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点明了共同富裕之路的方向,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精神富裕的理论特征,即要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做好物质与精神建设的辩证统一,突出精神富裕在共同富裕中的时代价值,结合精神富裕建设道路上的成功实践,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引擎。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使人的能力和精神发生积极变化,让人以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好的精神面貌参与到社会生产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够助推共同富裕,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教育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受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教育文化再生产功能及个体家庭资本的多寡。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在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教育助推共同富裕提供更多保障;加强家校社协同,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处境不利者提升社会资本;提升人的现代性,以精神富裕带动物质富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面向全体人民,覆盖物质和精神各方面,体现渐进发展过程的富裕。全民富裕、全面富裕、渐进富裕共同构成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要义的三个维度。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既是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回应,也进一步逼近了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使命的体现。“躺平”风气盛行,“搭便车”情况时有发生,精神贫困残存的局面威胁着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坚持消解“躺平”观念、提高第三次分配比例、重视精神富裕建设的实践路径,能有效消除发展阻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富裕属于抽象的中性概念。消除贫困、追求富裕是人之常情、国之共性。价值体系是决定不同类型富裕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精神之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形态下的富裕相区分可知:共同富裕内涵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少数人富裕价值取向的扬弃;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协调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品质保障。厘清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系,对深入研究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贯穿 于邓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邓小平不仅能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还论述了右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育不仅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整个国家发展的持久动力。边疆民族地区是共同富裕战略实现的重要阵地,边疆民族教育承担着为物质富裕提供人力资本、为精神富裕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使命。边疆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和国家认同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边疆民族教育是共同富裕战略的关键抓手,共同富裕是边疆民族教育的价值旨归。教育与共同富裕双线耦合,有利于实现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功能最大化。耦合的关键在于,其从根本上具有结构适恰性、元素契合性和功能匹配性。即边疆民族教育在结构上与共同富裕空间布局耦合,在元素上与共同富裕作用对象耦合,在功能上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耦合。以结构耦合为基底建立内部联动机制,以元素耦合为抓手强化教育辐射力,以功能耦合为目标完善外部治理机制,是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成熟有一个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富裕,它是指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只有按照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到一定水平,具备了共同富裕实现的条件,再采取正确的策略,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进行评价,不断找出其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它,我们才能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追求精神富裕的经验总结,是对新矛盾、新征程的现实思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从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物质根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供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及营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等多个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0.
富裕阶层:在中国的形成原因及社会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裕阶层的存在,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伴生现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党的政策、知识因素、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收入分配政策的多样性以及经济体制在转轨过程中法制不健全造成的,富裕阶层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起着榜样、帮助支持和舆论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消极作用。我们应当通过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加速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不平等现象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系统思想来解决这一问题。语言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有机构成,它至少体现在六大维度:语言权利得到保障、公民和国家具备所需的语言能力、语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社会无障碍沟通、满足治理需求、语言生活和谐。语言文字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语言文字事业是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在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两端都发挥有效作用。语言文字事业助力共同富裕至少涉及以下几个面向的合力作用:语言意识的提升、语言生产力的提高、分领域和分阶段助力、治理的助力、话语的助力等。共同富裕,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学研究需要历史在场。中国的实践探索呼唤放眼国际、立足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原创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有富裕贫困之分。精神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身特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精神共同富裕内涵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及其服从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与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面富裕。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内涵,是全体人民的、全方面的、共建共享共创的、渐进式推进的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任务,在于引领意识形态建设塑造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文化生活建设凝聚更为先进的精神力量、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引领斗争精神建设锻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在于加强教育引导、巩固舆论宣传、完善实践养成、健全制度保障,从而坚定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向性、斗争性、实效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4.
帮扶车间作为“先富带动后富”的载体,是有效培育农村妇女内生发展能力,进而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的重要场域。农村妇女内生发展能力由职业适应能力、家庭议价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主体性建构能力四个维度构成。在帮扶车间新乡贤式员工管理和制度承诺的交互式影响下,农村妇女随着工作心理成熟度的提升,其内生发展能力由低阶向高阶演进,在不同时序阶段,其需求、行为动机和能力呈现显著差异。不同的能力类别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同,职业适应能力主要影响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家庭议价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主要影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主体性建构能力对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都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和本质特征。精神富裕具有意识性、社会性、时代性、主体性、生成性五个方面的哲学特质。精神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状态和发展趋势,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向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在个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上取得长足进步,这样的社会是走向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社会。精神共同富裕的三个维度是国家、社群与个人。在精神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上,国家统筹全局是精神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社群共建共享是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个体精神富裕是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日趋成熟,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是它的平衡机制;而摆脱贫穷是它现实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富裕的理论不同于“同步富裕论”、“同等富裕论”、“平均富裕论”,搞清了这个问题可使人们对共同富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处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政策、大原则。但共同富裕的实现只能是有差别的实现过程,只能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渐带动普遍富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清晰而严密的思想逻辑、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包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统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驱动路径、促进全人类共同富裕等内容,该论述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新活力,为党和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减贫脱贫、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种积极充盈的思想状态、理性智慧的价值选择、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创造和享受。精神富裕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生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从共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新时代共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日渐成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坚定国民理想信念、涵养国民精神家园、保障国民文化权益,最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对美好富裕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在实现这样的愿望同时也会带动他人及后代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富裕,而数字时代则更会促进这样的联动效果。信息的高速传递导向了财富资源分配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也导向了实体货币形式的数字虚拟化,加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在财富的分配内在要求上,可以减少供求端与需求端的信息时间差,在财富分配的外在形式上,可以减少人们对于拜金主义的错误追求。共同富裕绝不是单一标准化的富裕,不仅要结果富裕,还要机会平等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还是精神上的富裕。数字时代视域下,人们拥有了更多劳动对象的选择余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每一人都可以在数字信息技术中得到更多的个性解放。当代社会要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为导向去发展数字信息技术,体现其快捷性、精确性、高效性,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同时也就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