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读写》2009,(2):44-44
喜欢黑夜,尤其是那黑黢黢的色泽;喜欢风儿,尤其是那瑟瑟的声响;喜欢雨帘,尤其是雨滴滑过窗户时那细细长长的水印。这些如有音乐相伴,则更明朗。因为音乐,我热爱生活;因为音乐,我总爱在回眸间窥视生活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蓝天、白云属于我海淀区教育局语文教师(小教高级)海淀区先进青年工作者张连双小时候,我总爱一个人仰望蓝天,目不转睛地看着那轻轻飘动的日云。长大后,我仍然十分珍视那湛兰的天空,那洁白的云朵。可喜的是命运之神,把我领进了蓝天下最为欢乐的净土─—校园,使我得...  相似文献   

3.
在我看来,家书是一种最自然最温馨最具亲和力的文体。在读那些著名的家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我甚至能从中闻到南方老家油菜花的芬芳、梅干菜的馨香,听到黄梅调间隙时胡琴的婉转悠扬。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一把生命的胡琴。在众多家书中,《板桥家书》是我枕边的必备之物。在月光如水或细雨如麻的深夜,我几乎就是靠着它来催眠的。板桥的语言冲淡平和,朴素绵密,一封家书就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散文,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尽入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布衣老先生,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拍打拍打身上的风尘,一副暖老温贫…  相似文献   

4.
杨文荣 《成长》2005,(6):22-24
2004年6月17日,随着一声正义的枪声,马加爵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历程。社会各界拍手称快。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马加爵“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那句忏悔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我想起了5年前自己经历的那血灌脑际、杀念填胸的时刻。要不是父母那封及时的家书,我早就是犯下几条人命的凶手了,“马加爵”早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5.
王振千 《山东教育》2007,(11):59-59
美丽善良可爱多情的蓝儿: 总爱摸你那翘起的马尾辫,总爱听你那爽朗而无所顾忌的笑声。你像一只美丽的紫蝴蝶,翩翩飞舞在我们心中。你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使,把幸福与欢乐传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知道童话都是虚幻的,童话里所说的你所想念的人会是天上那颗最闪亮的星星。虽然我知道这也不是真的,但每当我抬头看星星时我总爱找最闪亮的那一颗,并认为那就是您,奶奶,我看着您在向我眨眼,微笑。每当在那刹那间我是多么希望我活在童话里啊……  相似文献   

7.
家书,似乎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一首古老的歌曲。我对家书并不熟悉,似乎只在书本上、电影里见到过。印象中,那上面写满了牵挂与乡愁的寄托,月光照亮了一纸翩鸿,写的人、读的人,都是泪眼。曾几何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漫长的年代里,家书对人们来说,是期待,是承诺,弥足珍贵,纸短情长。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河     
念小学时,夏天我总爱回到那千百年来低调地坐落在江浙边缘的老家,只因为太喜欢那里的一条小河。  相似文献   

9.
失信是自灭     
近日,一位朋友从国外回来说了一些见闻,很是令我痛心.比如在澳大利亚老外总爱说"别跟我耍中国人那一套."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同桌     
要问我最难忘的人是谁,那肯定非我小学那位同桌蒋颂明莫属了。他总爱把“无所谓”挂在嘴边,所以人送绰号“无所谓”。  相似文献   

11.
①小时候去书店,在"教育典范"的大招牌底下,我捧着一本《傅雷家书》翻来翻去。当时年龄小,看不懂里面讲的肖邦和贝多芬,只看出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大翻译家父亲傅雷写给大钢琴家儿子傅聪的家书,那序言里的这个傅敏,是干吗的?②又过去很多年,我终于在傅雷的传记里找到了答案。让我意外却又隐隐觉得合理的是,傅敏是傅雷的次子。  相似文献   

12.
好吃地图     
打懂事起,我就对我家书台上那盏煤油灯有着莫名的恨意,也可以说是忌妒。父亲很爱那盏灯,他总要在睡觉之前把煤油灯擦几遍,轻轻吹去那缝隙里的细小尘埃,然后点燃它,呆呆地看着那豆黄的灯光,似乎魂都随着那线黑烟飘去了。  相似文献   

13.
月亮跟谁走     
我喜欢樱花,我家的门前就栽了一棵樱花树。每年三月下旬,门前的樱花开了,我总爱用手去抚摸那柔软的花瓣儿。我也爱月亮。每个有月亮的晚上,  相似文献   

14.
开花的天空     
10月5日星期四秋天,天高云淡,没事时我总爱伏在阳台上,看那高深莫测的天空,那蔚蓝的天空好似一面明镜,平静静的,可美了!今天,我仍然伏在那个窗台上,听着小鸟唱着美妙的歌,心情很舒畅,正当我要离开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热气球,  相似文献   

15.
喜欢你的眼睛,机灵地眨巴着好奇的双眼,总爱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问得我不知所措,有时深感惭愧。但那求知的欲望让我震惊,为了那渴求的双眼,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以知识充实自己,从此我学会了在教海中探索。  相似文献   

16.
酒干倘卖无     
有这么一首歌,一直袅袅地飘荡在我那遥远的童年。那时的我少不更事,那时的我无忧无虑,我坐在爸爸的车前杠上,听爸爸操着那浓重的方言唱歌,那一句跑调的“酒干那倘卖无”就一路洒了下去,从幼儿园直到家门口。每当此时,邻居大妈总爱唠叨上一句:这父子俩可真让人羡慕。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隔代相传的缘故吧。儿时的我总爱陪伴爷爷,看他开启一个工具箱。爷爷搞修理,我呢,拆开那按下按钮就能跳能唱的电动玩具.想探究里面的秘密。可每当我去碰碰爷爷的工具箱,总会遭到爷爷的白眼:“去去,女孩了家的,干你女孩子家该干的事去……”  相似文献   

18.
红扑扑的脸,弯弯的眉毛下闪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乌黑的短发,那就是我。我对周围的一切总是感到好奇,爱思考,也总爱不停地问为什么,所以爸爸妈妈说我是个“问题”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小狗贝贝     
一身雪白的绒毛,只有眼睛上方的那一块是褐色的;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总爱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一个总是湿漉漉的棕色小鼻头,总爱闻闻这儿,嗅嗅那儿,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四只小蹄子总爱跑这跑那,忙个不停。它呀,就是我表哥家的小狗———贝贝!贝贝可能吃了!它清早吃,上午吃,中午吃,下午吃,晚上还要吃,而且什么都吃。有一次,还抢吃了我的雪糕呢。那是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我去给表哥还书。一进门,贝贝便出来迎接我,尾巴摇来摇去,还“汪汪”地叫个不停,好像见了老朋友一样,亲热得不得了。表哥见我热得满头大汗,从冰箱里拿了一根…  相似文献   

20.
打那以后,每每想到这十块钱,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深信冥冥之中失去的总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到我身边。1在物资匮乏的某年,外婆送了我一份生日礼物,装在信封里的。我以为会是外公写的家书那一类,打开了居然是张整十元人民币,简直就是一笔巨款。幸福实在来得太突然,我捧着信封的手都有些微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