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小说《祝福》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回乡故事,另一个是我讲述的祥林嫂的故事。在苏教版的教学参考书中,对小说主题是这样概括的: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一、引入新课 师: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鲁迅他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篇短篇小说,鲁迅的回答是——《孔乙己》,并认为这篇小说有大家风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 (一)教学活动一:整体感知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情节.这篇文章的高潮是哪一部分?在哪一节?是哪个事件? 生:第10节和第11节,断腿后的孔乙己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情节是高潮.  相似文献   

3.
游敏 《语文知识》2015,(4):58-60
高中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从哪儿教起,怎么教才好?我想,小说就是讲故事,何不把小说当故事教学?何不用故事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小说阅读之旅?而把小说当故事教学,要注意什么呢?一、故事如何处理故事教学究竟要怎么教?我想,首先要遵"路"而教。这个"路"就是《高中语文普通课程标准》。故事教学为什么要遵"路"而教?遵"路"而教,可以让故事教学少走弯路。教学《祝福》时,在内容选择上,我确定了故事与写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5.
<正>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指出:“小说家有三种基本可能性:讲述一个故事,描写一个故事,思考一个故事。”[1]《祝福》是鲁迅的经典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为读者讲述、描写了一个叫祥林嫂的女人的悲惨一生。不论是初到鲁镇时三缄其口地“遮掩”其故事,还是再到鲁镇时滔滔不绝地“讲述”其故事,抑或是作为验证者主动“验证”捐门槛效果的故事、作为质疑者主动“质疑”灵魂有无的故事,祥林嫂是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的讲述者、验证者、质疑者。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课时师:上课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喜欢不喜欢读小说呀?生(齐):喜欢。师: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学生纷纷举手。)生:每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把小说中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和朋友听。师:复述故事情节,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又与别人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好!师:既然大家都喜欢读小说,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这种爱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在1921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读通读懂小说《故乡》,而且要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师:昨天,安排大家回去预习课文,按照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鲁迅小说《祝福》,为小说教学探索新颖的角度。本文从三方面展开:故事与情节部分,作者以"我"的故事为小说框架,祥林嫂的故事以"闪回"的形式呈现;叙述者部分,"我"是不可靠叙述者、圆形人物;反讽部分,作者以此拷问"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板块一:说场景师:《水》这篇文章读得懂吗?生:(齐)读得懂!师:作者马朝虎写《水》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生:(纷纷作答)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日子很苦;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师:一谈到水,我们自然就想到"节约用水"的道理。但,这是一篇小说(生惊讶),看起来  相似文献   

9.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11.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这里所说的比照手法,是包含对比在内的比较和相互对照呼应。关于对照呼应,虽说许多文体的一般文章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直接或间接都讲究,但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比照手法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祝福》中的比照手法铺透全篇,恰到好处地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出深刻主题。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剖析。一、把比照手法灵活运用于环境描写中《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是鲁迅继《呐喊》之后的又一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辛…  相似文献   

12.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吗     
鲁迅作品有哪几部被搬上银幕? 继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后,最近北京电影制片厂又将鲁迅小说《伤逝》改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已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把鲁迅的小说《药》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也把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根据《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也已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宽银幕影片。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以“表现的深切”,而且以“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创作的现代化。他的不少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全新的叙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结构,《祝福》便是其中出色的一篇。《祝福》是鲁迅先生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重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部分。将《祝福》视为“祥林嫂的故事”,重点讲解中间部分,将开头部分简单处理为倒叙手法的运用,肢解了作品的结构,割裂了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重点。《祝福》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摧残的"病态"的祥林嫂。作者通过对她病因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本课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病态病因的挖掘来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一部好小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时代的世态和人生;一部好小说还像长鸣的警钟,震撼着每个读者的思想和灵魂。今天,让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故乡》这面明镜中去了解旧时代人们的生活,去探究旧时代人们的命运吧!(板书课题:13课《故乡》鲁迅)二、了解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师:同学们,对于鲁迅我们已经很了解了,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情况?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过的文章有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小说《社戏》、《藤野先生》,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故事激趣,引出"点(、)"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相似文献   

18.
引入师:最近我们一起阅读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关于生命、关于梦想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聚焦"梦想",分享阅读的快乐,聊聊读书的收获。师:阅读一本好书,总是百感交集的,我们会有许多的感受,或惊讶,或欣喜,或忧虑,或感动,或愤恨,或失望,或苦涩,或悲壮……你也一定有过吧?我们来聊一聊,选择一个词语,回忆书中内容,哪段内容带给你这样的感受?不  相似文献   

19.
一、检查预习,感知故事情节 师:今天我们学习泰格特的小说《窗》.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间病房里有两个病人,一个靠窗,另一个不靠窗.那个不靠窗的病人听靠窗的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非常羡慕,很想住到靠窗的那张床上.在靠窗病人忽然病重将死的时候,他自私地选择了见死不救.当他达成目的,住到靠窗的病床上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比较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她是以那个不靠窗的病人为主人公叙述的,这点很好.我们在概述故事的时候,应该关注主人公和围绕他发生的情节.读了这篇小说之后,你觉得哪个情节最让你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每读此文,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就会引起我的同情、激愤,使我们对黑暗旧社会摧残妇女的封建礼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是一个悲剧,但作者为何要把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安排在“祝福”中呢?小说为何又要以“祝福”为题呢? 根据课文情节,我认为:“祝福”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