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重要论断,体现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理念,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金钥匙”。结合经典文本,立足时代之需,对这个重要论断进行内涵把握,揭示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人民立场和本质观念,进而明确贯彻落实这个重要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使命,为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学理支撑,是对这个重要论断展开深入解析的意涵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命”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与核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置于中华文化的宏阔视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高度加以定位,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本质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华文化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焕发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把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推向新高度新水平新境界;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精神的气韵风骨,鲜明展示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和非凡力量,成为中国精神的时代表征;创造了体现民族继承性、时代原创性的新文明理念,为处理人类文明现代化发展难题、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框架和价值体系,成为引领时代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重大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是无产阶级经济思想的根本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其核心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关键是“人的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根本原则。“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是党领导一切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治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非常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性质和历史方位,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这一论断昭示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清晰的逻辑依据以及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应该从理论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精神发展三个维度把握“时代精华”的深刻内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其逻辑依据,从中华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三个方位阐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崔艳华 《文教资料》2011,(33):119-120
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本文从战略、机制、方式、目标四个方面入手来探寻其主要特征。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由治党及治国的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卓越智慧。认识这一特点,对于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性、全面把握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把社会和谐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世界现当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取向、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从教育的基本问题、本质、方法、价值的逻辑理路去把握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这三个重要论断。必须准确理解"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的关系,并确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确立了正确的出发点。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开辟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成和发展逻辑看,经济新常态的重大论断、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一思想体系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课题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对科学技术的本质、作用、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等都有深刻论述,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合理部分,并在许多方面有重要发挥和创新,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毛泽东科技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本质上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逻辑前提、存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否缺。其逻辑前提研究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逻辑立场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逻辑原则等;其存在逻辑研究需要注意从属性、制度到本质的逻辑演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理路;其发展趋势研究需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和存在逻辑决定了其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和过程性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逻辑可以更好地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本质要求。这对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对于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①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全会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对于深刻认识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如何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科学蕴意,本文初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文化与价值体系深层结构,凸显了价值体系在文化发展中的核心意义,阐明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支点,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刻把握这一全新判断的内涵和实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时代转变的现实基点,这一伟大思想的生成逻辑有着鲜明的特质和指向。守正创新是其生成的基本理论逻辑,笃实力行是其重要的实践逻辑,增进福祉是其根本的价值逻辑。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重要逻辑内涵,有助于从历史方位与现实变革的时代意蕴中整体认识其形成的逻辑起点和精神实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