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子青 《传媒》2024,(4):63-64+66
<正>2022年8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解码中国》系列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连续多天全网置顶、反复登上各平台热搜。节目以全新的报道模式,全面再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央视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类新闻作品,《解码十年》扛起数据新闻创新演进的大旗,以“大数据+新闻”“大数据+故事”“大数据+知识”等,实现了技术、数据、新闻的深层碰撞,释放出了巨大的传播效能。2022年9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解码十年》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9月30日,  相似文献   

2.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作为担负着深入宣传、阐释二十大报告任务的主流媒体,推出了系列融媒体作品并在人民网设立“党的二十大报道专区”和“大型融媒体报道专题”。从内容生产和知觉传播两个方面来看,《人民日报》的融媒体创新实践呈多模态报道模式。以《人民日报》对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针对出现于文本和传播事件之中的现象,通过研究多种符号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新闻作品,考察多模态融媒体新闻的模式属性及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8月22日,《瞭望》发表了时评《期待“领头雁”率领中国种业雁阵腾飞》,文章从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中,看其对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工作的部署并做评述。这是记者2022年开始关注种业报道,从传播专家观点到发表记者观点的一篇文章。2022年以来,  相似文献   

5.
沈峥嵘 《中国记者》2023,(11):46-47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评选揭晓,共有6件作品荣获一等奖,其中央媒体5件,地方媒体1件,新华日报社国际传播融媒作品《Home Story in Jiangsu(“家”在江苏)》,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媒体作品,位列第五。此前,该作品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也是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唯一入选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者》2016,(3):11-11
《新闻演讲录》出版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的新著《新闻演讲录》日前出版。该书集纳了孙德宏在一些大学的学术讲座和报社业务研讨会上的演讲和讲话,表达了作者对新闻传播、办报理念及其具体操作的一些想法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新闻的审美传播和优秀新闻作品的一贯研究和关注。该书包括《哲学美学视域下的“报纸存亡”》《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审美取向的流变》《〈寻找时传祥〉采编背后的故事》《“精致大报”与名编辑名记者》《这组“特别报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客观与想象中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总编辑评报备忘录》等篇章。  相似文献   

7.
2022年11月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地区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百年未有大变局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高峰学术论坛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台湾地区与海外华文传媒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近百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海外华文媒体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为加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地方媒体特别是一些西部媒体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努力把地缘传播劣势转变为区位传播优势,在对外传播实践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2009年1月,云南卫视关注东盟动态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东盟新视野》开播(2009年3月栏目名改为《新视野》,增加南亚方面的消息);2010年初,广西电视台面向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新闻专栏节目《中国-东盟新观察》开播;2011年初,全国首个以“大中亚”为报道对象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中亚观察》在新疆卫视与观众见面,充分利用区域的现实条件与特色资源,与国家的整体传播相辅相成,走特色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闻可能是美国最畅销的产品”,麦修·阿诺德在他的《新闻写作是急就文学》一文中这么说。此文载于1980年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受欢迎的文章》一书,为介绍一些新闻作品而作。据阿诺德估计,现在美国虽有广播与电视不取分文而迅速传播新闻,仍有5800万人愿意花钱买报看,供给这个广大市场的有大大小小报刊二万三千家。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发之年,《规划》提出我国档案事业前四项发展目标是“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和档案安全防线得到新加强”;前四项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利用体系建设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巧合的是,综览2021年国际档案界,档案事业发展的成绩与困境也体现在“治理、资源、利用和安全”四大体系中。2022年伊始,笔者基于2021年《中国档案》专栏“国外档案新闻集萃”,结合其他途径查找的国外档案新闻,依照四大体系的顺序,回顾总结2021年国际档案界的特点并展望趋势。  相似文献   

11.
莫文 《视听界》2006,(2):15-17
我国的《著作权法》通常将新闻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其依据是《著作权法》第五条第二款,该条文明确规定“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值得探讨的是,时事新闻的概念是否就能涵盖所有新闻作品?将新闻作品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带来了哪些矛盾和弊端?法律究竟应该如何为新闻界、媒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持?本文试图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为新闻作品的知识价值寻求更为规范的法律平台。一、现状新闻专业的传统教科书一般认为: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传播。上述新闻概念强…  相似文献   

12.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融合新闻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图表、动画等不同的媒体形态集中到一篇新闻作品中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旨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4年1月5日,《博客天下》官方网站特别策划了一期封面故事“重庆危险女童杀机与拯救”,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可视化传播手段,本文以此为个案,分析融合新闻在新闻类期刊中的探索与应用,并指出对我国期刊行业视觉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蔡斐 《今传媒》2016,(10):22-22
蔡斐,男,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新闻与法律交叉领域。出版专著有:《新闻传播经典文献导读》《1903年:上海苏报案与清末司法转型》《戈公振新闻思想研究》《近代重庆新闻传播史稿(1897~1949)》《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20大案》,并在《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记者》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由传媒智库研究基地推荐担任今传媒杂志2016年度“传媒与法”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5):74-74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组委会4月3日宣布。取消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华赛”中获得经济与科技新闻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单幅银奖作品《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获奖资格。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上作已经结束。全省30家日报、都市报、晚报、行业报送评和推荐了180幅(组)作品,经过评委会先后三轮的认真评议,《莫让假货在烈火中“永生”》等15幅作品获奖。其中《一个人的考场》、《撕开暴风雪》、《“3·16”爆炸案元凶靳如超伏法》三幅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获奖。 宏观审视送评作品,从题材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写作的产品是新闻作品。研究新闻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好的新闻作品,那么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才算是好的呢?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很显然,符合和适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和要求的新闻作品才是好的新闻作品。新闻作品的五个特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它们是:新闻作品是“易碎产品”,新闻作品是“机遇产品”,新闻作品是“组合产品”,新闻作品是“选择产品”,新闻作品是“传播产品”。  相似文献   

18.
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在“中法文化年”活动中的新闻报道的积极作用值得认真总结。《多极的世界与多元的文化》一文,系统分析了这次新闻报告的重要特征,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以及传播的文化内涵,对我国媒体如何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致读者     
《国际新闻界》从2006年起改版,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传播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月刊,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该校新闻学院和教育部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在此,我们向数十年来关注本刊的几代老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此后你们仍然是我们的热心读者;同时,也向更为广泛的“大传播”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有志向迈进传播领域的青年学子们敞开大门,结识更多的新读者。《国际新闻界》1961年创办时虽然只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一个很小的内部刊物,但在中国隔绝于世的特殊情境中,它开启了一扇窥见外部世界的窗口。“文革”使得人民大学新闻…  相似文献   

20.
曲茹  孔亮 《新闻与写作》2022,(8):97-103
作为冬奥会期间展示中国和北京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数字孪生为核心创新理念的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新闻采访等诸多场景,为元宇宙与国际传播的未来演进施划了路径与方向;以内聚焦视角搭建的共情叙事场景和以可爱为核心的共情传播,建构了情感共同体,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城为媒,以多维视角和身体经验形塑北京,全息传播北京城市形象。对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多角度观察与多维度探析,将为北京进一步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