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剑川的山     
剑川多山,剑川是山的故乡. 在剑川,你始终走不出山的怀抱.可你不必惊讶,你会在惊讶之余读懂剑川的山. 剑川的山有名,有名的山当属石宝山.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南部,古书上记载:"剑之有石宝也,载在郡乘,为封内八景之一,历称名胜".石宝山峰峦重叠,谷幽水秀,山中风光各有情趣,素有"大理有名三塔寺,剑川有名石宝山"之说.  相似文献   

2.
匠人李岳嵩     
李岳嵩,一个最典型的白族穷人、匠人、文人和革命者,1949年剑川"四·二"暴动和滇西北解放战争的领导人之一。从1947年到1950年,先后任剑川中学校长、滇西北人民自卫军二支队司  相似文献   

3.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4.
景风公园在我的家乡大理剑川,金华山景区作为北大门上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一粒明珠,是你一生不能不游的地方。景风公园是金华山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公园内的景点有八个,在剑川是一个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景点之一。它反映了剑川作为"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质,浓缩了剑川作为"匠艺之乡"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5.
张笑 《大理文化》2016,(4):103-112
正剑川古城地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区之南,历史以来三江两岸各少数民族一直都是沿着峻岭深谷来到剑川古城中与白族群众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远在大理国时期,剑川节度下所设的"义督睑"就是今天的剑川。"义督"一词即纳西语对古代剑川今地的称谓,其含意即:"南边的大门。""睑"为行政机构名称,相当于郡、县,很形象地说明了其防守和监督的军事意义。明代,剑川建立古城,这是三江并流区南边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大理向北,可以抵达地理意义上的剑川,从心灵出发方可攀援灵魂意义上的剑川。假如仅为游山玩水,不愿从思想深处来解读剑川,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它。因为单从表面看,剑川真是没什么可称奇的地方。这座处于大理与丽江之间的小城,虽然也是"文献名邦",但其名气远逊于州府大理和近在咫尺的丽江。大理和丽江天然的存在似乎造就了剑川的尴尬处境,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正殷代是否有牛耕,历史教科书持论谨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1962年版商代篇只提到牛可食用,"也可用于驾车负重。"(96页)1976年版修订为"商代可能已发明牛耕","但即使有了牛耕,也不可能推广。"(188页)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言西周农业表述为"耕田用人力,通常是两人合作,这就是所谓耦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0页),言战国"大约和使用铁器同时,也开始用牛耕田"(65页),意思说牛耕  相似文献   

8.
王巨从政记     
引子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祖籍大姚人的李慎修来剑川县任县知事.到任后,他遵从曾在剑川任营都司的祖父李宝书"在剑川多做几件好事"之命,挖水塘,植柳树,办女学,兴旅游,修城墙,治匪患,整饬吏治,淳化风俗,在百姓口传中演绎成一则则传奇故事,本篇小说即根据传说创作. 上任 来蟥城任职之前,曾在蟥城任过职的祖父最后一次把他喊到身边,对王臣道:"臣儿啊,你想好了,蟥城是个山穷水恶的地方那没什么,民风应说也还纯正,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相似文献   

9.
一、石钟山石窟的第一个拓荒者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这是曾受到毛主席和江总书记称赞的晚清剑川白族学者赵藩题咏石钟山的联句.如果要说缘分,那么宋伯胤与剑川石钟山石窟是最有缘分的人了.  相似文献   

10.
剑川作家杨益均老师说,当年徐霞客来到剑川古城,北门外一老人接待他.没有让他去吃大鱼大肉,而是带他到剑川各地吃平常小吃。没想到吃得徐霞客赞不绝口,一一给他吃过的菜取了名字。如今菜名已无法考证。但这些徐霞客赞不绝口的菜却一直是人们最喜爱的。如果你来到了剑川,也可跟他一样,深入剑川大街小巷,尝尽剑川美味。  相似文献   

11.
剑川"得勒母子汤" "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特有的一道美汤,鲜嫩香爽,在肴席上颇受青睐.然其汤名却不能望文生义,照字面去理解."得勒母子汤"是剑川白族语,意为蚕豆母枝叶与蚕豆瓣儿(干、鲜均可)一起合煮的汤,的确不失为一味奇汤.虽说滇西普种蚕豆,然而"得勒母子汤"这一吃法,或许惟故乡剑川独有.  相似文献   

