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旨在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制定以及实行的原因,总结、归纳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实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模式,重点立足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剖析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在后撤点并校时代,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魏青衣 《广西教育》2012,(28):23-23
转眼,“撤点并校”已逾十年。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建议调整“撤点并校”政策。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承认,一些地方在贯彻“撤点并校”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的毛病,并未深刻领悟政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我国各地为了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正在进行“撤点并校”的教育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村落文化的破坏性却是极大的.“撤点并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国情,而是每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富山县立山地区的“撤点并校”这个案例,得出撤并前应注意对利益受损方的调研、撤并过程中对当地村落文化的保护以及在撤并后应为了防止“文化沙漠”的产生而采取相关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但是一些地方的过度集中办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政策在实施十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文章对撤点并校政策十年的变迁进行整理了分析,找到政策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完善撤点并校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淼 《教育科学》2015,31(3):31-35
“撤点并校”是我国新世纪以来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政策,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影响.政策历经了推行、调整、停止几个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政策进入反思、深化阶段.从城市化进程的视角分析评价这12年的“撤点并校”政策,它是历史必然,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注意循序渐进、专业化推进的原则,同时重视农村学校在现代化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撤点并校"在推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健康第一"等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提出"撤点并校"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在场地器材、师资队伍、课堂教学、领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对解决"撤点并校"政策实施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起,一个旨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投资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随后就出现大规模“撤点并校”。回顾将近八年的“撤点并校”,有成功的地方,譬如东部经济发达靠近城市农村的“撤点并校”还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西部农村“撤点并校”也照搬就值得思考了。西部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首先应该从教育规律角度着眼规划实施,进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李安国 《教育文汇》2013,(12):14-15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撤点并校”。十多年来,“撤点并校”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撤点并校”也引出了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那么,在“后布局调整时代”,面对“撤点并校”引发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行"撤点并校"的十二年来,农村小学布局的调整在带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等益处的同时也引发出农村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反映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现状的调查,通过对该政策的实施利弊进行思考,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贯彻"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段玉文 《师道》2012,(7):60-61
媒体报道:不久前举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讨暨‘新教育、新农村’项目启动会”上,专家建议调整当前“撤点并校”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各地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威尔士政府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的现实下,遵循科学民主的原则,积极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联盟学校和区域学校,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威尔士这种创新性的学校布局调整方式可以给我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在新课改的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其解决的关键在校长。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具有新思维,即清晰的发展战略观、正确的教育资源观、客观的学生观,以推动新课改实践在农村地区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但我们的调查发现,当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大量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哪革的进程和实效.本文拟针对这些困难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significant progress over the past fifteen years associated with School Mapping Restructure (SMR) in Chinese rural schools, many small schools have been closed or have merged with larger primary schools. This has resulted, among other things, in difficulties for many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who now have to travel longer distances to 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and whose families generally have to bear greater expenses for school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small rural schools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looks at the context and impacts of SMR on these schools in terms of quality, cost and access indicators, and highlights some of the key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se schools in the restructured education system. We argue that small rural schools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to play in delivering education services in rural China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retained, supported and equipped with the right levels of facilities and quality services for them to fulfill their rol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education official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continuing SMR.  相似文献   

15.
张鹏 《成才之路》2020,(10):128-129
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应得到重视,否则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重视不够、学困生基础薄弱且缺乏家长管理等问题。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本身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农村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开始的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到现在已有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新农村社区建设在各地陆续展开,这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应该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纳入新农村社区建设中统筹安排,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校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应用教育技术,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校效能,对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所以如果学校能够对教师队伍实施过程化管理,无疑更适合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实际办学条件。学校诊断技术指导下的教师队伍过程化管理能够帮助学校科学、有序、有效地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校本研修模式,这一有效的模式可以应用于其他具备相同背景的农村地区中小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教师队伍素质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整体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师范教育质量下滑,一流人才难以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进入高原期,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学前教师、职业教育教师、高等教育教师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整体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建议国家实施"中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包括教育队伍素质建设的十个具体工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示范工程、师范院校振兴计划工程、教师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化工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协作工程、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专项工程、基础教育教师质量提升系统工程、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民族地区理科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标准化乡村学校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老谋深算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实现健康第一的主要途径。所以,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虽然是"配角",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位,而造成目前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被动,体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不规范,课余体育缺少组织与管理、活动形式缺乏创新,体育器材设施陈旧简陋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没有理由不重视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因此,建议提高认识抓落实,完善机制促发展;挖掘智慧筹资金,共谋大业铸辉煌;提高地位保稳定,狠抓建设谋发展;政府牵头,体育专业院校与地方教育部门联姻,实施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