏,造成生态失衡,带来本来可避免的灾患。“生态位”原理,对处于社会信息系统内的档案,也有充分的体现。社会信息系统是由报刊影视、档案资料、文件电讯等信息链组成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出“壮丽景观”,数字时代的电影文本、表现形态的种种变化呈现出电影创作倾向的转变,利用数字技术生成的各种虚拟时空与奇观化的影像建构拓展了观众的视野。但同时,创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审视,过分注重魅惑的奇观化影像既忽略了电影艺术对现实的映射,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电影表演生态体系,削弱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从事电影生产,趋利避害,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作品,是今天电影产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很多“地下电影”或“独立电影”,常会运用某些题材做文章,为地下而地下,为独立而独立。而在曹保平导演的这部作品中,我们起码看不到这种投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郑潇 《青年记者》2017,(23):80-81
广播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时效、强交互的媒体在几大传统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在“互联网+广播”的融合过程中,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流量的放开,车载媒体便携化程度加深,移动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播媒介的生态格局发生着显著变化.广播的移动互联网融合之路为广播找到了全新的形态,从品牌生态进化来看,广播的品牌生态体系也将经历进化和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定位成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9,(4):13-13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共同举办的"2009年度高清发展论坛暨第六届索尼‘高清杯'颁奖典礼"在苏州召开。今年共有34个单位、共计39部参赛作品参加评比。节目形态也比上一届“高清杯”有所增加,包括电视剧、电视电影、专题片、商业广告等四种。值得一提的是,往届“高清杯”节目载体是磁带,今年的“高清杯”新增加了专业光盘记录介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高清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麦茨结合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移置”与“凝缩”概念按照拉康的理念“投射”到修辞学所言的“隐喻”“换喻”的对立结构上,从而论证隐喻之于电影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导演钟孟宏的多部创作。钟孟宏在作品中按意识逻辑比对物质世界中相关要素,创造符合物质现实的影像外形,寻求影像与物像的相似性。其新作《瀑布》将意指设置于类梦化编码、符号性隐喻以及视觉化表征三方面,建构起一部含混多义的台湾地区现实影像。  相似文献   

17.
江娟  彭光芒 《东南传播》2010,(11):16-18
生态学“人文转向”形成一片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生态思维”运用到传播学领域,对传播进行新的构建,重点探讨传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组成要素的生态角色、生态属性,并分析了传播生态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1934是父亲的银海畅游之年,拍摄了多部“联华”影片公司的电影,从配角渐渐升格为主要角色,与许多大明星有了近距离接触,第一位就是阮玲玉,却也因为她而与“联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9.
徐倩雯 《视听》2023,(5):51-54
为积极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中国一直稳步推进“碳中和”路径建设,中国电影产业也应该有意识、有策略地响应并努力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中国电影陆陆续续有过践行“碳中和电影”的呼吁与尝试,遗憾的是,并未形成延续的生态电影发展脉络,也未提供可探索的行业模式雏形。中国“碳中和电影”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电影工业在内容生产和制作流程过程中的双重定义,其实现则需要在内容画面的传达、生态话语权的建立、商业模式的探索三方面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导语是一篇新闻作品的脸面和抓手,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关键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篇新闻作品的质量。而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其在一定时期也引领了一种写作形态,达到了某种宣传效果。近一时期,网络媒体的盛行、纸质媒体的改革深入和与网络的联姻、广播电视的直播形态等,促使新闻越来越“现场化”、“画面化”、“细节化”,推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