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季鸾的报刊活动主要集中于新记《大公报》时期,报刊思想主要包括"‘四不’方针"、"文人论政"和"报恩主义"三个部分。张季鸾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体系影响,养成了其特有的文人办报气质,成就了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传奇。张季鸾主笔《大公报》言论的成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滋润和影响的结果,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原动力驱使与策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语境下,自媒体已经从一个传播学词汇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逐渐演变出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局面。自媒体集平民化、简单化、个性化等鲜明特点于一身,不仅能够体现大众传播的过程,还能够使新媒体用户亲身参与传播,并在传播的社会功能中产生利益诉求。本文从自媒体的概念、本质两个方面对"自媒体"的情况做了简单概述,并从自我表达诉求、社交功能诉求、政治参与诉求和社会监督诉求四个方面举例分析,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对自媒体的功能诉求。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短视频因其传播的优越性,被尝试作为科普的新途径.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基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科普方式开始与社交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科普类视频为例,分析自媒体科普节目的科普效果,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与自媒体是学术界和传媒业界当今广泛使用的媒体术语,但出现了二者或含混使用或互相替代使用的局面。自媒体并不是新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媒体类型,二者不是接续关系;二者也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等同关系;媒体发展的轨迹是: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技术背景和清晰的边界形态,各自的媒体属性一目了然。而自媒体成长在新媒体大树的主干之上,离开了新媒体技术背景的支撑,自媒体是无法单独成立和存在的。自媒体是新媒体的衍生物或新媒体的子概念。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受众的角色及其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受众通过自媒体自由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在自媒体语境下碰撞和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层和受众意识呈现出"聚合"与"分化"的状态。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着重揭示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唐婧 《新闻世界》2013,(10):272-273
“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存在为我国近代的思想开放、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最具文人论政色彩的版块——“星期论文”和“社评”进行包括人员配备、编排策略、行文风格等视角的考察分析,探讨近代中国“文人论政”的特点和主要表现形式,以期对现代社会知识分子舆论空间的构建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博客、播客、电子互动杂志、RSS等新技术粉墨登场。在这场大潮中,艺人徐静蕾的博客"老徐"和电子互动杂志《开啦》分获巨大成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现象。本文将这一现象置于web2.0时代的大背景框架之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当前自媒体的五大传播新特征:传者个性化、传受一体化、内容精细化、互动多维化、媒介开放化。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以来,微博在新媒体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根据《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对进行认证的纸媒机构的统计显示,纸媒在所有的微博认证媒体机构中占到了近30%。1可见,纸媒面对市场缩水的情况在积极地探寻着方法,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纸媒机构的重视。同时,《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研究》显示,纸媒机构(含报纸机构和杂志机构)中微博影响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普及使健康传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新冠疫情暴发更让"健康"成为每个生命体当下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基于此,"今日头条"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健康信息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选取平台中医生自媒体账号作为样本,分析疫情期间自媒体的传播效果,探究不同类型贴文内容对自媒体健康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百年《大公报》最辉煌时莫过于新记时期,新记《大公报》既达到了文人论政的巅峰,又成为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行者,其"四不方针"的提出义正言辞、铿锵有力,揭去了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面纱,又赋予文人论政以新的生命力。如果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新记《大公报》新闻思想的基础,那它所传承的文人论政就是其新闻思想的本质精神,两者在中国这一复杂多变的环境构成中交织相融,成就了它的辉煌,使之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个时代的华章。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2,(1):16
正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相似文献   

12.
谢太平 《编辑之友》2012,(4):125-128
文人论政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近代报刊活动中的一大特色,尤以新记《大公报》最为人称道,其成功得益于独立的资本市场化运作、与政党政治保持适度关系以及报界的特殊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自媒体"爆发的一年。如以个人编辑和发布作为"自媒体"的特征,近代中国的很多报刊都曾是自媒体,而对其进行考察的标准无非是观点和运营,背后则是为谁而办、为何而办的问题。要探究今日的自媒体,也必须了解这些问题。为此,2015年1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44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以下简称"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5)
本文在对"肯德基诉零点公司"法人名誉权纠纷案判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自媒体转发中的注意义务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区分注意义务标准是自媒体侵权案审理的内在要求,面对大量的由自媒体引发的侵害法人名誉权案,2014年的网络侵害人身权司法解释和新颁布的《民法总则》其司法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谭薇 《新闻窗》2015,(3):16-17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新媒体究竟为何物,很多人却不甚了解。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呢?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报刊、手机app、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的"新"体现在技术和媒体的状态上,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在的社会中,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网状结构的传播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元素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人们依靠它们的帮助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手机控、微信控、微博控比比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这些新媒体工具的依赖程度。而"新"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自媒体则是新媒体的最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传播环境下,自媒体已沦为新闻伦理失范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自媒体充斥着巨量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失范的现象,从传播学"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和经济学"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视角,剖析了流量变现的市场利益驱动、自媒体平台监管不力、自媒体从业者缺乏法制意识的三大失范成因,最后切实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平台监管与行业自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在被高度赋能与赋效并热衷于新闻炒作的同时,一些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角色和功能却会出现缺席和失能的状况,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审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亟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进行探讨。自媒体的新闻炒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判断,如果要阻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设性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行业媒体的融合之路是迭代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舍旧逐新,应根据不同媒体各自的特点以及行业周期进行科学规划,有序融合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身的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这一优势,并通过迭代发展,从单一报刊业态过渡进化到报刊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多元业态。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动态、可视化长处,尽可能延展专业资源、放大专业优势,与传统报刊形成互补、差异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媒体从内容、渠道、功能各个层面高度融合,"全媒体"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如今,报刊全媒体在新闻生产、渠道覆盖、内容复用、传播策略等方面的格局业已初现端倪,有的报刊已经在新媒体形式的包围下"杀出一条生路",有的却陷入了全媒体迷思之中。面对百舸争流的业态,从如何提高综合运营能力,到改善内容和渠道的结合方式,报刊的全媒体业务和营销策略仍在探索中前行。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主办,以"全媒体的价值回归——2012报刊全媒体年终盘点"为主题的第十三期传媒沙龙在北京新华社综合楼举行。与会的多位报刊领导从各自实际出发,畅谈了各自在新媒体、全媒体建设上的切身体会,充分交流了思想。沙龙上,参会的嘉宾达成的多项共识,其中一项就是:报刊做全媒体必须返璞归真、回到自身。首先,不同的媒体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殊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做全媒体,全媒体是趋势,但不是制式,不能为了"全"而全。其次,做全媒体要找准自身定位,"我是谁"、"我适合什么"、"我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报刊在做全媒体业务之前必须想清楚的。再次,整合、优化媒体自身现有的资源,使资源产生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做到全媒体真正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