12.
锔瓷技艺     
《寻根》2017,(3)
<正>锔瓷,民间又称为"锔活儿",通俗讲就是瓷器修补技术。针对破碎的瓷器,锔瓷匠人先将坚硬的金刚钻固定在用竹竿和细线制成的锔弓上,反复拉动锔弓在瓷器碎裂处的两边钻孔,再用"锔钉"——一种铜、铁等金属制成的  相似文献   

13.
好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是一件乐事。是苦是乐,关键在于你怎么读。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真正学习的人,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充实和发展;如今太多的人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提高,而是为了对付别  相似文献   

14.
阿盎白     
张长 《大理文化》2002,(4):49-50
云南剑川白族把女性生殖器叫"阿盎白".以此为文,似觉不雅.其实,这是一个有趣而又严肃的话题. "阿盎",剑川白族话叫"姑娘"."白",有汉语"掰"之意,准确的译法是"裂开"."阿盎白"直译即"姑娘身上裂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剑川山水     
正水是剑川的灵魂,山是剑川的精神,山水毓秀的剑川是大理的文献名邦。剑湖、沙溪、玉津河、金龙河、海尾河、白石江、弥沙河、象图河……水把剑川滋养成了一朵朵美丽的"金花";石宝山、老君山、千狮山、金华山……山把剑川支撑成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阿鹏"。剑湖湿地剑川县坝子,海拔二千多米,是位于滇西北的高原水乡。车一进剑川坝子,我立刻就看见了一个很大的湖泊,漾在蓝天白云下,漾在青山怀抱  相似文献   

16.
剑川景风阁     
剑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韵流芳的县份,位于风花雪月的大理与"香格里拉"中甸之间,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剑川,人们自然会想起石宝山唐代石窟、满贤林千狮山……除此之外,剑川还有一处古迹叫景风阁,这里是剑川历史文化的又一渊薮,鲜为人知,却值得一访.  相似文献   

17.
《大理文化》2014,(7):I0005-I0005
正"六一"儿童节前夕,大理世通快递有限公司在南涧县宝华镇拥政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大理州邮政管理局领导、世通快递负责人和宝华镇主要领导参加了爱心助学启动仪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善举照亮企业和谐发展之路。拥政村地处南涧县宝华镇南部,辖域较大且人口众多,村中部分在校学生由于亲属残疾、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学业难以为继。大理世通快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州邮政管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城后山上,自古有个极佳的去处,叫"满贤林".当登临"一窍通灵"的大石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题刻"买闲林"三个大字,旁有题跋,注释此地古称"蟒歇岭".于是,让你不禁畅想,当时,这里一定林更茂,草更丰,水更好,动植物种类更多,环境生态非常优美和良好!  相似文献   

19.
石宝山记     
石宝山顾名思义,其妙在石。果然,剑川县志称其得名由来,乃因"石相可宝"。剑川民间则形象地称其"会开花的石头"。只听说千年的铁树开花,没想到亿年的石头也能开花。就凭这一点,远在云南的石宝山便让人悠然神往。与参加中国报纸副刊年会的多数同行相比,我对石宝山的向往要早好些年。多年前撰写长篇报告文学《中国丹霞》的时候,目光便曾久久地在石宝山的画页上流连。中国内地已发现的800多处丹霞地貌中,如石宝山这样大面积岩面龟裂的仅有3处。另2处,一是江西石城的通天寨,一是云南丽江的千龟山。海拔不过500米的通天寨,其石之奇已让我目瞪口呆了;海拔高达3000米的石  相似文献   

20.
正1986年的初春,我报名到电影《五朵金花》男主人公"阿鹏"的故乡——剑川县去扶贫。想不到电影上那如诗如画的地方,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剑川作家陆家瑞告诉我:作为文献名邦的剑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欣欣向荣的时期,但从"阿鹏和金花相恋"开始,却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戴上了贫困县的帽子。县上的领导说,县城周围,生活还是比较好的,要是到称为剑川的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