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共建设应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深圳的官与民、“富人”与“穷人”之间,进行了论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北京“新交法”立法是不同利益集团在立法进程中,通过听证这一博弈平台,所争取到的妥协结果,各方的利益,也从中得以平衡  相似文献   

3.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只有在双赢思维下,才能实现冲突各方的利益均衡,找到他们之间的利益支点。“湖北省新闻宣传统一上网工程”(以下简称“上网工程”)正是荆楚网在双赢思维引导下提出的运营网站的具体项目,两年来该项目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干干停停,主要症结是相关各方利益难以平衡。而利益之所以难以平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谈判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的争取从最开始的作为与封建国家斗争的工具到如今成为人们所拥有的一项权利,它始终是存在于一种平衡之中。无论是早期新闻自由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自由与限制间的平衡,还是现今新闻自由进入“法律视线”,在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间的平衡,我们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平衡,也就是新闻自由与各种因素平衡之后的“度”,这个度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社会之后的表现,在这个“度”动态的变化之中,各方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着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版权时代复制权各方利益平衡的格局。为此,相关法律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设。本文认为应对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制度加以适当限制,并完善我国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同时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私人复制补偿金制度,以实现复制权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的诞生,对出版业形成了挑战,数字技术导致版权管理失控,引发各方利益失衡.在数字出版领域,需要平衡的利益关系比传统出版复杂,因此,要健康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需要厘清各种利益关系,合理平衡各方利益.其一,区别对待不同著作权人的利益诉求;其二,数字出版企业要建立与著作权人和用户双赢的关系;其三,尊重公众接近使用信息产品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行业内的每个参与者,不应只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业内寻找一种更平衡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发展的平衡,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厘清各方关系,明确各方在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寻求创新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从原来的由单位向供暖公司交费,改为将这笔钱按不同级别发到职工个人手中,再由个人交纳供暖费——大连的供暖改革给了一个“暗补变明补”的具体途径。方案尽力在平衡各方利益,虽然它仍不完美,也未必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治文明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正逐渐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事关大众利益政策的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决策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刍议》一文,着重阐述了新闻媒体如何运用“平衡”报道策略,积极负责地采集各方舆论,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回忆是人的基本心理功能,也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心理过程.回忆的诗学功用受到众多哲学、美学家的重视,自柏拉图到法兰克福学派,历代大家从不同角度论述和挖掘回忆的美学功能,使"回忆"具有了丰富深广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拙撰《魏晋南北朝赋史》完成之后,颇思贾其余勇,研探先秦两汉赋史,不意其后俗务丛杂,不克从事此役。逝者如斯,十有二年于兹矣。今者戏作《论赋绝句》五十首,聊以见往志,述新知,虽有所思,终为畸零,未待拆碎,已成断片,东鳞西爪,睹首失尾,不求系统,有感云尔。  相似文献   

14.
<正>好些年前去俄罗斯,行程中安排了参观"全俄展览中心"。我对此毫无感性认识,也说不上有什么期待,更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已经去了,对这一个没怎么见诸媒体介绍的展览中心,到此一游也就足矣。也根本没有想到它会和上海有什么关系。只是抬头看到了这个建筑物的时候,不止一个人脱口而出:不就是和上海展览中心一模一样?一瞬间,身处莫斯科,宛若是在上海展览馆前面的延安中路。整个建筑的构架,尤其是刺天长剑顶端一枚鎏  相似文献   

15.
1966年4月至9月,郑逸梅的长文《"皇二子"袁寒云》连载于香港《大华》半月刊,文中谈及袁寒云最脍炙人口的《分明》诗: 三四十年前周瘦鹃知道我写袁克文往事,便把它载在《紫兰花片》中的《历史中有位置的一首诗》全文见寄,原原本本,这是很珍贵的资料,现在把它录在下面:"《星期》周刊中的健将毕倚虹做得一手好小说.这回他从西子湖边赶来顺便要见见寒云,寒云也很要见见他,便推我做了个介绍人,同着倚虹上寒庐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出版物市场管理者,时常与乡镇出版物市场打交道,最近笔者就其中的经营者、经营环境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从中发现当前不论是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还是经营环境、经营规模和经营手法等等,都存在很多令人深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认为当前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内部信息利用、信息传播、信息处理等方式的变化,而非社会本身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偷拍”是电视记者隐匿自己的身份,运用隐藏的摄像设备拍摄并记录一般显性采访中不易获得的信息和材料的一种手段。在采访实践中,一些舆论监督的对象往往对记者有着防范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公开身份就可能使正常的采访拍摄无法进行。从增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角度看,如果要想得到真实的情况,记者必须隐匿真实的身份,使采访对象在一种不被干扰的情况下按照常态进行。因此,记者只能采用“偷拍”的手段去揭示事实的真相。但是,在法制日益健全,权利界限越来越明晰的今天,“偷拍”不仅唤起了人们对新闻伦理道德的关注,也引起了对“偷拍”的合法性讨论。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提出:在民事诉讼中,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体,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同时也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新的司法解释有条件地让“偷拍”合法化,而且对“偷拍”得来的证据由绝对否定变为相对否定。  相似文献   

19.
“总集”是自《隋书&#183;经籍志》开始使用的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集部类下的一个类目,但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总集”乃至今天的“总集”概念已与《隋书&#183;经籍志》之“总集”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考证“总集”概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山寨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晓霏 《新闻界》2009,(2):124-126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范式,正冲击着当下大众文化,其精髓在于模仿、复制,核心是对原本的模拟.其认同功能和反叛精神,使"山寨文化"借助网络等新媒体的叠加,使"山寨文化"愈演愈烈."山寨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要充分认识他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山寨文化"的逐利本性和品味不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