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设计思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科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个诱因。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负有三大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者应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根本,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怎能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试想当学生还分不清郑和和郑成功;能去对学生进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么?当一个学生还不能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背景和条约内容时,就能让学生对比这三个条约,以提高他们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么?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潜山黄泥镇初中高枝荷在新形势下,历史课如何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功能,下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一、思想教育必须严格按大纲和教材进行,不能脱离课本凭空说教。比如《中日马关条约》,我在教学中突出“马关条约”的屈辱性,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学生痛恨...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本文拟就《马关条约》给中国近代航运业造成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6.
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爱国心,树立责任意识,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与感悟。一场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我企图用这些铁的史实和血的教训来激励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向上。按理,这些内容本该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与最好切入点。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不仅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意外,也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对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情况以及条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和评论,通过这些报刊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学术界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对《马关条约》的认识和《申报》的舆论价值取向,深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最为严…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马、辛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和天津银行业的兴起及发展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天津经济《马关条约》前外国侵略者由于没有取得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权利,因此,所办的工厂主要是为其商品输出服务的一些规模不大、资本不多的小型厂。《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获得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是教学的核心,抓住学生的实际认知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就能让知识以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抓主要矛盾提升课堂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发生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告终。关于中国在此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历来是认为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所导致;又因为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使之成为国人唾骂的卖国贼。而历史事实是否如此,本拟对这两个问题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最终形成,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新兴资本国家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国家的沉重一次打击,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影响巨大,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过程,也动摇了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对中国国运的走势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沙俄得知日本割占了其早已视为“势力范围”的辽东半岛,便正式邀请法、德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情:《戊戌变法的背景》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一堂高中历史公开课,也是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戊戌变法》的第1课,课文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在这堂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有下面一个片段:师:《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怎样的侵略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第七章 重点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一、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二、赔偿丑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三、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先后签订了五百多个不平等条约。随着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在条约体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运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整个条约体系建构中重要的支撑点,亦成为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19.
史海钩沉: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读史明智:(1)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通过综合分析而明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3)民族的光环与污点: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清政府腐朽没落、决策集团妥协退让、军备废弛,使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4)教训:①和平崛起,振兴中华;②政通人和,拒绝腐败,建立威武之师;③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避免中日战争。本课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历史重现(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他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盛大繁荣的盛世景象,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进入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让...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技能目标”强调要“能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应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一、引导学生寻找关键的问题“任何过程如果有多种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其他则处于次要的、服从地位的矛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的关键找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就好比亮起一盏指路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学生学习两步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中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