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果 《新闻前哨》2007,(1):68-69
人病需要诊治,广告语病也是如此。为进一步增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广告竞争力,楚天广告总公司出版制作中心在编审、校对、制作、调度、夜班五个环节上,对广告语病纠错,逐步确立了“目标明,内容活,过程动”的纠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和纠错技艺。自2006年4月以来,由员工轮流担任主编、每月一期的《楚天广告总公司出版制作中心纠错录》已出9期,员工署名点评的纠错成果已达500多例。此举既增强了全员防堵差错的意识,净化了广告版面,又促进了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近一时期以来北京某些媒体广告中有些宣扬奢华消费的广告词,如一则家具广告中说“欧美经典,成就奢华”,一则洗浴中心的广告说“享受奢华尽在地中海”。  相似文献   

3.
编辑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为稿件纠错找差的工作,千方百计地要将各种差错阻挡在见报之前。然而,要想当好报纸的“守门员”.并非简单之事,需要编辑要有一定的“守门基本功”才行.  相似文献   

4.
张萍 《新闻窗》2007,(4):80-81
报纸上的广告差错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减少和消灭报纸广告差错,是报纸需要重视的一个主题,也是广告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差错是新闻人最痛恨的敌人,尽管编校人员设下“天罗地网”对其进行围追堵截,总有漏网之徒。因此,防错纠错成为报纸出版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西安各麦当劳店,出现了一则中国人下跪麦当劳的广告。与此同时,西安的公交车上则播放了一则中国人在音像店门口跪求老板延长价格优惠期限的广告,并配上“画外音”——“幸好麦当劳了解我错失良机的心痛,给我365天的优惠……”(见6月21日《南京晨报》)  相似文献   

7.
唐佳希 《声屏世界》2005,(10):59-59
据2005年6月21日《南京晨报》载.近日在西安各麦当劳店.出现了一则中国人下跪麦当劳的广告.与此同时.西安的公交车上则播放了一则中国人跪求麦当劳老板延长价格优惠期的广告。联想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立邦漆滑倒中国龙,耐克鞋击倒“中国形象”.丰田霸道广告等严重违反《广告法》中之“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有辱国家形象、伤害民族感情的广告.虽然“下跪广告”并没有在广播电视台中播出,但同样给我们广电从业人员提了个醒:广告播出也要讲政治.不能存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决不能让有损于国家尊严的“问题广告”在我们广播电视媒体申播出.  相似文献   

8.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与广告的修辞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红 《新闻窗》2008,(2):48-49
广告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即广告文案与广告设计。一则成功的广告无疑是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如果二者难以兼得,那么似乎可以这样认为:蹩脚的文案+精美的设计=失败,精美的文案+粗糙的设计=及格。由此可见文案在广告中的重要性。一则成功的广告文案必须较好地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广告活动中的“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11.
“破天荒”的轰动效应———浙江教育出版社电视广告是非论陈鹰1996年的12月4日晚,中国出版界发生了一起“破天荒”的事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之后的“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则出版社形象广告———浙江教育出版社: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教育———立...  相似文献   

12.
“无错不成书”,几乎已成为当今人们经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了。的确,书籍报刊中出现差错的情况现已相当普遍和严重,它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广大读者、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对此反应相当强烈。为此,对当今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原因作一番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求从中吸取教训,探索规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纠错措施,防止差错继续出现,已成为新闻出版界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为陈引玉之言,我不揣冒昧,略抒管见,并以此就正于方家同行及广大读者。书籍报刊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出错的根源不明,纠错的措施不力。对于书籍报刊中出现的差错,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13.
广告当自强     
有一则电视商业广告引人注目,它的文字结构主线取材于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画面诠释主线则采用了中华英烈抵御外侮、前赴后继、舍身取义的悲壮场景。虽然它颇像一段历史资料短片,作为商业广告,与产品结合得并非尽善尽美,我们还是应该为这样的广告击节叫好。一句“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令人热血沸腾。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由此,联想起前些年有一则啤酒广告,请洋人来夸赞“某某啤酒,很某国,很某国”。有人将这句广告语作为违反语法逻辑的范例,其实这…  相似文献   

14.
翁浩浩 《新闻实践》2013,(10):71-71
“前任张太:你放手吧!输赢已定……”近日,南方都市报一则疑似“小三”告诫“前任”的整版广告,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发极大争议。随后,当地工商部门紧急叫停该广告,并启动立案查处程序、  相似文献   

15.
现在,我们有的报端,有意无意地让繁体字“亮相”,尤其是刊头、题图、广告用字等,似乎不用繁体字便不“气派”。更有甚者,有一家地方小报,在刊登某印刷单位的一则广告时,先是列举一些引进的先进设备,而后堂而皇之地冠以“港台字体”字样,其实不过是繁体字而已,似乎繁体字不是源于大陆,而是出自港台了。出于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有时采用繁体字进行宣传、交流,但这  相似文献   

16.
李清华 《新闻界》2006,(1):54-55
名人广告是指“广告主利用名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之与产品或企业的特性有机结合,达到为社会公众所接受、认可并付诸购买行动之目的的广告”。①我国最早的一则名人广告是1985年李默然为三九胃泰做的广告。从那之后,名人广告逐步升温,成为一种“热点”广告。同时,有许多学者开  相似文献   

17.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要害是信息的选择。我们先来看两则广告:一则是美国“万宝路”香烟广告,粗旷的西部牛仔策马扬鞭,男子汉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传播理念为,“万宝路”香烟体现了男子汉的气度;另一则是台湾的公益广告,画面上,香烟盒被挤压变形,盒内溢出沾稠的尼古丁,下面注着一行字:“大多数医生不吸烟”,它所表现的理念是:吸烟有害健康。同样是有关香烟的广告,因选择诉求点的不同,传播的理念也不一样。两则广告都不是完整地传播了香烟这种产品的全面信息,而是为了各自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诉求点。“万宝路”香烟的广告把香烟与男子汉气质联系在一起,体现一种独特的身份文化的特征。戒烟公益广告则利用了医生权威性,暗示吸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时热衷于“三大”,即大标题、大照片、大广告。有的报纸最大的标题已超过报名字号,标题占去的版面往往比文章还要多,照片超过1/4版甚至半个版,似有“文不够,题图来凑”之嫌。至于“大广告”,南方一张晚报一则广告占了对开大通版即两个整版还加上中缝,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则广告仅仅只有4个字:“黑白分明”——在一块大白版面的角落印上拳头大的一块黑色。“三大”究竟好还是不好,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这么几点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是,近几年许多报纸都在扩版、增版,目的无非是…  相似文献   

20.
不该登这种广告王学仕中国社会报4月13日第四版刊发一则北京大兴县《天堂公墓》的广告。看此广告,我如鱼刺鲠喉般地难受。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并不反对别人想法去正当地赚钱。但是该报那大圆黑体“天堂”二字却颇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