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生沉默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课堂沉默的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形成对沉默的正确认知,并以艺术化的方式应对学生沉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机智生成的重要方式.从学生课堂沉默不同类型的划分、关键特征的描述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入手,可以探知教师应对学生沉默的难处所在.教师应根据学生沉默的不同表现进行正确归因,并予以艺术应对.  相似文献   

2.
课堂里的沉默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涵.课堂教学需要适当的“沉默”,要尽力避免尴尬沉默的出现.教师要给予学生言语权,更要给予学生沉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深思的沉默与回味的沉默.  相似文献   

3.
课堂沉默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具有隐藏性特征。对课堂沉默所蕴含的教育意义的解码是对课堂教学复杂性的深度探讨,有助于克服教学研究徘徊于浅表层面的流弊。而解码课堂沉默的教育意义,其关键是解码课堂沉默的意会机制。课堂沉默意会的本质是一种意义的突现:在辅助觉识与焦点觉识的整合中突现意义;在内居沉默与内居沉默者的双向内居中突现意义。对课堂沉默意会的主客观统一,是师生课堂沉默意会的前提条件。师生课堂沉默意会机制的教学应用策略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体验沉默、理解沉默和表达沉默。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课堂沉默: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学生课堂沉默,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活跃课  相似文献   

5.
教改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交流与讨论,对课堂沉默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探索消除课堂沉默的方法、途径、策略等,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课堂沉默的非难。本研究倡导摆脱传统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探索的束缚,重新认识沉默的本质及其意义,运用积极的课堂沉默来满足学生课堂心理的各种需要,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的和谐与顺畅。  相似文献   

6.
研究"课堂沉默"现象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从课堂沉默的类型、典型特征入手,细致剖析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结合课后师生交流、学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深层探究课堂沉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课堂沉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课堂沉默现象为我国独有的"教育事实",且作为课堂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益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通过对课堂沉默的内涵、表征及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沉默的认知。分析其成因的多元性,从课堂沉默的根源、课堂沉默的主导者及课堂沉默的主体等方面探讨课堂沉默的背后成因,并从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三方面出发寻找其消解路径,从而促进课堂消极沉默的转变、激发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师的讲解、提问、范读,学生的回答、朗读、讨论等等。课堂教学里除了这些有声的声音之外,还有另一种声音——沉默。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里的沉默关注不够。其实,课堂里的沉默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涵。沉默不是静寂无声。沉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声音;沉默是一种有分量的声音;沉默是课堂里一种特殊的声音,应该给予它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课堂沉默是学生规避风险的必备手段,是参与课堂的一种方式,是体悟课堂的行为习惯,是对抗权威的自我保护。从教师层面分析,学生出现课堂沉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忽视,对课堂沉默视而不见,惯常思维的限制以及主观意识的压迫。对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思考,教师要体会人性本质,时刻尊重学生;善于运用语言,引导学生表达;衡量言说沉默,把握深切适度;注重情感交融,促进师生交往;预留时间空间,还原教育意义;养成反思意识,生成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课堂沉默,即学生在课堂提问或讨论中的沉默,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重庆市某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分类及相关对策,以帮助师生正确理解学生的课堂沉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沉默,促进课堂师生、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沉默已成为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当前,相当多的高中英语教师一味追求轰轰烈烈的热闹课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闹”的课堂不仅教学效果欠佳,还导致课堂沉默.透过高中英语热闹课堂的表征,从课堂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视角探析高中学生的课堂话语权和沉默权,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外语课堂上,许多中国学生都是沉默、被动的学习者.他们过分依赖教师,依赖听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回答问题也不是很积极主动.师生间亦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毫无疑问,学生的这种沉默与被动不利于其外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本文剖析了造成学生课堂沉默的多种原因,并针对这类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为了有效地消除课堂沉默,教师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以多种方式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外语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上课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解决课堂沉默现象对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文章从学生、教师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得出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课堂沉默现象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堂中仍然存在。导致沉默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育环境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后者。为了打破英语课堂沉默,合作学习被引入课堂,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授课方式,融入到整个学期的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是交际型语言教学的一种,强调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交际性。人们通过课堂观察和沉默值测量发现,合作学习对于克服课堂沉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课堂沉默存在于思维、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从教师角度反恩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学教师创造性人格魅力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条件性因素;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命全域"关注不足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观念性因素;大学教师疏于教学艺术研究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技术性因素;大学师生关系疏离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人际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沉默习以为常,教师很少予以处理,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沉默也往往给予负面评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在当前外语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课堂参与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堂沉默不应被忽视,理应受到重视,师生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课堂沉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恶性沉默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讨论式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课堂讨论往往因学生沉默而效果不佳.课堂恶性沉默有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原因,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策略打破课堂恶性沉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羽 《海外英语》2020,(8):192-193
在中国,中学英语课堂上课堂沉默现象屡见不鲜,这对英语知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学英语课堂上课堂沉默的原因有很多,该文将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出发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造成中学英语课堂上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能够改善中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习参与的课堂沉默指学生在课堂上虽以沉默的形式存在,却以积极的认知加工、思维建构和情感投入参与课堂学习.从学习参与视角检视学生的课堂沉默,将以沉默逃避学习和在沉默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予以区别,对于课堂教学从肤浅对话走向深度理解、将学生学习从浅表化参与引向深度参与、丰富学习参与研究的论题,均有一定价值.提升教师自身对逃避型沉默者和参与型沉默者的区分力,加强对学生在沉默中的认知加工、思维构建和情感深化方面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在沉默中走向更加深入的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课堂沉默的内涵着手,将课堂沉默分为积极主动的课堂沉默、积极被动的课堂沉默、消极主动的课堂沉默和消极被动的课堂沉默四种类型。以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辨别课堂沉默的类型,正确审视课堂沉默背后的意义,使教师形成对不同课堂沉默的区分,并做到对消极课堂沉默的有效避免,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