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有关“人文学科”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人学科”的辨析可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学科”层面的“人学科”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分;二是“历史”层面的“人学科”与“人主义”的甄别;三是“教育”层面的“人学科教育”和“人主义教育”的差异,章对有关“人学科”的几个相关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并在此过程中突显出“人学科”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章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阐述了科学对提高人的素质的意义,认为科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素质的改造,指出我们必须树立以“关心人本身”为目标的科学观,自觉地把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科学对提高人的素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价值是科学教育的本然价值。科学扎根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人息息相关。科学发展的每一步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人在科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求实创新、造福人类、追求统一和谐统一和谐的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特性的彰显与表征。理性主义否定了科学与人的关联,排斥了科学教育中的人价值。功利主义教育观的突显和应试教育的盛行导致了科学教育人价值的丧失,使科学教育成为了失掉一半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人的精神完善。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蕴涵着人价值的科学史内容,穿插反映科学家人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故事,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改革教学方法,重视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科学中科学精神和道德审美价值的体认。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既注意总结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由过程性评价确定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人品性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4.
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反思是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理论前提。而本质地把握经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实现二者之间关系研究视角从知识论到生存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孟子入学区别于其他儒家入学的几个主要特征:首先,在人性说与天命观上使人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提升人的地位;其次,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独立完善的人格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第三,虽然其价值归宿落于政治,但对个体人的发展作用匪浅。相较而言。孔子入学可称为孟子入学的滥筋,而荀子入学一方面继承了孟子高扬个性的传统,另一方面却为个人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这些障碍加重的结果,是后世对个体的一步步禁锢。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知识部类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的一种情形,是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性,前者为自然科学的渗透提供了条件,后者为自然科学的渗透设置了限度。渗透的模式包括主体、客体、工具的渗透,精神理念的渗透,概念术语的渗透,研究方法的渗透,通过横断学科进行的渗透,通过交叉学科进行的渗透等。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社"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原理上讲,自然科学揭示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本质。化学揭示质量交换规律,物理学揭示能量交换规律,各专门科学皆以化学和物理学为基础而揭示专门物质形式的质量、能量交换规律,它们共同揭示了自然的交换本质。从科学应用上讲,自然科学揭示物质交换规律,意义就是为了选择,就是人类的选择能力。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的创造性选择中的生存和进化,真实地反映着物质的交换规律和物性选择的法则,反映着大自然的交换运动本质。从科学发展支持人类进化的历史讲,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真正代表着人类的前途和未来。科技应用中的任何负面效应,都是一定可以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中解决的,"科学悲观主义"缺乏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学者那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着明显的界限。有学者就认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不相容的后果是客体与主体、自然与社会、世界文化的两分和隔离。而解释学就是最根本的关于人文学科的特征,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先锋派学者都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特别是最近的关于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现有最具人文特质的解释学的维度,这无疑更让科学与人文多了融合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两个最大子学科,人文科学着重研究"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人的世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的观念,学习如何做人;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同样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按照"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设置可以这样构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改为"人生品德"课,以人学系列(含人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子学科)知识为其全部教学内容,而将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文世界知识剥离出去;设置"人文世界"课以替换试验区的《历史与社会》课,同时取消单科历史课与地理课,"人文世界"课的内容是全部人文世界学系列(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人文自然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活动的原动力,对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产出与周边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紧缺的科技人力资源成为制约贵州省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及产出情况分析其配置现状,探讨贵州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优化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具体发展目标。要实现贵州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发展,则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贵州省科技活动的良好开展并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到贵州省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队伍素质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结构均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破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人与社会的异化和传统伦理道德危机等诸多困境,这源于科学技术复杂的二重性,科学技术背离了服务于人的初衰,遗忘了人的本质,人既是知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对待科学技术要防止三种错误取向,唯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关键在于以人文主义精神指导科学技术,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指归。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因为哲学属于人文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全方位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中包含哲学,但不局限于哲学。人类除了科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世界观。当代文明的世界观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体系。从文化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而不是科学。科学研究者会有其信仰,但不必言用其信仰指导科学研究。在人类的文明体系中,科学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性质不同,因而可说它们是人类不同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必须以符合人的需要为价值原则。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必须遵循目的优先、结果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现实的人的活动中,要弘扬科学精神以增强科学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健全法律制度以增强科学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创新社会管理以增强科学技术应用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之一。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与教育的进展,提出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下,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一种必然。通过对新课程科学学习领域内各科目目标和内容的分析,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课程改革后的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科学的价值,通过生命化教学激发情感,多种活动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17.
探讨哲学与科学怎样可能.实质上就是追问哲学与科学的惟一可能的基础和源泉.就是论证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根据即本体依据.因而也是揭示哲学与科学的本质。按照唯物史观,人首先“必须能够生活”.然后才能研究哲学与科学。因此.人及其生活就是哲学与科学赖以存在的惟一可能的本体依据.因而也是哲学与科学的惟一本质。反之,只要离开人的存在.哲学与科学就会异化.就会神化。哲学与科学作为人脑的产物.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具有认识必然的自由本质。这就决定了哲学与科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价值和最高宗旨始终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科学的发展催生人类文化内涵和心态的变迁。结合科学发展史分析了西方文化心态在面对自然、人类自身、科技本身与人类文明、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四个方面的演变,其反思性的结论对于人类文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对人的善恶效应是科技与人性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科技产生善恶效应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看,人间的善恶现象自科技来到世间后无疑与科学技术有了关联,但解决善恶问题又绝不能只靠科技,更要通过合理而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健全和积极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