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经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学生:老师,四则混合运算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啊? 教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嘛,“先乘除后加减”是国务院规定的。  相似文献   

2.
一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教"先乘除后加减"法则.教师让学生看书、质疑.几分钟之后,一个小男孩举手了:"老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不规定'先加减后乘除'呢?"执教的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她讲了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小明到文具店买7支铅笔,每支8分钱;又买6本练习本,每本6分钱,他要付钱,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同学们回答:应"先做乘法后做加法".不料,有一些小朋友也举了生活中的实例.有个女孩说:"星期天我和妹妹到文具店买铅笔,我买8支,妹妹买5支,每支8分钱.那么,付钱的时候怎么算方便呢?"  相似文献   

3.
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1、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计算。2、在一个算式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应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即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中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从括号最内层算起。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人说因为乘除是比加减更高级的运算。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而是模仿老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本文主要以"混合运算"为例,分析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并设计教学环节由加到乘,让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背后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曾经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学生:老师,四则混合运算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啊? 教师:(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嘛,"先乘除后加减"是国务院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分段处理,是指按“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加、减号把整个式子分成若干段,然后把每一段中的乘方、乘除的结果先计算出来,最后再求出这几个加数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1、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计算。 2、记住乘除被加减隔开,可同时脱式计算。 3、认识并记住在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里,两个小括号可同时脱式计算。 4、小括号里的运算也要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相似文献   

8.
巧妙答疑     
课堂上,我正兴致勃勃地讲授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突然,我发现教室中央有一只小手举得老高,于是我停下来,  相似文献   

9.
有个初中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在同一个运算式中,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位老师说:“这是国务院规定的。”笔者也碰到过一些小学数学老师问过这个问题。“先乘除后加减”是一条运算规定,这个规定是否合理,小学生存有疑虑,如何向他们通俗易懂地解释呢?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小张有15元,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4元,还剩多少元?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算式:15-4×3。怎么算呢?这个算式的结果学生都知道是3,因为他们知道手里还剩3元。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可以发现先算4×3=12,再算15-12=3。但如果先算15-4=1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些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的确切含义,常编选一些“是非题”让学生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是非题有不少优点。首先,编拟简便,针对性强。各年级数学老师都可以针对学生平时作业中带普遍性的错误,编出是非题。例如,不少学生只记住了园的半径都相等,而忽略了同园或等园这个前提。老师就编出这样一道是非题:园的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 )。又如三年级同学在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时,老师虽反复强调了“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但部份同学往往误认为乘除在一起也应该“先乘后除”。老师便编出这样的是非题:在只有加减没有括号  相似文献   

11.
崇轶 《宁夏教育》2012,(4):42-42
“为什么我妈妈晒的被子比较香?”“为什么做运算时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呢?”小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甚至让人忍俊不禁,不知如何作答。可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洪星范却说:“我们很喜欢孩子们提出的这些大人们都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一般人都认为是当然的事,但牛顿却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不向天空飞去的问题,从而逐渐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般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在摆脱传统束缚后才出现的,数学上也往往如此。但要摆脱传统习惯的束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意识地练习、思考。下面来作一些这方面的练习:(一)先加减后乘除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运算,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  相似文献   

13.
听了陈老师一节混合运算式题的数学课,觉得她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揭示亲切自然,颇有新意。一、基本训练1.口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评:复习与新知有关的混合运算,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二、新授1.准备题1:小明有15根小棒,小华有2捆小棒,每捆12根,两人共有多少根小棒?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把“算法”问题列为高中的必修课内容。对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来说,算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算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玄妙,实际上从小学的“先乘除、后加减”起我们就接触过许多算法。而在  相似文献   

15.
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学一年级时曾问他的老师为什么1 1=2这样一个“傻”问题,引得这位老师大发雷霆。这个故事大概尽人皆知。然而无独有偶,笔者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中国某地的一位小学生也问了他的老师一个相似的“傻”问题:“为什么在四则运算中必须先乘除、后加减?”这位数学教师倒也有些修养,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苦思了一会儿之后断然答道:“这是国务院规定的。”实际上,孩子爱提“傻”问题乃是其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道数学脑筋急转弯题。师问:“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生答:“老师教的。”细细品之,令人感怀,其中既有混合运算顺序自身规范性的必然.也体现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算顺序合理性的渗透不够到位。  相似文献   

17.
闲聊括号     
王老师凝视着打满“×”号的作业本沉思:“我反复交待了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为什么还有个别学生不会?!莫非他们对括号意义的理解不透彻?……”想着想着,忽然见到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从作业本里纷纷跳出. “为什么你们不按照我们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却别出心裁地硬性规定什么‘先乘除后加减’,欺人太甚!”加号的脸涨  相似文献   

18.
某位痛心疾首的教育家极为尖刻地疾呼:“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绝不收场!”话虽难听,但却振聋发聩。一个初中学生在课堂上问数学老师:“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得到的回答你一定猜不到,它竟然是:“那是国务院规定的。”诗人邹静之在读女儿语文考卷时被弄得哭笑不得。他写道:有两条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一条  相似文献   

19.
1986年,我毕业于济南师范学校,分配到济南市安平街小学,教语文、当班主任。第二年,校长找我谈话,让我改行教数学,顿觉痛苦万分。我从小学就是憎恨数学一党: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加减乘都是从末尾算起。而除法就从高位算起?  相似文献   

20.
1.为什么教科书上把关于幂的运算的几个公式叫做“幂的运算性质”,而不是叫做“幂的运算法则”?答:法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种规定.例如,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我们根据温度、水位的升降情况,规定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也是一条运算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