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位教师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在结尾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白骨精和唐僧三人,你欣赏谁?”学生发言踊跃,结果是三种意见都有。评课时,教师对此颇有争议。有的说不妥,有的说可以。一位教师极力赞成执教教师的设计,并举《田忌赛马》和《将相和》为佐证,提出既然可以允许学生喜欢孙膑或田忌,蔺相如或廉颇,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欣赏白骨精呢?一位教师认为,学生说白骨精屡败屡战,说了真话,应该加以肯定。真的能欣赏白骨精吗?不!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吃唐僧肉,吃人肉!如果我们赞同学生的观点,也…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针对某教师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一文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而写成。某教师对《荷花》一文,运用音乐、美术等全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说教引起争议。有的说,怎么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有的说,是上美术课还是上音乐课?有的说这样还有语文味吗?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规范教育过程实行科学管理孟增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幼儿园的教育应怎样管理?教育教学应深入哪些改革?围绕这个思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精神,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了规范:一是教师师德规范。按照师德规范11条检查教师的教风...  相似文献   

4.
去年,《家庭教育导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有错吗?》讲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因为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坐在学生中间上课,不但遭到了校长的批评,而且年终考核被定为“不合格”。由此,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不禁要问:坐在学生中间上课究竟有没有错?究竟什么才是创新教育?限制教师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管死了吗?教师的头脑僵化了,学生还能学出新意来吗?那么谈什么“发展个性特长,发扬创新精神”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教人变。教人变活的是活教育,教人变死的是死教…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3,(44):11-11
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何时出台?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对象? 答:教育部于9月2El下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适用对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的教师等,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6.
一个小建议     
一个小建议教师节又快到了,给老师送些什么礼物呢?经再三思考,决定给老师订一份《教育艺术》杂志。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份很好的杂志,它既可帮助教师扩大视野,又可帮助教师提高水平,特别是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育艺术与演讲美学,为此,我建议各校给老师订一份《教...  相似文献   

7.
吕萍 《中国教师》2004,(1):50-5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10周年,《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如果把法律上规定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看作是理想的话,那么教师实际享受到的权利与义务就可以看作是现实。那么,理想和现实之间相差多远呢?一、教师享有权利的理想与现实之差《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六项权利,包括教育教学、学术交流、指导和评定学生、获取报酬、参与管理和进修等权利。在实践中教师是否真正拥有这些权利呢?在此选择两项权利进行说明。《教师法》第7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  相似文献   

8.
读了《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6期《探索与争鸣》栏目刊登的《谁之错?》一文,颇有感触。由于教改涉及面广、探索性强和影响力大,所以,如何推动教改,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谁之错?》一文所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对此,我认为:1.教改  相似文献   

9.
看到《新师说》,马上想到韩愈的《师说》,马上想猜猜《新师说》说了点什么新东西。 一个书名能激起人开卷一读的欲望,这种善于命名的才能,是否也属于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呢?《师说》中没有谈,《新师说》里也没有说。我就想,假如这也算一种师范、一种教师素质,那大概是韩愈先生和程方平博士的“教外别传”吧? 在佛教中,教外别传的意义很广,其中一个意思是语言文字有局限性,要打破这种局限性,需要靠教外别传。我体会,教外别传是所有教学活动或任何教师都会遇到的一个根本问题,与此有关的话题是“课外再讲”、“弦外之音”、“话…  相似文献   

10.
潘红星 《上海教育》2006,(10B):63-63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如何才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提高自身的化素养?如何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在史蒂芬森主编的《非常教师》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通过仔细阅读每一篇章,我感受到了非常教师之六大魅力。  相似文献   

11.
曹璟 《江苏教育》2004,(12B):9-9,24
2001年,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题为“你最爱读的教育杂志?”的问卷调查,有87%教师填写了《江苏教育》。从此,我校就开始每个都为教师们集体订阅《江苏教育》——使《江苏教育》人手一册,并采用自修研读,批注阅读以及集体研讨形式,学习,使用《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网上有部分文章在教师中广为流传,诸如《教师:神的要求,乞丐的待遇,万端的骂名》、《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教育不应以生命为代价,谁为教师“过劳死”买单?》、《来生不做教师的十个理由》、《教师挥泪倾诉八大伤心之事》等以其大胆、泼辣、尖锐的语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地倾诉了教师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所遭遇的痛苦、无奈、烦恼和职业倦怠情感,较深层次地揭示了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教师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现实素描: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困境与误区案例一:课堂中真的声音是如何消失的?金秋,在北方城市的一节观摩课上,年轻女教师与初一学生一起学习《秋魂》(人教社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背景音乐是克莱德蔓的《秋日私语》,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着秋天沉静的大树、高远的天空、斑斓的树叶、饱满的果实、萧瑟的秋风……还有米勒的《拾穗者》。教师将这节课处理为朗读课,教师读“秋实”。她很干净、单纯并带有稚气的声音,在处理“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时显得…  相似文献   

14.
三千取一瓢     
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里,贾宝玉有一句非常经典的爱情表白:“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得一瓢之饮,但饮便是,一瓢之饮如何得来?是教师直接舀出送给学生,还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饮到这一瓢?  相似文献   

15.
教师:(播放《马赛曲》)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这首歌曲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问题。 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 1.等级压迫 教师:(出示《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和《法国等级制度》两幅图)图中被骑的是什么人?(引导学生观察农民手中的锄头、鸽子和兔子)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学中德育工作效果的调查研究李植华,郭桂兰,施工德育工作有无规律可循?笔者曾在《自觉、自然、自得》(《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贵在自觉,方法力求自然,效果要看自得。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三句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由初中调到高中的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我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中职《语文》,而是普高《语文》(人教版)。开始审视教本的时候,内心便闪过一个念头:这上面怎么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还有行书书写的《琵琶行》节选?这里面有什么联系?又查看了其他几册教本,封面都是《清明上河图》(只画面不同)和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书法艺术。于是便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高中的语文将不同于初中,其中将是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它可能涵盖了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  相似文献   

20.
张海鸥 《早期教育》2002,(10):14-14
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是正确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前提,他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最终走向。教师是怎样理解《纲要)的?又是怎样在教育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在把理念转变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是什么?遇到的障碍又是什么?怎样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惑与障碍?作为教研组长,我围绕着这些新问题对教研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