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断一:巧设妙引,揭示优化课件出示:1.如果每个小朋友吃3块饼干(见下表),共吃多少块饼干?2.做一张饼,两面都要烙,每烙熟一面用时1分钟(见下表),共需多少时间?(学生很快抢答完以上两题,情绪非常高涨。)3.一个平底锅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每张饼两面都要烙,每烙熟一面用时1分钟,分别烙1、2、3……张饼,至少用时多少?请填表。(学生在前面两题定势思维的影响下,不假思索很快答出。)师:请大家观察比较第2、3小题,第3题多了什么条件?生:多了“一个平底锅,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生:2张饼可以一齐烙,所以烙2张饼至少用时2分钟。生:烙4张饼至少用时4…  相似文献   

2.
因经常接触的是文科,笔者不甚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近日适逢一个机会,笔者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活动1的烙饼问题.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妈妈烙饼用的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用3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如果按常理说,烙一张饼需要6分钟,烙3张饼至少需要18分钟.显然一张一张地烙,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3.
案例描述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学习过程,如何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促进学生在碰撞中自主醒悟、提升情感、升华智慧,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要问题。“烙饼”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再度引发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茫然在短暂的交流后,学生从情境图中提炼出来的数学问题是: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能放2张饼,一张饼有2个面。如果烙熟1个面需要1分钟,那么烙熟3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喜欢。你看,他们讨论开了:“一张饼有2个面,烙熟1个面需要1分钟,烙熟1张饼需要2分钟,烙熟3张饼需…  相似文献   

4.
妈妈在厨房里烙完饼,对卡尔说:“爸爸在地里干活.你要是再大一点。就可以给爸爸送饼了。”  相似文献   

5.
苏东 《小学生导读》2023,(10):18-19
<正>在一只平底锅上烙饼,锅上只能放2张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如果要烙熟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这个问题,一般方法是先同时烙2张饼,需要4分钟;之后再烙第三张饼,还需4分钟,一共需要8分钟。小朋友们也许注意到,在单独烙第三张饼时,另外一个放烙饼的位置是空着的,这说明可能浪费了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是能同时烙第三张饼的正反面就可以不让平底锅出现“空闲”。  相似文献   

6.
因经常接触的是文科,笔者不甚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近日适逢一个机会,笔者听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活动1的烙饼问题。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妈妈烙饼用的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用3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相似文献   

7.
“烙饼”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烙饼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一、巧设妙引,揭示“优化”课件出示:1.每次只能烙一张饼,两面都要烙,每烙熟一面要1分钟。(抢答完成下表)(学生很快抢答完以上结果。)2.一个平底锅,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烙熟一面要1分钟。(抢答下表内容)(学生在前一题思维定势的影响下,不假思索地快速答出。)师:(稍过片刻)比较两张表,结果都一样。对吗?(全班…  相似文献   

8.
一、精设情境,激趣诱思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一起进入小红家的厨房,共同研究"烙饼问题".(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怎样的问题? ●二、感悟策略,探索规律 1.师生共同探索两张饼的烙法. 师:烙1张饼,需要多少分钟? (饼的两面都要烙,烙一面3分钟,烙两面要6分钟) 师:烙2张饼,需要多少分钟? 方案1:一张一张地烙. 方案2:两张同时烙.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堂教学片段与点评教师出示题目:在一个锅里烙饼,正、反面都要烙,烙熟1个饼需要6分钟,一个锅里可以同时烙2个饼。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模仿烙饼,通过操作,学生可以知道烙1个饼需要6分钟。师:那么2个饼该怎样烙呢?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呢?生1:12分钟。先烙1个饼需要6分钟,再烙1个饼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饼)想吃吗?生:想吃。师:很遗憾,虽然老师今天不能发给大家饼,但是老师可以教给大家烙饼的方法,学会了烙饼方法,要吃饼就容易多了,想学吗?生:想。二、诠释思想,体验“优化”1.烙1张、2张饼,感知简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组织学习过程,如何引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何促进学生在碰撞中自主醒悟、提升情感、升华智慧,这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烙饼》一节公开课的教学中,再度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案例描述在短暂的交流后,学生从情境图中提炼出来的数学问题:“一个平底锅,一次最多能放2张饼,一张饼有2个面。如果烙熟1面需要1分钟,那么烙熟3个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喜欢,你看,他们讨论开了。“一张饼有2个面,烙熟1个面…  相似文献   

