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白族     
白族人口159万,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其中80%以上聚居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于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保山等地。四川西昌和贵州毕节地区也有白族散居。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  相似文献   

2.
“基诺族的祖先啊,今天是太阳面向基诺族的吉祥日,今夜是月亮面向基诺族的好夜晚,旧年留下了,换来了新年;旧铁渣走了,打出了新刀。我们用铜红色的鸡、新鲜鸡蛋、三包鲜菜,向你祈求,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吉祥如意、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3.
“绕三灵”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传统的民俗活动,是以唱白族调为主的白族歌舞节,是人们理解白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绕三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其在实现白族文化的传承、强化白族民族认同、实现白族人民审美教育和维护白族人民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形成这一文化认同个性的白族教育具有以下特征:“开放、包容”的教育人文环境;“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5.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一项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但其起源与汉族有密切的关系,是由晋、唐时期的汉人的“茶与姜桂混饮”方式发展而来,同时融入了白族人民深厚的人生哲学,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茶道。“三道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精神为其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文化依据和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6.
白族幼儿家庭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幼儿家庭教育既受儒家、释家、道家思想的制约,又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熏陶,因此很有自己的特色。笔者在此就白族幼儿家庭教育作一些介绍,以飨同行。一、竹子趁小握在白族群体中表现不好的人往往被指责为“没有家教”。白族有一句...  相似文献   

7.
周黔玲 《教师》2013,(32):127-128
白族民间舞蹈今收集到七十四种,最具代表性和流传最广的是“霸王鞭舞”,它不仅在“绕三灵”“闹春王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活动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娶嫁或喜庆佳节中,都有表演.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泼的诸多特点,反映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本文以白族“霸王鞭”舞蹈为例,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单一民族舞蹈的细微特点,研习白族“霸王鞭”舞蹈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儒家“行夏时”、“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的重农思想,对白族农耕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反对“竭泽而渔”的主张对白族农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白族特有的农耕方式、儒家思想和社会组织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白族农耕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透过白族农耕文化与儒家重农思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重农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的历史特征。与其文化发展历史特征相适应的是,白族教育存在着共生互补的教育机制,具体表现为:“儒、释、道、‘土’”兼具的多元教育内容;“释儒”结合的交融教育形式;制度教育与习俗教育并存的教育形态。而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共生教育是当下大理白族文化认同良性发展的教育应然选择,这正是大理白族文化认同与历史教育机制关系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分类法探讨彝族人、白族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彝族人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包括2个维度:“亲属关系的性质”和“性别”;白族人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包括2个维度:“性别”和“亲属关系的性质”.受等级制度的影响,彝族人至今仍然保留着“男尊女卑”的性别观,集中表现为对于男性亲属和父系亲属的偏爱.受母系传统文化的影响,白族人形成了“重男不轻女”的性别观,亲属词的语义空间和分类树状图呈现出依照性别高度对称的特点.彝族人、白族人和摩梭人均重视舅舅在亲属关系中的地位,体现了舅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主”一词,是白语“武增”的意译,即“我们的主人。”它在白族地区是与儒,释,道的信仰并行不悖的一种特殊信仰,也是人所共认的白族宗教信仰相异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过去许多专著和文章对此都有论述。本文想就白族本主源流问题,也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56个民族名称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 56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名称来源相当复杂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源于民族的风俗文化基诺族 “基”指的是“舅舅” ,“诺”是“后边、后人”之意 ,“基诺”即“舅舅家的人”或“跟在舅舅后边” ,引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白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 ,汉语意为“白人”。其来源 ,一说历史上把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云南少数民族称为“白蛮” ;一说其崇尚白色 ,以白为贵。普米族 各地普米族有不同自称 ,云南兰坪、丽江、永胜的自称“普英米” ,宁蒗的自称“普日米”或“培米” ,都是白人的…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坐落在沈阳市于洪区东平湖街,现有教学班47个、在校生2285人、教职工176人,其中有省特级教师2人、市名师2人(含“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高级教师50人、研究生学历及在职研究生26人。  相似文献   

15.
白族有句谚语:“好的龙头三弦,弹出好歌好调;好的父母家庭,教出好儿好女。”白族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白族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一、寓教于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支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让儿童从幼年起就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从小养成优良的思想和习惯。从孩子呀呀学语起,父母亲便给儿童教唱白族儿歌,传授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受教育。白族儿歌都用白语来唱,曲调比较简单,节奏鲜明,因而琅琅上口,幼儿也一学就会。白话儿歌的基本格式是抑脚韵,首句起韵…  相似文献   

16.
本从白族形成的历史渊源,考察了在此过程中“封”“邦”“白”三字与白族族名的历史渊源关系,引申订正了学界对此问题的部分误解。  相似文献   

1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当唱起这首歌时,我就会回想起去年国庆节的情景。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到徐家汇去玩。一出地铁站,放眼望去,就看到港汇广场前的台阶上站着许多人,他们穿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在蓝天的映衬下漂亮极了。“啊!他们真乖,站着一动也不动的  相似文献   

18.
李正清同志祖居大理喜州,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从事白语的研究,旁及一些民族的文化史及云南地方史。近年来对白族“绕三灵”进行了探索,发现所谓的“绕三灵”,按白语音义及其活动内容来看,正名应是“逛桑林”。它起源于古代母系社会,是与华夏民族古代“桑林之舞”类似的一种社祭活动。这一发现,拨开了白族文化史上一大迷雾,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和赞许。 白族“绕三灵”的由来和性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能是语言隔阂而又是局外人的缘故,在此以前,学者们都只在“绕三灵”这三个字的汉语音义的基础上琢磨,有“绕三林”、“绕山林”及““绕丧灵”诸说,却从没有人发现“绕”是“逛”的误译,更未能从活动内容上察觉“桑林”的含义。李正清同志的研究,还“绕三灵”以本来面目,有比较重大的学术价值。我们今先刊《白族“绕三灵”的起源和性质》一文。以后还将刊出《“绕三灵”的发展和演变》一文,继续将白族这一重要的社祭活动作一个系统翔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怒江勒墨人“公房”看其婚恋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墨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勒墨人居住于怒江州泸水县洛本卓等地,他们的生活习俗保存着大量的白族古老习俗,今天在怒江流域还可以看到勒墨人最后的“公房”。勒墨人称供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公房”叫“观那好”,汉语的意思是“逛情侣的房子”。勒墨人的婚姻经过定情、订婚、结婚三个过程。在婚俗中有优良的传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一些应该丢弃的糟粕。  相似文献   

20.
白族民族服饰的现状,即白族男子民族服饰的消亡及白族女子服饰的半消亡,可虚拟为汉族现代服饰发展演变流程的活化石,会给予我们一种没有民族服饰的悲哀。民族服饰是民族的一种外在物质标识。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应该有民族服饰的复兴,“唐装”就是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