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愚木 《收藏》2010,(5):148-149
我国赏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从隋唐开始,收藏奇石渐成风气。及至宋代,以大书法家米芾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把赏石推向了一个高潮,并提出了“皱、瘦、透、漏”的赏石审美标准。同时还出现了以石为题材的绘画和有关赏石的专著《云林石谱》。与此同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石质供石的欣赏,认为赏石可以抽象为形式上的欣赏,几具有石之特征的、能够达到与供石同样的欣赏效果的其他物体均可以列人赏石的范畴,从而使赏石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赏石的形式和内容得以丰富,进一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2.
语蓁  许初鸣 《收藏》2009,(9):66-69
台湾十大雅石品种 “雅石”之称是由台湾赏石家林岳宗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赏石不仅是观赏其外形和色彩,更应该赏其意境,体会其诗情画意。雅石的收藏与研究在台湾起步较早,台湾出产的颇具特色的雅石成为藏石爱好者竞相收藏的雅玩,赏石、觅行之风十分普及。  相似文献   

3.
藏石六忌     
愚木  刁磊 《收藏》2008,(10):126-127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观赏石高潮,奇石收藏越来越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赏石、藏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针对奇石的赏玩、收藏,赏石界尚存在一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做法,需引起玩家和藏家的注意。本文所述藏石六忌,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赏石境界谈     
李庆辉 《收藏》2006,(10):122-123
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时逢盛世,奇石收藏更以其特有的韵味和意趣吸引着大众参与,藏石,赏石因之成为时尚。在广东、山东、甘肃、上海、台湾、福建等地甚至形成了有关藏石的产业链,促进了不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观赏石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15):180
免费赠送专家讲座光盘权威的专家作者团队第二辑包括16种精品图书《陶瓷纹样鉴赏》:曹淦源(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副研究员)巴德伟(江西省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师)《青花瓷鉴定》:张浦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霍华(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古玩收藏入门》:张淑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宝石鉴赏与投资》:郭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名石名品鉴赏与投资)):文甡(中国收藏家协会赏石收藏鉴赏家、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级鉴评师)  相似文献   

6.
李正蔚 《收藏》2001,(3):50-52
从古至今,在我国众多的观赏石品种中,灵璧石声名卓著。近十年来,各种规模的赏石展览日益频繁,姿态万千,色彩丰富,多品种的灵璧石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喜爱和收藏,灵璧石的开采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其中一个珍奇品种,短期内身价猛增,在国内外赏石界赢得高度赞誉,这就是灵璧龟纹石(以下简称龟纹石)。  相似文献   

7.
吴恭让 《收藏》2006,(2):114-114
综观石界,一波又一波藏石热高潮迭起,一拨又一拨赏石新秀凭着热情和实力壮大着奇石收藏队伍,为赏石活动推波助澜,改写石界精英座次。一次资深藏石家却面临沉寂、落伍,叹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适应赏石藏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以为藏石家起码要具备四种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赏石文化赏石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原石,通过人们的发现,根据人们的感性需求和审美要求,用来满足人们的搬运需要和磨切需要,这样的石称为观赏石。中国是观赏石文化的发源地,收藏观赏石和传承观赏石在中国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吕耀文 《收藏》2010,(12):113-115
笔者曾在《石道之“石”》一文中探讨了石道之“石”的“真”“善”“美”,本篇来谈谈石道之“道”。 赏石主体的审美之“心”,即石道之“道”是在生活审美、自然审美以及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产生的,贯穿于整个赏石审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吕耀文 《收藏》2008,(5):132-133
灵璧奇石是立体的天然艺术品,天然是它的生命,失去了天然性,即使它的形、色、声、质、纹、筋等再好,电就是一块石头,毫无审美与收藏价值。那么,如何鉴别它是不是天然的呢?笔者根据自己近20年的玩石、藏石、赏石经历,就灵璧奇石的几类品种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球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球市”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自己花钱买票的观众占39.8%,门票经营不佳;影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主要因素为:比赛自身的吸引力、联赛的组织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郑州中小学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深究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普及休育舞蹈和中小学休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外部环境中各种不良的时代性因素,讨论并分析了这些不良的时代性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危害与影响,进而基于大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了四点对策,为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田径运动在历届奥运会上长期保持霸主的地位,在共举办的29届奥运会中取得了301枚田径项目金牌,是当今田坛的头号强国。分析美国田径运动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完善和典型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雄厚的运动人口数量储备;学校和社区具有完备的田径基础设施;限时高效率的训练、频繁的赛事经验积累、全面的教练员人才和完备的体育法规促进了体育发展的需求和体育市场的繁荣等。并讨论这些原因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方法本质、功能等的剖析,分析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方法在本质、功能和评价等方面的共通与分殊,揭示了两者本质上的分殊和非本质联系上的共通之处;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体育教学要以促进健康为宗旨,采用科学合理的练习手段,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打击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丑恶行为,世界反兴奋剂组织通过立法<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去约束,可是,由于相关概念的表述不清楚及立法技术的不完善,如可否适用"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之法律原则、有关禁赛的概念问题、"严格责任"问题等,给实践中的反兴奋剂行动带来很多不便,通过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并得出初步结论,对我国的反兴奋剂立法实践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83名超重肥胖男女少年实施14周(4~5次/周、90min/次、运动强度60%~70%最高心率,根据被试者的个体特征,制定不同的全面性运动锻炼内容,包括形体部分;灵巧类部分;健身部分;健心部分;放松部分)运动处方,以及饮食营养和饮食行为(超重肥胖少年对每一周食物的量、时间、种类及饥饱程度的膳食记录,根据日常活动消耗计算日消耗量,以及被试者个体特点,制定饮食营养方案.根据被试者运动量和能量消耗的分析,指导饮食营养和饮食行为整改)综合干预后,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少年体重、BMI指数均有下降,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有明显提高.对超重肥胖少年采用中等强度、多种运动方式为主,结合饮食营养综合干预方案是科学的,但早期干预以减少脂肪体重,提高超重肥胖少年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为主,以后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速度训练,促进其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运动和营养干预应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8.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而科学是世界观的基础,正确看待世界是以正确 认识世界为前提的。通常,人们缺乏对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的分析和探讨,将注意力停留在“ 用”的层次上的“计算能力”,而很少将注意力集中在“思”的方面,忽视了科学内在的精 神气质的作用和影响。人的一生是一个过程,而下棋同样是一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它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获得体验,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将视野再放得开阔一些,棋是可以成 为下棋人观察世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体育与游戏两者的定义、功能、特征,认为体育与游戏两者存在本质区别不能等同,更不能简单的认为游戏就是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0.
瘦素(Leptin)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总结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综述了运动对瘦素的影响 ,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