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跨地域文化群体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媒介对信息传播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受访者在获取和传播文化信息时,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在传播“本文化“与“他文化“时会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传播媒介。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带来的“拟态环境“效应,使分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在获取有效信息时受到象征性现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爽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6):309-310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1,(3)
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其群体内的知沟形成具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但其影响机制逻辑尚不明晰。本研究通过将农村居民收入内化为群体内知沟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以Logistics调节分析结果作为实证依据,构建了收入差异、媒介使用与知识获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挤出效应"与"子女依赖效应"导致依靠农业劳动与子女赡养的老年群体缺乏接触媒介的机会,信息可得性较低,知识获取能力较弱;政府补贴与养老保险收入为主的居民则因为具备媒介使用能力而拥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并在社区交流中进一步影响对农村居民群体的知识获取过程。  相似文献   

5.
当前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传统媒体的科技报道受到一些来自传媒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而没有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基于受众理论探讨了科技报道的改进策略,需媒体从业者强化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满足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增强公信力,使受众在使用媒介后产生正面的"媒介印象",发挥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提升受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移动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基于信息传播的移动性,具有移动性、私密性与融合性等特点。较之传统媒体与固定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决定其将是与人类对信息的心理需求直接产生应对的媒体形态。移动新媒体的使用对人类的影响,将不仅是外显的媒介接触方式、使用行为上的新变化,更在于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至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媒介接触方式的变化造成的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对身心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将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邢英薇 《青年记者》2010,(18):28-28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凭借传播方式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等优势,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及之势,凭借专业化的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赢得了很高的信任度。而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青少年在使用媒介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大学生群体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并深受这些信息的影响.同时,由于媒介赋权的影响,信息发布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造成了网络上信息传播价值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信息社会六大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传播权、讨论时政权、保护个人隐私权、接近于使用媒体的权、接受媒介素养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媒介可信度理论"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们探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评价。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其可信度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与其对于网络的使用或者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知觉易用性与网络的知觉有用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许莹 《新闻前哨》2020,(2):30-32
新媒体传播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双向信息流动,但科学传播中的价值认识分歧依然突出。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的圈层化现象,可见群体隔阂、观点与个人经验超越事实影响认知等原因形成了科学传播价值认同的阻碍。在媒介化社会,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更作为交往中介而存在,本文基于对不同媒介主体所构成的立体化传播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媒介主体交往的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12.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一方面让人们享受到便利地获取、利用和传播信息的福音,一方面又因个体媒介素养的缺失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在媒介文化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拥有特殊心理特征的青少年群体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更为严峻.就此,本文从人类普适性的终极追求--"真、善、美"三个角度出发对媒介素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要从技术、艺术、道德三个维度来提升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政 《新闻世界》2012,(9):134-135
本文以发生在2011年的"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为例,通过对该事件传播过程中不同媒介手段所起作用的分析,探讨当下媒介环境下社会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博 《报刊之友》2014,(4):65-66
会展活动中整合多种媒介优势并使其服务于某个对象相关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使用的载体超越了会展本身有限的时空完成了一个在时空上相对无限的完整的传播载体布局,在实物和现场的基础上完成了直接和间接两条信息获取方式的融合,通过对来自不同信源信息的比较挖掘出潜在信息,充实了信息传播的内容,从而完成了信息集中而全面的传播,适应了信息社会对信息获取快速、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对"谣言"进行分析时,不少学者都选择分析谣言的程式化进程,以及谣言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但缺少对谣言传播的动力分析。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通过对"脱离传统秩序后个体的状态"、"群体对个体强大召唤力"、"群体召唤结构下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维度的分析,试图分析"谣言传播的动力因素",以期提升在校大学生在认知与抵御"谣言"方面的媒介素养的实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老年群体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新兴传播媒介的现象,以淮安市Y镇为例,对当地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偏好进行调查。从多维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老年群体存在过度依赖手机媒介、缺乏新媒介素养等问题,并提出应对未来老年人信息媒介传播的对策,进一步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精神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8.
高常 《新闻世界》2016,(1):58-60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  相似文献   

19.
陈江柳 《东南传播》2010,(8):118-121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老子《道德经》的"反战"、"守柔"以及"人本"主义三大思想,以人类传播史上媒介技术的演进为纵线,进而评析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演进图景及其所展示的传播文明。其中,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媒介演进过程的三大拐点,尤其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期人际传播方式的复苏更彰显了中国道家"不失其所者久"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信息对于农村的致富和发展至关重要,媒介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审视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以期能够转移国内相关研究对媒介传播效果的过分关注,重新重视媒介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载体、信息来源以及影响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观点认为,尽管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仍然缺点不少,其应用也有待挖掘和接受实践的考验,但不可否认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当和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