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2007,(2S):56-57
义务教育是现代国家普遍采取的必然国策,一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最终将影响其国家实力的强弱,英国对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的法律性规定将保障基础教育的经费落到实处;日本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实施不同校际教师的定期调换制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巴西为改善和杜绝学生的轰学状况,推出了面向困难家庭的“助学补助金计划”古巴的九年义务教育,不设私立学校,达到了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发展。本期编发这一组国际义务教育报道,意在我国全面改造和提升基础教育状况的时候,不妨有选择地“拿来”各国发展义务教育之“石”,以攻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之“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语审议会在1952年发表的“ニれからの敬语”中阐明了使用日语的基本方针,并对敬语的使用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日本社会在战后5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各种民意测验结果的基础上,日本国语审议会又在2000年提出了“现代社会にぉけろ敬意表现”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了“敬意表现是构成现代社会语言使用的核心”这一观点,明显区别于以往的观点。本文参照上述两个报告,对“敬意”向“敬意表现”转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今后研究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逃避自由说”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国内关于弗罗姆(又译弗洛姆)“逃避自由说”的解释含混不清的现状,指出这一学说的基本要点为:古代社会安全而不自由,现代社会自由而不安全。本文还指出了这一学说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依据,分析了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其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学说的贡献与局限  相似文献   

5.
12生肖是中华化的一块瑰宝,在长期流传中渗进了大量宿命色彩,至今还在麻醉人们。青少年常为探寻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而问津生肖,并对生肖为什么选这12种动物,为什么如此排序感到神秘莫测,因而被“现代神话”所愚弄。针对如此状况,作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并根据中国历史上农耕社会的特点,运用现代思维科学方法进行严密地逻辑推断,提出了生肖选择基于农耕生活,定位基于生物钟链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一目中,讲到了美国提出的“泛美主义”这一口号。这是高中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那么,何谓“泛美主义”呢?它又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呢?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社会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政党中心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分析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过程,发现近代中国“弱国家—弱社会”的基本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转型道路行不通。基于“政党中心主义”逻辑,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结果是:国民党由于自身局限性,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失败,而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强大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成功组织并整合国家和社会力量实现国家转型。这样也就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视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对以欧洲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作了有力的颠覆,但是这种颠覆由于是以整体主义历史观的普遍性原则来全面替代以欧洲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科学的普遍性原则,因而陷入了“反欧洲中心的欧洲中心论”的泥沼。认为在肯定弗兰克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颠覆的基础上,提出了绝不能以一种“普遍意义”的历史观来代替另一种。甚至作者提出了的“多元化”也仍然要警惕它成为一种意义上的普遍性原则,从而使多元化本身亦成为社会科学和历史研究中新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9.
本在事实性探究层面,就改革开放前中国现代学课程的产生发展状况进行了历史的回顾梳理,把新中国成立前概括为“为了新学的选修课阶段”.之后到改革开放前概括为“革命史化的必修课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特点分别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0.
高放先生在对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的研究中,坚持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他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又充分掌握了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他从宏观与微观、终点与起点的结合上论述了这一问题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既高屋建瓴,又严谨细密,充分体现了他的广阔的视野和认真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1.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所有关心“三农”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据介绍,早在六年前.您就针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提出了发起一场“新农村运动”的政策建议。请问您提出这一建议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五四”以后的一位重要思想启蒙家。他立足于湘西的社会现实,观照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状况,提出了“民族精神的重造”这一历史课题。他在《阿金》一文中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就是他的“重造”的基本内容。围绕着“重造”这一总课题,他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三(《三三》)、翠翠(《边城》)、夭夭(《长河》)、阿黑(《阿黑小史》)等,他们既未被封建文化所毒害,又未被现代  相似文献   

14.
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及其形成的文化对当代文学是一种“图像”对“文字”、“标准化”对“个人化”、“世俗化”对“精神化”、“强迫性”对“自主性”的高强度的挤压;面对这一挤压,有的作家、批评家作着顽强的抵抗,有的向“图象”与“世俗化”投诚,有的则既留意“文字”又关注“图像”,既寻求“精神”又留意“功利”,具有两栖色彩。  相似文献   

15.
政府失灵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公共选择学派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并详细分析了政府失灵的表现和解决对策,认识这一理论成果,对我国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旗谱》:民族国家的历史革命化叙事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旗谱》作为一部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不仅是新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书写.而且将历史的进程革命化了:历史被纳入革命的意识形态中予以见证和讲述.成为叙速的“主体”,直接由后台走向前台.作为人物的阶级身份、成长历程直接见证革命历史记忆中“英雄时代”的社会秩序、人格化想象。它呈现的是一种对于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历史革命化叙事文本,是对社会秩序合理性的一种文学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17.
心星点灯     
《阅读与鉴赏》2002,(9):69-70
本是一篇明显具有散特点的优秀高考作。 在内容上,罗列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心灵抉择,表达了“应怎样点燃一盏心灯”这一主题。极具感召力;在语言上,既有“天之道,利而不害……”的直接引用,又有化名人名句为己用的“难得糊涂”,末巧引歌词入,自然妥贴,引用虽多而无堆砌之感。本主题深刻,行流畅,辞藻华丽,显示了作深厚的历史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实为高考作之典范。  相似文献   

18.
本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语学时期的语言学研究和同时期的学史、学理论研究间的关系和流变作了一个梳理,探讨了语言学和中西方学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由此可以看到,学经典促进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而语言学反过来又推动了学的传播、创作和研究。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上的“言能尽意”、“言不尽意”观点和学理论上的“合式说”、“意象理论”之间理论核心上的不谋而合、以及发展阶段上的彼此相随。这就为我们理解当前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或“语言学时髦”等问题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语言学研究和学研究历史和当下的研究状况也表明了两已为对方打开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多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论“世界历史”王连喜“世界历史”观念是黑格尔首次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述的。黑格尔以敏锐的洞察力“对历史作总体的思考”,较为深远地预见了近代以来世界日趋一体化的特征。这一划时代的观念成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理论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用法混乱,本文追溯了“作”与“做”的起源,归纳了“作”与“做”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就“作”与“做”的规范可能性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