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利芳 《大观周刊》2012,(42):10-11,30
彝族的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彝族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人民的规范习俗、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以来,在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彝族的毕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彝族的毕摩文化进一步受到冲击.彝族毕摩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承保护毕摩文化.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彝族毕摩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说明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受到冲击。传承保护传统文化.并使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彝族毕摩文化消耗殆尽的时候才开始注重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2.
乔申颖 《大观周刊》2012,(36):I0001-I000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惠及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把发展文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推动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3.
陈熹 《新闻前哨》2009,(6):16-17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分量和作用不断加强,而在文化报道中文娱报道正在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我国人民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水平。因此,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拥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国古代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其中,纸的发明即创造了文化传统的载体,从而使得古籍成为我国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宗淑凤 《大观周刊》2012,(25):97-97
群众文化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类文化活动。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民业余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群众文化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本文对我国基层群众文化的现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治动。希望南新时朝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大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适应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标。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文化建设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1.政策背景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作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人文精神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城市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重庆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千百年来,重庆文化在两江水的滋养中弦歌不绝.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准确定位涵载重庆蓬勃生机与精神翼望的人文精神.孕育重庆人民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重庆人民的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是塑造和展示新时期重庆良好形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3100万重庆人民民心之所向。  相似文献   

9.
1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乃至全国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和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和谐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文明的程度和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图书馆作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应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图书馆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可以使其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让广大人民平等地共同享用.这不仅能够激发全社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还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对繁荣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图书馆以其独特的多种功能.如丰富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娱乐身心等,对人际社会的和谐共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发达的报刊新闻业.是这个城市或地区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不仅及时宣传报道着党和政府的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和社会生活的绚烂多彩.而且它本身的发达程度.也标志着这个城市或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文化市场的发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既与我们党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重要论述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为我们抢占新时代文化改革发展制高点,开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新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定了必胜信心。  相似文献   

12.
《海南档案》2007,(3):41-4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幸福和尊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毛林 《大观周刊》2012,(32):85-8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要傲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省通过深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在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效。随着共享工程在各级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落地生根”.共享工程已发展成为我省基层图书馆、文化站(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构建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疆新闻出版》2012,(2):17-25
序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2004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增强民族的发展活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肖燕 《新闻世界》2011,(8):258-259
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近几年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把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拓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民权益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是国家发展广电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三网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文化信息需求的民生工程,也是有线电视实现集约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李文倩 《大观周刊》2013,(8):57-57,104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大思想武器。毛泽东精辟的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即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毛泽东指出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科学和艺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