12.
童话饼     
蘑菇妞妞站在一株硕大的柳树下.正专心致志地烙童话饼。童话饼是百花的花粉和花瓣上的露珠做成的。蘑菇妞妞烙的宣话饼.蘑菇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吃过。他们说:“味道好极啦!”童话饼远不止这些呢,童话饼滋润了蘑菇村的村民.使他们每个人都保持着心地善良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正课改前,"合理安排时间"曾作为拓展学生思维的"奥数"教学内容,课改后正式纳入教材中。课前,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笔者发现,班里38人中,有11人在校外学过"合理安排时间",其中8人能用最佳方法解决烙3张饼的问题。但对于多张饼的问题,仅有2人能用最优方法解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校外或多或少的学过这个知识,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数学模型,不知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4.
高向辉 《辅导员》2014,(15):56-57
<正>课改前,"合理安排时间"曾作为拓展学生思维的"奥数"教学内容,课改后正式纳入教材中。课前,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笔者发现,班里38人中,有11人在校外学过"合理安排时间",其中8人能用最佳方法解决烙3张饼的问题。但对于多张饼的问题,仅有2人能用最优方法解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校外或多或少的学过这个知识,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数学模型,不知如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娘在烙一张饼。 面是头天晚上发好的,加了鸡蛋,加了糖,又加了蜂蜜。面不多,缩在盆底,娘将它们拍成光溜溜的面团。娘的黑发如瀑布般一泻而下,在家里,无人时,娘的黑发永远如瀑布般流淌。  相似文献   

16.
薄饼     
薄饼梁实秋古人有“春盘”之说。《通俗编。四时宝鉴》:“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香盘。”春盘即后来所谓春饼。春天吃饼,好像各地至今仍有此种习俗。我听谈的薄饼,专指北平的吃法,且不限于岁首。薄饼需热水和面,开水更好,烙出来才能软。两张饼为一盒。两块面团...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教学《优化——烙饼》(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与教研员产生了分歧,笔者个人观点陈述如下,供大家商榷和指正。相关内容具体情况如下:一、课程主要环节1.烙1张饼(分析推理—实践操作—画图记录)每张饼2面,每次烙1个面3分钟,烙2个面就是2个3分钟,一共6分钟,操作和画图印证,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烙饼问题     
我们都知道,馅饼要一面一面地烙.如果烙熟一面需要5分钟,那么烙熟一只饼就需要10分钟.如果一口锅上能同时烙4只饼,那么烙熟6只饼需要多长时间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脱口而出,说答案是20分钟,其实再仔细想想,如果安排得当,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方法是:先同时烙4只饼,5分钟  相似文献   

19.
“材饼”     
远处传来的喇叭声和哀号声已使得我头晕脑胀,再加上邻居三奶进门来一通“狂轰乱炸”,更令我摸不着头脑。进门时还满面笑意的她忽然变了脸。“你这孩子,怎么烙一张饼?这是万万使不得的!”看她那严肃郑重的表情仿佛天要塌了似的,又好像我成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人。“我怎么了?”我自问,就是爸妈不在家自己烙了一张饼充饥而已。我  相似文献   

20.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傻子饿极了,一口气儿吃了五张饼,终于饱了。他感叹道:早知道吃第五张饼能吃饱,先吃这张就好了。傻子不知,如果没有前四张饼,只吃这一张,又怎么可能会饱呢?由此想来,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需要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工作,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这就像吃饼一样,即使这次没有成功,谁又敢说,这就不是“第四张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