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有两种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前者的功能为维护现行秩序,后者则为反对现行秩序。人类历史的更替和演进在观念的维度上可表达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的振荡,当乌托邦取代了意识形态之后,自己亦相应地变成了意识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2.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都具有观念的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本质上,乌托邦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乌托邦具有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能力,它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则往往以维护当前的社会存在为目的。混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阻碍着人们对于乌托邦的正确理解。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现实标准和价值标准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想象的两个重要维度。意识形态是政治、哲学、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当今学术界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乌托邦则是西方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在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形成了一条少有间断的传统。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关系的理论框架内讨论这一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乌托邦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现代美学参与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的一种思维范式。审美与宗教既是两种意识形态形式也是两种乌托邦模型,但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视域中却呈现出鲜明的价值分野,这使得"以美育代宗教说"陷入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矛盾纠结的深层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5.
苦力曾经频繁出现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是当时日渐衰落的旧中国的象征,也是沦落为被殖民者的中国人的符号。苦力表象就是在殖民扩张、脱亚入欧的历史语境下,日本人确认身份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日本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更是为维系殖民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多种政治意图的需要。在后殖民主义视域下,从形象学、符号学、哲学上的想象理论的维度上,探讨日本作家热衷于苦力描写的原因,以及投影在创作中的日本作家的意识形态是非常有意义的。曾经参加过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北川冬彦、牛岛春子则在固有意识形态基础上,重构了关于苦力的“乌托邦”,可以说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层面上讨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反乌托邦的复杂关系,梳理、区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简要概括乌托邦文学,说明这贯穿着共同的本质或基本精神:对人和存在问题的思考,由此深化全文。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开启了全球化并主导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全球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并成为维护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全球化发展初期,东方学的殖民主义话语体系是欧洲殖民者维护其全球殖民统治秩序的意识形态机制;二战结束后至冷战前后的后殖民时期,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取代东方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资本增殖、谋求世界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入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走向全球性共同生活阶段。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契合了全球性共同生活对意识形态的新诉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反映全人类共同利益诉求的意识形态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良好的全球治理秩序、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乌托邦”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是“空想”、“不科学”等名词的代称,遭到学者们广泛的批判。作为“乌托邦”的一种,“审美乌托邦”同样遇到了人们或多或少的偏见,成为许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事实上,乌托邦并不总是虚无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超越。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也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的、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它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努力却无效而终的情况下的一种理论自觉,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转向。因此,梳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关系与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价值与作用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病症不仅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且还是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齐泽克结合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赋予了"病症"新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在意识形态中,病症是一个被符号秩序所排除的例外.这一特殊性坚持自己的普遍性要求就会颠覆和解构意识形态的符号秩序,带来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理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对理性的过分夸大也同样会导致灾难的发生,自负的理性会托起人类社会的乌托邦,使人们对自己设立的目标建立起不合时宜的自信,不但无法对政治运行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破坏它的发展,从而导致民主政体的衰微。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人的异化生存状态的强烈关注和对实现人的本质存在的倾心向往,马尔库塞提出了一种新的较为系统的革命理论,即以意识革命、本能革命为核心的“总体革命”。马尔库塞的批判革命理论推崇的以文化革命、意识革命、本能革命为核心的“总体革命”是在纯粹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革命,在人的灵魂深处进行革命,即是一种革命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著名环保作家卡伦巴赫的《生态鸟托邦》生动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不可持续发展有其自然科学技术根源、社会制度设计根源和哲学根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自觉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乎规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反映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合目性的反映的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就要着眼于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共同创造“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4.
于坚认为,诗歌在20世纪被意识形态、知识和乌托邦等形而上因素所遮蔽,而越来越远离自身。真正的诗歌乃是存在;诗的言说即是经由存在通达神圣的路径;其方式是回到大地、回到日常生活现场和当下体验。于坚民间诗学的背后明显有基督教神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既写了不少优美的牧歌,也写了许多慷慨悲歌。他的田园诗基本写实,并未刻意美化农村。有关“桃花源”所在地的争议,说明《桃花源记》并非乌托邦,而是有现实依据的理想化。陶渊明的慷慨悲歌,主要是对世事的批评和不平的倾诉。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陶渊明的思想自有其光辉。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身心和谐的社会,是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孜孜以求的永恒命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论述正义、探讨建立和谐城邦的著作,在构建人自身身心和谐关系方面,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正义的理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人性的正义等同于国家的正义。他以法律概念的二元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治乌托邦的理论。在政治实践受挫后,他又发展了自己的法律理论,走向了法律概念的一元论,提出了法治乌托邦的理论,最终实现了法律理论的转变。柏拉图的人治乌托邦和法治乌托邦在最终目的上是统一的,即实现国家正义,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他的法治理论奠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价值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是由对现实社会不满而产生的对未来假定性的产物,它的内在核心和基本精神和女性主义思想有共同之处。两者都表现出对于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极大关注,期待可以超越现实的终极途径。研究女性主义和乌托邦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想国与大同社会是中西两位伟大哲学家首创的社会理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理想国"柏拉图政治思想规划设计的"范式"。它以辩论和对话的形式勾勒和描绘了一个作者认为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一个优越完美的理想国制。抒发了作者对完美、公正的理想国制的渴望。大同社会是中国孔儒思想倡导的最高的理想社会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它以"天下为公"政治核心理念。设计了一个"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平等,博爱的理想社会。虽然东方"大同社会"与西方"理想国"的创始者所追求的目的从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有着似乎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经历的不同,所以所创作出来的思想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安德烈·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文章通过对其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勾勒,解读理论家本人与他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审美观。一方面他雄心勃勃,要解决现实问题,用“超现实”去改造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布勒东在内心建造着属于他个人的乌托邦。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对自己的某种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