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常常会遇到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词,即“本硕连读”。望文生义,本硕连读就是读完大学本科直接读研究生。更科学的解释应该是高校为优秀生制定的本科、硕士打通培养的计划方案和制度。各个高校有不同的操作办法,一部分高校在高招录取时就亮出了“本硕连读”和“本硕连读基地班”的牌子,规定某些专业学生读完本科可以一步到位再读研究生,不需要参加竞争激烈的研究生考试。还有一些高校是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对个别专业的新生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硕连读班。此外有的高校虽没有本硕连读班,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保送部分优秀生直接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张小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连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兴趣与持久的讨论。目前,对此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硕博连读”有可能冲击现行研究生学位制度,硕士学位作为一...  相似文献   

3.
也谈“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吴镇柔“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这两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改革内容或措施,从广义上讲,均属于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的范畴,日益成为大家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并已列人国家教委研究生工...  相似文献   

4.
工程硕士生论文指导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课题的选定 ,论文研究工作的指导方法与管理方法具有自己的特点、难点及规律。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从 1 993年以来 ,已指导了四届工硕班的论文工作 ,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工作制度 ,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 ,特别是从人才培养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意 ,成功地解决了大工硕班 (多达 30人 )的论文指导工作 ,使论文选题时间逐步缩短 ,论文课题研究工作进度加快 ,论文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专门为农村培养骨干教师的一项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影响"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从过程控制的视角,探索并实施"硕师计划"研究生质量保障对策,以提高"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据国家教育部消息,11月,我国2002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全面开始,2002年全国将继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同时将加大招生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适当加快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002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对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硕工(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不再限制;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外语科  相似文献   

7.
本硕协同培养,是协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两个不同教育群体,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两个教育层次的优势,协同一致地完成培养目标并提高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不同特点,讨论在教学实践、科研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本硕协同培养的内容及质量监控,并建立本硕协同培养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系统,实现一个可循环的集监督、评价及反馈为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式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类型,是目前国际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用模式。文章首先对我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生进行分析,总结了既有关于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国内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目前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并根据这些问题,以经济学科为例,提出了完善我国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一些参考建议,即构建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硕博连读培养方式是研究生教育中一种较新的博士生培养方式,其培养过程和其他博士生培养方式有共同之处,但也有独特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硕博连读培养方式的特殊意义,探究目前我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日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武汉大学每年将从招收的1500个博士研究生计划中,拿出600个名额用于硕博连读,保证高质量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硕博连读采取的是“1+4”的方案,硕士阶段、博士阶段必须学习的公共课在一年之内全部学完,英语、政治只上一次,剩余四年时间一心一意做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和独立性。本文在对本硕融通创新性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异同着手进行论述,探索本硕融通创新性培养模式,并对其实践成效进行阐述,以期充分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协同培养,相互促进,实现本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之本,课程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是通过一个完整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来综合地实现的。指出研究生课程的连贯性设计旨在打通本科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之间的封闭与隔阂,建设贯通式的硕—博课程或本—硕—博课程体系。设计连贯性的研究生课程,一是要按一级学科制订课程计划,实施本—硕—博课程一体化;二是要改革培养方式,实施深层次、贯通式博士生培养;三是要拓展课程功能,促进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全面贯通。  相似文献   

13.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读研过程中欠缺的本科知识,科学、有效地弥补不足,促进研究生专业知识与本科专业知识的衔接。基于专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由于本、硕知识脱节造成的读研过程中基础的认知结构和专业思维能力欠缺的情况,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读研与补本的冲突,指出应从核心课程的功能,本、硕课程的衔接,专业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设置跨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贯通本、硕核心课程,精准锁定跨专业研究生应补修的课程,实现跨专业研究生的精细化补缺,并进而提出了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开设本硕连读的高校和专业越来越多.不少考生都纷纷选择这种似乎可以“一劳永逸”的培养模式。但是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急流勇退,宣布停招本硕连读班,这给热衷于“本硕连读班”的考生和家长泼了一瓢冷水。“本硕连读”的是是非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  相似文献   

15.
教育时事     
《陕西教育》2009,(10):4-4
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从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并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约聘为编制内正式教师。在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三年,并在职学习研究生课程。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集中学习一年,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硕师计划”研究生在学期间免缴学费,在三年服务期内,按照在职教师相关政策待遇执行。  相似文献   

16.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竞赛"的创立和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提高了本科生的保研率和考研通过率,且去国内外著名企业就业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而"土木工程材料作品设计大赛"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由本科生联合研究生进行,比赛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持续两个月时间,增进了本—硕—博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加强了本科生对硕士生、博士生阶段研究内容的深入了解,打通了本—硕—博学生培养的隔离带,为学校本—硕—博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已成为博士生入学方式之一的硕—博连读对于激励广大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缩短了培养周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联想到,能不能借用硕—博连读的方式,进行学—硕连读?甚至进而在某些特殊的专业实现学—硕—博连读?我们认为:随...  相似文献   

18.
1984年,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工科院校,握出了《关于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建议》,当时的教育部研究生司及时转发了这一建议。自1985年起,部分高等工科院校开展了培养工程硕士的试点工作。1996年11月下旬,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冶金、航空、兵器三家行业开展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试点工作,1997年4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设立工程硕工专业学位。设立工程硕土专业学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对我国的教自改革及科技、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恿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成了联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材料学科本硕连读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证了在材料学院开展本硕连读的可行性,通过在本科生阶段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研究生教学阶段则采取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得研究生的培养和市场需求导向有机结合。并就本硕连读的弊端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本硕结合』育人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是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数量的激增,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等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基于小院系的"本硕结合"育人模式,即在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打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