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新论链接     
观点新闻——报纸竞争的关节点《中国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赵佳的文章《观点新闻:报纸竞争的关节点》。文章说,从《文汇报>以“观点新闻”为题开辟言论性专栏,此后,相当一批报纸的版面和栏目里开始频繁使用观点新闻这种形式,观点新闻得到了编采人员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文章指出,从一般实践意义上理解,观点新闻就是以传播新闻观点为主要目的的新闻报道。文章认为,观点新闻也是新闻,观点是一种形态的客观存在;观点新闻也受新闻时效的制约;观点新闻的职能和作用:反映职能——传递观点信息;阐发职能——从深度和广度上阐释新  相似文献   

2.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15日,《河南日报》三版头题发表了我和河南日报记者谭雷发、濮阳县电视台记者王濮芳合写的《为了55个山东兄弟姐妹———濮阳市抢救山东三力集团濮阳分公司烧伤病员纪实》的通讯;紧接着,《濮阳日报》也在一版头题发表,后被评为2000年度濮阳日报好新闻一等奖。通讯发表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2005,(6):42-42
《青年记者》2005年第2期发表林颖的文章《从神话的破灭看媒体的交替人格》。  相似文献   

6.
我之所以做《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这样的选题与我在前几年的遭遇是分不开的。我是2002年1月从甘肃调到中国经济时报社的。2001年,作为地方媒体——《甘肃经济日报》新闻部主任的我,因先后做了两篇调查性黑幕问题报道(2月3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宏合作>、10月17日发表在《西部商报》的《公选“劣迹人”  相似文献   

7.
"困惑"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荃 《新闻记者》2005,(2):59-59
本刊2004年第11期发表了《新闻晚报》记者李宁源《一名新记者的困惑》等一组文章后,在业界引起反响。本期摘登部分观点,以飨读者。另外,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来自印尼的航班成为“记者接机团”关注的焦点。但是,上海《申江服务导报》记者徐灿在面对灾难后的乘客时,决定放弃这次机会难得的采访。我们也转载他们的文章,相信这对于记者如何面对灾难的困惑及思考,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刊于2000年第10期首次发表了《武汉晚报》记者刘国勤撰写的《迎着劫匪的枪口,我按下快门》文章,披露了悍匪张君等蒙面抢劫武广商场时,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摄下抢劫现场的情况;本刊2000年第11期又发表了本刊记者访问刘国勤拍摄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及体会;今天,本刊再次发表刘国勤的《出庭作证审魔头我拍张君“生死照”》一文。作为一个系列,这三篇文章反映了张君等一伙歹徒从蒙面抢劫到落网受审的必然过程;也反映了记者冒死拍下抢劫现场到走上庄严法庭指证魔头,又拍下张君最终“生死照”的必然过程,作为记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得又多么有意义的采摄经历。“新闻事业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事业”,这组稿件颇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陈雨  张雨  刘坤锋 《档案管理》2023,(4):121-122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原一级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此次更名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学科名称争论,开启了学科发展新篇章。与此同时,学界围绕学科更名后的发展前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此背景下,邀请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青年学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炎培于1914年先后对皖、赣、浙、鲁、冀等地进行考察。学界普遍采认其考察身份是《申报》旅行记者。通过对黄炎培著作和相关资料的考辨得知:1914年,黄炎培的考察身份是江苏省教育会常任调查干事;他为扩大考察范围,解决旅费问题,与《申报》馆和教育杂志社协商,并得到两家机构资助;其考察所得也根据与《申报》和《教育杂志》约定,民生疾苦类发表于《申报》,教育情况和评判类发表于《教育杂志》。黄炎培以"旅行记者抱一"名义写稿,发表于《申报》,现今流传"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考察"说是其误传。同时,以"黄炎培"真实姓名写稿,发表于《教育杂志》。现今各种版本说法忽视了资助其考察的教育杂志社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1.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12.
《中国档案》2022,(12):19-20
<正>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为做好《通知》的贯彻实施工作,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3.
本记者11月24日从国谊宾馆现场采访到: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法制局邀集中央各大新闻单位记者(?)在这里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会。国家档案局局长冯子直就《档案法》公布、实施三年多来的情况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及今后执法工作的有关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并解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国务院法制局副局长黄曙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陈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2011年第10期刊发了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发表后,在业界引起争议,有支持的,也有拍砖反对的。看来这是传媒界比较关心的问题。作者又写出"二论",提出"纸媒防御战""时效丢哪里""版权保护从‘禁止我’开始"等论点,对为何、如何撤电子版作出进一步阐述。本刊也愿意继续为不同观点提供表达平台。  相似文献   

15.
记者参加会议,不是逢会必报。但是,我们应该从会议中采掘“新闻矿石”,将最有新闻价值的矿石提炼成新闻佳品。比如去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重任在肩》;今年五月十八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新闻《当年,车轮滚滚支援前线今朝,车轮滚滚运销致富,铜山个体户二万人忙运销》。就是我报记者在县里一些会议上听到线索,然后通过深入采访写成的。  相似文献   

16.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17.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18.
《法人》杂志刊发通讯《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后,引来了西丰县公安局到北京拘传记者朱文娜的事件。自2006年重庆"彭水诗案"以来,引起全国关注的同类案例已经有十多起。如何在法治理论卜提供新思维,是考察媒体时评的标准之一。在即时发表的几十篇关于这一事件的时评中,《检察日报》李围民的时评《以诽谤罪追究记者必须慎之又慎》,提出了一个在我困尚未被重视、而在国际法学界已经成为共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记者既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新生事物的发现者;新闻的本质在于发现,写作在其次。目前,新闻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但如何发现新闻?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比较权威的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在《中国记者》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的长篇文章,以及前不久出版的《记者的“发现力”》的专著。所以,笔者一度认为:如何发现新闻是个大题目,不是什么简要的公式可以概括了的。但是,看了《新华文摘》2002年第一期转自《发明与革新》杂志的一篇短文———《科学发现的公式》后,笔者的想法改变了。《科学发…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06,(1):60-60
《青年记者》2005年第10期发表廖金英、谢太平的文章《“媒介审判”未必有碍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