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他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追求完善自我。其次,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体系评价自己,又能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它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乐观可以减轻我们的精神痛苦,驱散我们的烦恼。高尚的幽默可以清除我们精神上的种种不快。日常生活中,一个得体的幽默常能使一个紧张难堪的局面变得比较轻松,使对立僵持的矛盾得以缓解。一、大学生幽默心理的重要性1.有利于调节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的我”,即主体的我,也称观察者的我(“I”);“现实的我”,即客体的我,也称被观察者的我("Me")。大学生的“自我”斗争,常表现为积极的自我与消极的自我之间…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他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他们经常把自己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力图从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中把握自己、认识自己、要求自己,以追求完善自我。其次,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大学生既能借助一定的社会体系评价自己,叉能不完全依赖别人的评价,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再次,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大学生大多数都能够根据所学专业和以后将从事的工作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加强自我锻炼。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能维持好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而且能够在新环境或新经验的基础上,对自我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韩红 《甘肃教育》2000,(5):18-18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量不准 ,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这就需要在幼教工作中要利用各种机会 ,为幼儿创设认识自我 ,表现自我 ,评价自我的环境 ,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身不足 ,获得成功和胜利感 ,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在活动中让幼儿扩大、应用自我意识幼儿入园初期 ,自我意识的外显行为常表现出许多“家庭特色” ,如自己坐过的椅桌不许别人坐 ,把幼儿园玩具拿回…  相似文献   

5.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在认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我对象化、自我否定和自我揭短的过程,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幼儿元认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所涉及的自我评价主要基于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表现,不包括幼儿对自己在社会认知方面的评价。问题自我评价具有主体二重性,即幼儿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所以幼儿在评价过程中无法摆脱由这种身份二重性导致的评价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仅表现在评价内容上,也表现在评价过程中,甚至还表现在评价结果上。1郾“现实的我”和“理想…  相似文献   

6.
一、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能认识自己,例如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的认识活动,情感、意识的认识过程,以及对兴趣、能力、人格等个性特征的认识,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自我意识又分成多种形式,例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表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作为积极活动的主体、行为的外部特征、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特点、社会道德的自我评价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学生,其自我评价(SA)、自我体验(SE)、自我控制(SC)均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被分裂的主体也会有所区别。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首先应该画好由自我意识决定的“主体我”。因为由“主体我”的思想、认识、观察、判断来决定的“客体我”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在一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系列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的运动,实现自我意识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和“引导”,就是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的认识,并由此对自己的一切思想、行为与潜力所采取的自觉的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包括自我存在感知、自我评价、自我追求、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是决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角色”原是戏剧、电影的用语,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193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G·H·米德将它用于社会心理学,从而使“角色”成为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角色”是指与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情境中所处  相似文献   

10.
颉莉 《甘肃教育》2011,(22):54-54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常常对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估量不准,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得信心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创设认识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自我的环境,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身不足,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析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在力图摆脱矛盾的困扰、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向。正确研究、认识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及时的教育和诱导,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与依附的我往与封闭的矛盾;好学与厌学的矛盾;清醒与困惑的矛盾;克服大学生心理误区的关键是对大学生进行调适与塑造,使他们做到认识自我与控制自我相结合,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己要紧密配合,努力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形式.幼儿的自我意识从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开始,逐渐发展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这个阶段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 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它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 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对个性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大大丰富,从主要是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知,逐渐发展为对自己 的社会角色以及心理活动的意识。因此,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中班幼儿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是 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航 《大学时代》2006,(11):63-65
高职大学生处在“理想——冲突——现实”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心理与人格的弱点等原因,他们的自我意识往往发生偏差,出现消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如果我们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特点、规律和矛盾,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们的人生将会快乐而充实,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缺陷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分化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容易引发自我意识缺陷。加强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缺陷的调适能力 ,对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现实自我 ,逐渐实现理想自我 ,适度悦纳自我 ,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 ,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极度的自我中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自我过度物欲化、社会需求与自我需求之间的矛盾等。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离不开恰当的自我教育措施,需要准确地定位自我、正确地展示自我、顽强地控制自我、客观地归因自我。  相似文献   

19.
杜凯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2(10):152-154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个体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自己完善自己主观世界的精神建筑活动。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矛盾以及矛盾运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根本源泉,它推动着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自己形成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和自己完善自己。从整个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来看,包含三对内在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统治思想的矛盾;自我思想道德教育客体与统治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与其他方面相比,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较晚。一般来说,幼儿可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初步学习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学习把自己的行为、能力与别人的行为、能力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