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底斯堡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一座小镇。1863年7月初,联邦政府的北军与李将军率领的南军在此鏖战三昼夜,最终北军击溃南军赢得胜利,扭转了整个南北战争的战局。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战争结束4个月后,林肯总统来到此地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从此,这座原先默默无闻的小镇成了一座历史名镇。  相似文献   

2.
张璋 《英语辅导》2004,(11):39-40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最艰苦卓绝的战役,该役最后以南军被迫撤退,北军胜利告终,双方伤亡人数共达数万。这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林肯总统1863年11月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发表了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相似文献   

3.
军歌嘹亮     
故事发生在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上尉罗伯特·艾立凯带着部下驻扎在弗吉尼亚州的哈里森高地附近.南军部队就在这块狭窄土地的另一面驻营对峙。夜幕降临,艾立凯听到战场上传桌伤兵的呻吟声,气若游丝。虽然难以判定是哪边的士兵.上尉还是决定冒险将这可怜的孩子救回来医治。他在炮火中匍匐前进.爬向那个受伤的士兵.把他拉回了营地。  相似文献   

4.
从敌人到人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罗伯特·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已深感没有取胜的希望了。为了减少民众和士兵的进一步伤亡,他决定投降。1865年4月9日,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与随从们先后骑马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镇,他们在一个叫迈克林斯家的二层红砖楼里签署了有关投降的协议。李将军提出,败军不受辱,必须充分保证南军将士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自幼不喜欢读书,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与安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病死     
1916年6月7日《纽约时报》(北京,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今天病逝。总理段祺瑞立即与副总统黎元洪商议其总统就任。袁世凯胃部染疾  相似文献   

7.
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赣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昌,欧阳武的态度再次发生变化,他以"不忍使南昌为战场"为由弃城而去,并以"止戈和尚"名号入山为僧。为了脱罪,他将自己就任赣督及其后所为一概称之为"被胁",将讨袁派称之为"乱党",从而彻底倒向袁世凯一方,并通过多方活动,最终获得袁世凯特赦。他保住了性命,但丢掉了气节,结果两面皆不讨好。  相似文献   

8.
一层装多少     
美国南北战争一次炮火连天的战斗中,南军士兵攻上来了,北军士兵要立刻撤退。这时,士兵们要把球形炮弹装箱带走。炮弹的直径是10厘米,箱子80厘米长,80厘米宽.那么,箱子一层能装多少颗炮弹? 马小虎觉得这题目太容易了,他张口就说:“一层能装64颗炮弹嘛。”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现代人物研究会、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师范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学58人,来自全国16个省区,并提供论五十多篇。  相似文献   

11.
汪精卫与孙中山等为共和立宪派,袁世凯父子与杨度等为君主立宪派。两派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辛亥革命时期,也是可以合作的。他们互相利用,迫使清帝退位,使袁世凯出任了总统。共和立宪派主张国家大权归于议会,君主立宪派主张大权归于总统,相持不下,于是又爆发了二次革命,说明两派最终还是不可调和的。汪精卫与袁世凯父子,既有恩的一面,怨的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对和谈停火积极追求 ,并在革命党人的压力下采取措施迫使清帝退位。这一阶段 ,袁世凯倾向共和 ,成为第一任总统。不过 ,袁世凯的共和思想到实践只是简单模仿西方而已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与日本的关系,从袁驻朝鲜起始终处于对抗状态,袁世凯对日本的敌视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二十一条>的交涉,不是袁对日妥协的产物,而是日本推翻袁世凯的重要步骤.袁对<二十一条>进行了相当的抵抗.日本排挤、打击袁世凯,则是袁仇日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16.
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大总统冯国璋1918年1月南下,车行至蚌埠,被安徽督军倪嗣冲武力拦截,总统只得悻悻返京。实际上,冯国璋车至济南时,山东督军张怀芝就建言选择在蚌埠会合。抵达蚌埠的当天,倪嗣冲主持召开了临时军事会议,议定了北军南下的相关决议。倪嗣冲并非简单鲁莽拦截总统了事,而是团结北洋同仁,力促总统颁发讨伐令。然而,因冯国璋的优柔寡断、明战暗和,蚌埠临时会议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总统问题是民国政治史上一个重要问题,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28年北洋政府灭亡,先后任总统的为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每届总统的选举都引起军阀派系之间的激烈地斗争。除了总统外,还设有副总统一人,以便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或是总统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总统代理。1913年,袁世凯公布的《大总统选举法》第七条规定:“副总统之选举,依选举大总统之规定,与大总统选举同时行之。”(1)民国前三位总统都有副总统,冯同璋之后无副总统、1924年,贿赂总统曹锟下台后,北洋政府出现了更奇怪的现象,竟然连名义上的总统也没有了。本文通过对当时形势和政情的分析,对北洋军阀时期副总统、总统缺位问题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朱红灯起义时,毓贤等清流派当权,将镇压朱红灯的袁世敦等罢了官。《辛丑条约》之后,洋务派袁世凯、张之洞占了上风,袁世敦等又开复的原官,袁世凯、张之洞更是飞黄腾达了。  相似文献   

19.
在纽约,有一座高约150米的巍峨建筑。其下层为希腊神殿式方形,上层为陶立克柱圆形,上面刻着"让我们拥有和平"一行大字。这就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北军统帅、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乌斯·格兰特之墓。离格兰特总统陵墓不到100米处的哈德逊河边,还有一座5岁男孩圣克莱尔·波洛克的墓。1797年7月的一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南北军阀、中央和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袁世凯垮台以后,北洋军阀内部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南方各派军阀集团,在云贵有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两广则有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此外,北方还有晋系阎锡山,等等。他们各自占据地盘,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