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一词在汉语中释为形体、形态、形状、表象等,它是天然物体或人工制造而成的一种审美形态。“形象”一词应用在不同的范畴便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论及的人的形象即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个体在自身存在以及他对社会环境、自然事物和社会的人所作的反  相似文献   

2.
崔为安 《作文》2023,(10):40-44
<正>点面结合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手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表示人、事、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点面结合在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典型是古典小说的核心,甚至是“目的”。典型(typbe)在美学里指一种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殊异性又有丰富性,既有独立性又有代表性,既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的艺术概括。许多伟大的人物典型已成为生活里的“绰号”“代称”或“共名”,例如唐·吉诃德、哈姆雷特、唐·璜、贾宝玉、阿Q。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典型的符号化”,它  相似文献   

4.
“艺术治疗”一词,往往指用于身心不适的医治概念。本文中的艺术治疗,既有心理及精神医学方面的“医治”含义,又指美学和艺术方面可以发挥的“引悟”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伟 《成才之路》2009,(15):62-62
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似乎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但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又往往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比如:绘画中的“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的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的术语“节奏”往往作为绘画用语出现在绘画理论的文章中。我认为,这些术语或用语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出自一种艺术体验。是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经验。这种经验不仅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且也表明了音乐中可表现某些绘画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闲暇的内涵与本质 从词源上看,古今中外对“闲暇”有不同的解释。《辞海》中是指空闲、暇时、悠闲自得貌。在西方,“学校”一词源于希腊语Skholk,其意即闲暇和教育活动。英语中“闲暇”一词leisure,源于古法语leisir,是指人们摆脱劳动后的自由时间和活动,该法语又源于拉丁语licere,意指“被允许”或“自由”。  相似文献   

7.
论文中有没有形象?一般文艺理论著作在使用“形象”一词时,都是指文学形象而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在解释“形象”一词时也认为它是“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无疑,这些都是很正确的。不过,除了文学艺术作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用语中 ,挫折一词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中国古代 ,挫折一词最初用以说明兵家战争中失利的意思。如《后汉书》上有“北地营保 ,安乐观望。今遍域或全 ,虏兵挫折”的说法。在《管子》一书中则有“兵挫而地削”的说法。这里 ,挫指失败 ,折指折断 ,挫折一词常与挫败、挫伤等通用。在心理学中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 ,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  相似文献   

9.
诗歌最具有抒情性和形象性。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的。何谓形象呢?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春柳…  相似文献   

10.
文学形象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表意功能,是解决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重要媒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形象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就可以把握的,读者只有充分地调动感受力.才能发掘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认为,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因此,它既有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的东西。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文学形象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爱民 《云南教育》2003,(10):37-38
语言是构成语文教材的基本要素。“文章不是无情物”,由语言文字组合而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机械拼凑,而是由丰富的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构成的汩汩清流。然而,要想使学生具体地感受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须引导他们深入语言内层,揣度深思,发挥想像,构筑心理视像,从而彰显语言魅力,使抽象的符号化的文字变成立体的、丰腴的画面,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观察想像,展示语言形象形象是指文艺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潜含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之…  相似文献   

12.
一、德性、德行 人们通常把德性理解为人的道德本性,即人生而具有“人之初,性本善”的向善的本性,当代学者认为;德性一词有两层内涵,既具有统一的、完整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内涵,又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内涵。本体论意义上的德性是指导事物的本源,是道德和智慧的辩证统一。而伦理学意义上的德性是指人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选择引导定语从句的引导词是学习定语从句的难点。巧用以下口诀,可化难为易。一看指人还是物,二看介词在何处; 三看句中作何用,四看是否属特殊。“一看指人还是物”: 指人时用who(作主语)、whom(作宾语)和whose(作定语,既指人又指物);that既可指人又可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文化有两类:一类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哲学和科技成就等集中反映人类的各个方面被称之为“大写字母的文化”。另一类包括人们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习俗人情世态、相互关系等,被称之为“小写字母文化”。交际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些词、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  相似文献   

15.
谢春梅 《现代语文》2014,(12):126-127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形象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描绘。形象既有其具体的活生生的样子,即“物象”,又有由感知到形象而反映于心的“心象”。  相似文献   

17.
一内涵与外延密尔提出专名和通名的区别主要在于:专名只有外延而无内涵;通名则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专名只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对象,通名则能在同一意义上被正确地用于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密尔认为专名表示我们所谈论的是哪种东西,而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这种东西的事情,如把某条狗命名为“菲多”,这个专名指称这条狗,可它并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这条狗的性格、习性、长像等信息。而通名指示一些主体,这些主体是通名的外延,它们具有某些特性,这些特性就是通名的内涵,人们根据通名的内涵去决定通名的所指即外延。例如,人这个通名具有“有生命的,有理性的,会用语言交流的”等等特性。二涵义与指称弗雷格在专名的问题上与密尔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专名也是有含义的,专名与对象对应,概念词/通名与概念相联系,不论是词、复合指号或表达式,只要指称了一个单一的对象,都被看作是专名。“专名(词,指号,复合指号,表达式)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或指示它的指称,我们令指号表达它的涵义并且命名它的指称”。可见,弗雷格在一定程度上把专名的涵义等同于某些相关的限定摹状词的涵义。在《论涵义与指称》中,弗雷格举例谈了指号(名称,词组,表达式),指号的指称和指号的涵义...  相似文献   

18.
幼儿绘画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但幼儿的“胡乱涂抹”往往又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惑和苦恼。要弄清这一问题,还得从人的形象思维环节及其特征谈起。人的形象思维环节是:形象的感受、形象的储存、形象的识别、形象的创造、形象的描述。这五个环节既有连续性,又有独立性。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思维,一般主要停留在形象的感受、储存和识别这三个环节上,只有进行艺术和科学的创造活动,才要进行复杂的形象创造和形象描述。形象思维环节的连续性决定了只有对形象有所感受,才能在头脑中对形象加以储存和识别,而后再进行形象的创造。而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感  相似文献   

19.
财产形式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是人们朝夕相处、耳熟能详的东西,人们无论从事生产还是进行生活都离不开财产。可是,人们对它概念的了解又往往似是而非。那么,什么是财产呢?又有哪些东西是财产呢?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作一介绍。一、财产的内涵———定义和特点什么叫财产?《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说,“财产权———财产,严格地讲,这个术语用来指财产所有权,法律规范规定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情形便是如此。此外,这个术语也被人们更经常地在转换了的意义上使用,这时它是指所有权的客体,即指所有物,例如,在‘财产市场’和‘一件称心如意的财产’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CI的两个译名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CI的译名常见的有两个:“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识别”。①实施CI的目的在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战略”抓住了CI这个概念内涵的主旨,这对于理解CI是有帮助的,但是“identity”一词并无“形象战略”的意思。“企业识别”这个译名的好处是:1.与原文的意思比较贴近:“corporate”这个词有“法人的、公司的”等意思,译成“企业”是可以的。“identity”有“识别、认同”等意思。因此,CI译成“企业识别”跟原文的意思还是比较贴近的。2.这个译名包含CI的内涵,又兼顾了它的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